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阿里成立20周年的年會上,馬雲宣布「退休」,把董事會主席的位置交給了張勇。 這次阿里巴巴年會,吸引了1.2億的網友在線觀看,也引起了朋友圈微博刷屏。馬雲工作的最後一天,他說了些什麼,能讓這麼多人願意為他傳播呢? 小巴和賀嘉老師一起拆解了馬雲當天的演講。
01
目的
一次有準備的演講,是有目的性的,而且是圍繞觀眾出發的。 馬雲在阿里年會上的「退休」演講,觀眾除了現場的阿里員工,還有各路媒體以及網絡上的吃瓜群眾。 所以,他講給阿里人聽是為了給員工鼓勵;他講給媒體聽是為了傳播阿里的價值觀和願景;他講給1.2億的圍觀網友是為了讓大家知道阿里的偉大。
02
主題
馬雲的整場演講都圍繞著兩個字:願景。
他說了阿里巴巴曾經的價值觀:阿里從20年前到現在,我們所有重大的決定都跟錢無關,我們都在想,投入的錢是否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他說了阿里巴巴現在的願景:未來20年,我們的責任是用好這些責任和技術,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柔軟和溫暖。 他說了對於退休生活的願景:過了今天晚上,我就要開啟新的生活。世界這麼好,我這麼愛熱鬧,機會這麼多,哪裡捨得這麼年輕就退休離場。我希望換個江湖。 其實,馬雲是非常擅長描繪願景的。在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也說了三個願景,同樣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第一,阿里巴巴留下達摩院實驗室,它要比阿里巴巴活得長。
第二,湖畔大學要去培養企業家,把自己創業的失敗經驗告訴別人。
第三,留下公益基金會,有一天阿里巴巴不在了,這是我們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
用願景去感染聽眾,他們就會覺得馬雲是一個很有使命感的人。而對於阿里的員工來說,也會覺得自己跟著這樣的老闆,是在做很有意義的工作。
03
金句
一場優秀的演講,是要讓聽眾記得住。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法是添加金句。 這次演講中,馬雲依然保持了「金句王」的風格。 有經典的「不是……而是……」句式:人生不是你取得了什麼,而是你經歷了什麼。
還有排比手法的金句:今天不是馬雲的退休,而是一個制度傳承的開始;不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一個制度的成功。
再描繪一些曠遠的意象,讓金句多一些文藝色彩:我去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銀河宇宙里,我沒找到太陽,沒有找到地球。在這個世界裡,we are nobody。 演講的結尾,他還用了對仗手法,也很符合馬雲「風清揚」的花名: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
04
技巧
厲害的演講人不僅可以做到聽眾願意聽、記得住,更能在演講後引起二次傳播。 能傳播的演講是有衝突性的。在這次演講中,馬雲運用了打破認知和製造對比的手法來製造衝突。
1.打破認知 很多人認為,過去20年,馬雲的運氣真好,阿里巴巴真厲害。
但是馬雲卻打破了大家的一貫認知:阿里巴巴犯過的錯不比任何一家公司少,但關鍵時刻我們做出過正確的選擇。
2.製造對比 在描繪阿里的願景的時候,馬雲將強公司和好公司進行了對比。
他說:我們不想變為強大的公司,只希望在百姓心裡,我們是一家好公司。強大的公司不容易,好公司更難。強公司是商業能力決定,好公司是擔當、責任和善良。
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候,他將工業時代和21世紀的組織標準進行了對比。 他說:工業時代的標準是要做大、做強。而21世紀,不管你是什麼樣的組織和個人,你不應該做大和做強,你應該做好。善良是最強大的力量。
好演講有三個標準:願意聽、記得住、能傳播。
好的目的與主題,讓人願意聽;好的內容,讓人記得住;好的價值觀,讓人願意傳播。馬雲的「退休」演講,我們能找出很多技巧和可以借鑑學習的地方。
學習演講並不難,青年創業網演講教練黃海老師的《十天練就金口才》將從好演講的三個標準出發,從零基礎開始打造個人演講能力。 想成為和馬雲一樣有影響力的人,讓我們從學會演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