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黃山一位家長發現孩子手指受傷,詢問老師卻被告知是不小心被門夾到,家長到學校查看監控發現真相:監控中一名幼師將男童摔到地上,男童掙扎了一會兒,又被推到門口。
家長隨即在微信群里討要說法竟被踢出群還被老師電話威脅。另外據男童父親發聲,還有其他孩子被老師打過。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就開始擔心孩子的校園生活是否順利,是否適應離開父母的環境,是否吃得好睡得好,最重要的是跟老師同學的相處過程中是否愉快,會不會受到欺負。
但是往往就是父母萬般擔心,孩子就是一個字不說。
孩子為什麼不告訴家長?
一、家長的教導
基本上所有的家長都會告訴孩子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做個好學生。孩子就會理所當然的把老師的話當作最高標準,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這也包括老師的打罵,父母要自己聽老師的話,那就是自己做錯了,就不必跟父母說。
二、受到威脅
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師同學的威脅,「敢告訴家長試試?」「告訴家長就不能來幼兒園了」「不准告訴家長」,孩子在威脅中就會妥協,擔心受到更大的欺負,就會選擇遵守他們的條件,不告訴家長,任由施暴者威脅。
問不出孩子幼兒園發生的事怎麼辦,做這個遊戲。
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方式不單單只有語言,每個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通過角色扮演遊戲中孩子的行為和言語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經歷了什麼,因為兒童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
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模仿孩子幼兒園的生活,孩子會根據自己有限的生活經歷盡力去展現,而且還可以讓孩子扮演一個掌握主動權的角色。
家長扮演孩子的角色,家長哭鬧起來,孩子很自然的開始關心、安慰,那麼他在幼兒園遇到的也是這種情況;相反,他可能用一些親身經歷的別的方式對待你,這時候,家長就會清清楚楚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同時應該時刻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動作細節,看見孩子內心的不安、害怕和恐懼,共情才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才更能讓孩子得以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