牛市出百元股的主要情況是牛市,大家的情緒非常的高漲,因此股票的估值都會炒作的比較的高,所以牛市會出現大面積的超過100塊錢的股票。
而熊市就不太一樣了,大家都說牛市重勢,熊市重質,也就是說熊市大家更看重於質量,都有一些朦朧利好,大家都視而不見,只對公司本身已經發生的事實作為判斷股票價值的基礎。而且熊市本身會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大面積的虧損和破產,因此股票的價格也會被壓的特別的低,甚至不得不賣殼求生。
現在可以說是熊市的末期,而最近一段時間的上漲,很多人也都高喊牛市要來了。現在市場上有大量的兩元到三元左右的股票,而老百姓很多人都喜歡炒作低價股,覺得低價股可以買的更多,甚至從心底里覺得低價股的上漲空間會更大。
事實上,股票的價格取決於股票的收益和市盈率,和股票本身是高價股還是低價股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中弘股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一塊錢被強制退市。而茅台,卻以超過700元的價格位列兩市第一大高價股。
當然有一些低價股也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例如一些位於價格底部的基建股,以及一些股本特別大的大盤股。如果做好功課,選擇股票市盈率低,成長空間大的股票進行長期投資也會獲得很好的收益。
一句話,高價股有高價股的道理,低價股也有低價股的道理。
在初入股市的時候,自己也是喜歡投資「低價股」,從直觀上感受「低價股」未來具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具有豐富的想像空間。一旦自己抄到了底部,那麼就能夠獲得最大收益。
對於「低價股」自己是這樣看待的:
低價股,通常就是常見的每股3元價格以下的股票。當然,低價股深受廣大股民的喜愛。為什麼?通常,低價股給人的感覺則是,跌不下去,估值已經到底,下跌幅度有限等。
在有行情的時候,通常將上市公司每股10元價格以下的股票統稱為低價股。這就對於低價股的區間有著不同的選擇。
如果是低於10元價格的上市公司股票,在3600餘家上市公司中有1600多家符合條件。要是低於3元每股的上市公司呢?則只有80餘家上市公司。
一、「低價股」與「高價股」,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從股票的價格對比來說,雖然低價股給人有豐富的想像空間,但是與高價股,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如果A上市公司與B上市公司,除總股本數量以外的條件都是一樣的。A公司總發行股票數量為1萬股,B公司總發行股票數量為200萬股。A公司的股票價格為400元錢,B公司的股票價格為2元錢。
那麼,從股票的價格來看,A公司的股票就是「高價股」,而B公司的股票價格是「低價股」。
但是,從上市公司各項財務數據、條件、市值來看,都是一樣的。可唯獨總股本數量不同。呈現著一個是「高價股」,而另外一個則是「低價股」。
所以,看待「高價股」與「低價股」,不能單一的從股票的價格上看待,還要從其他條件去看待,特別是同類型、同水平的上市公司,可能就因為這總股本數量的不同,而呈現的結果不同。
但是,實際呢?上市公司的價值其實是一樣的。
如今股價創下6年新低的中石油,雖然市值仍在萬億之上,但距當時的「高光時刻」已大幅縮水,儼然也是股民心中的一道傷疤。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十年滿倉中石油,這仍是股民悲情時刻留下的「名句」。
股價創6年新低
從6124點的瘋狂,到巨無霸魔咒,中石油的痛依然沒有散去。股民一度用「深不見底」來形容這隻國企股。
上市十餘年,中石油股價從48.62元/股的峰位跌落神壇,如今股價僅剩6.60元/股,累計跌幅約86%。
股價連年走低,套在山頂的投資者也逐漸逃離。2008年,中國石油曾有213萬股東「抄底」進去,如今仍有53萬戶選擇堅守,約160萬股東選擇「割肉離場」。
我A股股民自去年以來,在股市中屢戰屢虧。於是,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專買一些5元左右的的低價股票,買個幾十萬股放著,估計投資風險也不會很大,而一旦到下一輪牛市,這些低價股都能雞犬升天。
這樣做的好處是,低價股已經這麼便宜了,再跌怎麼跌呢?下跌空間可能很有限。而低價股還有一個好處是,向上空間很大,投資者便可輕鬆賺大錢。
不過,我們認為,即使在熊市中,個股出現5元的現象,也是不正常的。要麼這隻股票是績差股、退市股,要麼是個別大盤股,這類股票要想上漲需要大量資金來推動。正是出於各種原因,這類股價才會長期處於低位徘徊中,而投資者即使買了低價股,也很難賺到大錢。
首先,從表面上看,投資者買到2元多的股票,上漲空間很大,只要漲到5元/股,就獲利非淺。但同樣2-3元錢的股票,如果跌去3毛錢,就會損失10-15%,而對於買幾十萬股的投資者來說,買入股票份額越多,輸錢面就越大。
再者,2元多的股票股價漲到4元多的難度,要遠比20元股票漲到40元難度更大。因為股價非常的低廉肯定是有原因的,不會無緣無故給投資者來撿漏的,既然買得便宜,總有股價難以上漲的道理。投資者盲目買入,輸錢機率遠比賺錢的大。
最後,即使投資者買了2元多的低價股,如果沒有該上市公司的後續業績提升,以及良好預期的支撐,股價恐怕還是漲不上去。特別是未來A股市場將與過去不同,更會偏向價值投資,過去在大牛市中所有股票都普漲的行情不會再發生了。即使未來還會有新一輪牛市展開,也會出現優質股票股價越漲越好,而績差、退市股票無人問津。而績差和退市股票往往就是低價股。
別看現在A股市場還存在一些低價股,但這些低價股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了其股價難以出現上漲行情。我們不排除投資者在撿了低價股後,也有撿漏的可能性,但是絕大多數低價股都是被市場所遺棄的邊緣化個股,要麼就是權重股,下跌容易上漲難。所以,投資者在買股票時,不是要越便宜越好,而是要跌出投資價值,估值已經顯現的好股票。
大部分投資人都傾向於買進低價格的股票。他們認為,用同樣的錢與其買50股較昂貴的股票,不如買100股或1000股較便宜的股票。事實上,你應該購買價格較高、公司營運狀況較佳的股票。你所應該注意的,不是你可以買多少股票,而是你能投資多少錢,以及這筆錢所能買到的最好商品。
股票的質地是非常垂要的,如果不對個股的基本而做出充分的分析研究,不管個股是否具有上升潛力,不分青紅皂白地隨便抓只股票就長線投資,極有可能沒有收穫,甚至是負收益。
低價的就是好的,買便宜貨是人們正常的心理行為,但買股票並非是買白菜,越便宜越好,股票投資是買公司的未來,良好的贏利能力和成長性是支撐股價上漲的內在動力,所以說,並不是低價股就是好股。每股2元、5元或10元的股票看起來好像便宜,然而大部分股價低於10元的公司,不是營運狀況不好,就是經營體制不健全。股票是沒有物美價廉這一說的。
另外,大量買進低價股所負擔的佣金也比較多,風險也比較高,因為低價股下跌15%一20%的速度遠高於高價股。
你購買的股票除了要考慮價格外,更應該考慮以下兩方面的要素:
第一這些公司必須是優秀的公司。全世界各地的基金經理隨時都持有近百種、甚至上千種股票。試問:股市裡,難道真的有那麼多家優秀公司嗎?這種廣撒網式的投資法,絕對不是成功投資家的投資概念。
第二,只有在這些優秀公司繼續保持優秀狀況時,我們才可以繼續持有它們。這說明了投資不應是永久的,我們要一直不停地觀察市場。其實,就算是一家公司的基本優勢還存在,但如果我們發現還有一家競爭者也同樣擁有這個優勢,但股價只是它的一半時,則可以賣掉前者而買入後者。
低價股不一定是好股,判斷是否是好股主要應看它的成長性。在選擇值得長期投資的品種時,一定是優先買入那些具有成長性的。而不是那些股價很便宜但贏利能力低下的公司。
關於公司的成長性,我們可以藉助以下幾方面來判斷:
1.公司規模不是很大
如果公司規模小的話,公司業務和規模擴張的空間就較大,也不容易在擴張過程中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同時,如果公司的項目產生收益,規模不大的公司與規模大的公司相比,前者業績增長更為明顯。
2.公司的發展速度高於平均水平
這主要是指與行業內平均水平相比,發展快速的公司速度會顯得更快,這一方面說明了公司的成長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公司在市場、管理、成本或人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從而才會有更快的增長速度。
3.公司有成功的商業模式
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個公司有成功的商業模式才能生存,而發展迅速的公司往往可以複製這種商業模式,在不同的地域以最低的成本複製這種模式,獲得市場和規模擴張的優勢,從而加快發展的速度。這一點在連鎖業體現得最為明顯。
4.公司存在一定的壟斷性
有壟斷性的公司會比沒有壟斷性的公司更加具有優勢,一旦獲得了某種壟斷性,比如原料、產品生產、市場渠道以及地域等相對的壟斷性,那麼公司的業績發展就會獲得一定的保證,從而提高公司的議價能力。
滿倉買入好還是分批次買入好?
一般說來,滿倉操作是很危險的。滿倉買入的玩法適合於小資金,適合於超短線,適合於職業玩家,適合於敢死隊,但不適合於一般散戶。
對於一般散戶來說,無論資金的大小,哪怕只有10000元,也不提倡滿倉操作。
那麼,只有10來萬資金,該怎麼操作呢?
(1)只做最強勢的龍頭品種,如熱門板塊里的領漲股。
(2)只做第一次放量啟動的品種,如底部暴量突破的股票。
(3)絕不參與調整態勢,極端的做法是買入後第二天不能強勢高開就出局。
(4)只做主升行情,凡是60日均線之下的一律不碰。
(5)只做大換手的股票,凡是換手率小於10%的一律不碰。
(6)只做大量比的股票,凡是集合競價時間段量比小的一律不碰。
但是,即使是重倉參與,也要留有餘地,而且,買進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技術要領操作。
股票投資的兩大目標在於投資收益最大化以及投資風險最小化。股市是一個複雜的投資場所,對於股市投資,許多新股民並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知識準備,對股市風險還缺乏清醒的認識,在投資方式上存在明顯的認識誤區,認為低價股便宜,ST就等於要重組。
其實,股價高低不是衡量風險大小的依據,低價股很多是虧損的垃圾股,風險遠遠大於藍籌股。許多剛入市的股民,在ST股票的連續漲停中獲利,而大盤藍籌股卻表現平平。這樣的經歷促使他們產生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以為低價股有更多上漲的機會,而忽略了其潛在的風險。缺乏實質性的投資價值作支撐,低價股終究風險很大,一旦大盤風雲突變,低價股更可能出現以連續跌停方式的急劇回落,中小股民根本沒有出逃的機會。
一般來說,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之所以淪落為垃圾股,與企業的現存情況有巨大的關係。因此,要仔細研究該股之所以淪為垃圾股的原因。有些上市公司由於沒有明確主業導致業績下降;有些上市公司管理不善而導致業績不佳;有些是由於背負巨額債務,經營情況難以改善。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債務沉重,動輒上10億元,或者官司纏身,對這樣的垃圾股少碰為妙,即使有人願意重組,往往面對如此狀況也會望而卻步。
從長期來看,真正讓投資者分享股市上漲的仍將是大盤績優藍籌股,市場中藍籌股和低價題材股的漲升其性質是有區別的,投資策略也有所不同。
從行業的發展態勢入手,立足於預測相關上市公司未來的業務收入和凈利潤水平,從而選擇有潛力的股票進行投資,這種投資模式不管從程序上還是內容上都是科學的、理性的,這種理念就是價值投資。所謂價值投資,是指以對影響證券投資的經濟因素、政治因素、行業發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等要素的分析為基礎,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以及發展潛力為關注重點,從而判定股票的內在投資價值的投資策略。
價值投資的真諦在於通過對股票基本面的經濟分析,去估計股票的內在價值,並通過對股價和內在價值的比較去發現並投資那些市場價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潛力個股,以期獲得超過大盤指數增長率的超額收益。一般來說,價值投資包括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公司分析。
遍地低價股,何時是良機?
對於低價股的炒作時期而言,選時是個重要的命題。哪個時間出手決定了投資收益。因為低價股之所以低,有低的道理。多數低價股屬於擠泡沫的產物。當泡沫擠完,股價才會止跌回升。
低價股到什麼時間,熊市才結束呢?一般來講,當一元股開始多起來,熊市慢慢接近尾聲。當然,這隻屬於傳統的低價理論。隨著註冊制以及新三板擴容,未來,中國式仙股會越來越多。
熊市末期,低價股拋售壓力越來越小,因為散戶寧願割掉高價股,也不願意割掉低價股,即使低價股一分不值。所以,熊市末期,可以適當關注低價股。
當然,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價格因素,更要關注其投資價值。只要其估值遠低於歷史最低水平,那麼,它就是名副其實的低價股。就可以逢低買入,這就是低價藍籌股的投資方法。
哪些屬於低價藍籌股呢?一般說來,納入上證50的股票,都是藍籌股,然後,可以在其中篩選價廉物美的個股。
對於題材股而言,如果基本面可圈可點,成長性尚好,板塊啟動時,可以優先考慮價格較低的個股。
當一輪牛市行情過後,所有股票價格高高在上,無股可炒時,低價股易成為資金攻擊的對象,低價股行情也常常發生在一輪行情的末期。
中國股市股票繁多,在選股之前一定要先看看以下選股原則,避免踩雷或選到垃圾股
當大盤還在延續著下跌趨勢時,投資者應該開始積極選股,為將來大盤企穩時能及時參與炒作打下基矗這時要重點選擇股價曾經大幅下跌,而現在又能領先於大盤止跌企穩的個股,將它們列為關注對象。
當大盤止跌企穩時,要對初選個股進行復眩選擇能夠在形態上成功構築小型底部形態的個股。個股的企穩時間要明顯長於大盤的企穩時間,而且在探底成功後,個股的走勢要有一定的獨立性。
對複選後的股票再進一步選擇其中那些底部的成交量能溫和放大的個股。
確認。等待大盤已經確認止跌企穩並有轉強跡象時,對於經過多重嚴格篩選的股票中,如果有個股能夠出現放量的強勢拉升行情,可以確認為短線買入信號,要及時跟進買入
選股不可忽視選股三性:安全性、有力性、流動性
1、安全性
一般來說,影晌安全性的主要原因是從投資到收回本金之間的不確定因素,投資者必須了解上市公司的資信等級,財務狀況,獲利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等情況,股票的安全性與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密切相關。
2、有利性
有利性往往與安全性相衝突,風險越大的股票,其可能獲得的收益也會比較大。
3、流動性
股票的流動性好壞對投資者非常重要。它可以及時滿足投資者對資金的一時之需,使股票投資具有靈活性。
一、底量超頂量
當股價到達階段性底部後,成交量卻突然異常地放大,同最近的時間段相比,該股的成交量放大速度往往高達幾倍以上,與形成頭部時成交量相比,也超過當時放量規模,這就是「底量超頂量」現象。
擁有這類個股的投資者應該靜觀其變,等待拉升便是,持幣者則要及時跟進,不要錯過機會。
(1)當發現底量遠遠超過頂量時可買入。
(2)當股價衝過前一頭部的瞬間時,可迅速買入
二、後量超前量
後量超前量的出現表明主力建倉的態度,並且倉位不斷增加;主力倉位越重那麼今後股價上揚空間越大,否則不足以出貨;隨著股價緩慢上升,後面成交量實際支持的股價已經超過前面成交量所支持的股價,或者說,前面股價成交的量已經被後面更高價的成交量所消化,已消除套牢盤只剩下穩定的獲利盤,這為股價今後上升減少了阻力;
隨著股價的繼續上升和成交量的繼續放大,股價連續突破前頸線位,拓寬了上升空間。從此股價將一浪高過一浪!
三、縮量之後再放量
選股時剔除冷門股和下降通道的個股,選擇那些曾經連續放量上漲,近日縮量回調的個股進行跟蹤,待股價企穩、重新放量,且5日均線翹頭和10日線形成金叉時,就可果斷介入。通常此類股票的30日平均線必須仍維持向上的趨勢。
四、地量地價
地量地價是指股票在成交量非常少的情況下,其股價也創出了階段性的新低。
地量,意味著成交量已是階段性以來的最少成交量,地價亦指股票階段性的新氏。
如果股價一直在持續下跌的過程中,沒有再出現過持續的帶量下跌或者階段性的帶量下跌過程,那麼即使是出現了所謂的地量地價,也並不意味著市場出現了底部,因為空頭的下跌能量還沒有釋放出來,市場後續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來說,市場要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跌勢才可能會停止,地量地價才會出現。地量出現後,可能出馬上出現地價,也有可能在後續的時候再出現地價
五、低位放量漲停
放量總是有原因的,在高價區有些主力往往對外放量,常在一些價位上送上大賣單,然後將其吃掉,顯示其跟風的魄力,如果某些位置放上大買單,顯示護盤的決心,但是這些都是假象,重心真實的升降即可辨別,弱勢低位出現對敲的放量,說明機構或者主力將要拉升一波行情,可擇機跟進。
六、放量過頭
放量過頭的圖形特徵:
1. 股價在衝過前一頭部時放出巨大的成交量,這種成交量有時是前幾個交易日的幾倍。
2. 放量時有時是單根巨大陽線,有時是溫和放量的幾根陽線,總之在衝過前頭部時有成交量的配合,而一般來說,多根放量的陽線的效果比單根的陽線好。
3. 放量突破後短中期均線必須是多頭排列。
放量過頭的市場意義:
1. 股價要想創新高必然要衝過前一頭部,常見有輕鬆過頭和放量過頭兩種形式。
2. 放量過頭是指莊家還沒有建倉完畢,大部籌碼還未被鎖定,通過放巨量衝過前頭部的操作可強行建倉。
3. 而放量過頭的前頭部是現在上升浪的底部。
4. 放量過頭後,前一頭部被瓦解掉,原來的阻力線變成了未來股價的支撐線。
最後是我自己整理出來,一些實實在在的戰法乾貨,在之後的文章里會陸續分享出來,粉絲朋友們不要錯過哦
交易之道,雖曰無法,亦非非法,雖無一法,我有萬法,萬法有用,一法不用
(1)任何一種方法都應結合市場的現實,在不同的客觀條件下採取不同的操作方法。
(2)不要用方法去解釋市場,而要用市場去解釋你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說,市場什麼樣,你就用什麼樣的方法;市場怎樣變化,你就怎樣讓自己的方法去適應市場,而不是用你的方法決定市場怎樣走。
(3)不能持股就看多,而持幣就看空,不能做死多頭和死空頭,尊重市場的變化。
(4)所謂趨勢,是眾緣和合而生。緣聚則勢生,緣散則勢滅。趨勢來時應知之隨知,此趨勢去而彼趨勢來時也應知之隨知,無趨勢時觀之。
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和大的利潤多次積累,做到不大虧極其簡單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可知,而不可為,寧守不敗之地,不攻不勝之敵,守不敗之地,攻可勝之敵,知其雄,守其雌,唯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
(1)要把風險放在第一位,要學會有自己的機會就戰,無機會就休。
(2)要認為市場是最偉大的,市場讓你賺錢時才賺,否則老本無歸,不要什麼時候都想賺錢。在什麼人都能賺錢的時候,抓住機會做到底;別人不能賺錢的時候,不要認為自己能力大。在市場面前,任何人都是渺小的。
(3)市場不是你我能戰勝的,在這個市場上可以獲勝的關鍵是市場讓你勝你就能勝,而逆市場去做永遠是虧損。
資金管理之道,動則動於九天之上,藏則藏於九地之下
(1)趨勢不來,看不准或看不清時不妄動,要有耐心等待;趨勢來時,要看準、要細心,有把握了、準備好了、策劃好了、計劃好了,要敢於全倉介入。趨勢不壞,敢於持股;趨勢破壞,快速跑出。
(2)堅決否定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機會的方法,要講究機率。
(3)不要小看每年20%,若十萬元每年20%,有生之年能成富翁。
(4)人生並不是謀略之爭,某種程度上也是生命和時間之爭,就看誰生存的時間長。
君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1)證券市場沒有萬勝之道,只有把市場上各種知識精通後才能有真正的技巧,要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2)對於任何一種技法,都要知道它的原理、應用條件、應用前提。
(3)任何一套好的方法不應是封閉的,而應是開放式的,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下靈活改變,讓方法去適應市場,而絕不能認為市場會按你的方法運行。
達·文西的偉大之處在於不同心理的人看蒙娜麗莎都是在笑,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是因為對那一代的人都有意義。
(4)任何方法不在於表面,而在於為什麼這樣用,在什麼條件下怎樣用,機械地套用任何一種方法都是致命的,不要迷信在於適應,在於變化,無招才是真正的有招。
(5)分析判斷時,一定要有章可循,實戰時無招便是有招,這才是應用技巧的最高境界。
(6)任何好的技巧只是工具,它只是提供你一個可能的信息,或者應該怎麼做的方法,而不是判斷,判斷要根據這些信息讀懂證券市場,技巧是在讀懂市場後使用的一個工具。
(7)哲學藝術、科學政治、戰爭、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之道,均可用於交易之道。
順勢而為,逆勢而不為!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學會市場風險防範!如果你想打破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困惑,提升操盤技巧,我願意將一系列的投資思維分享,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投資人筆記(K600313),解決你選股、買賣點被和套問題,讓你快速找到自己的交易方式、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