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讓血管油滋滋!減肥復胖和這個指標相關,睡不夠7小時也增肥

2020-08-24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肥胖讓血管油滋滋!減肥復胖和這個指標相關,睡不夠7小時也增肥

我們都知道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關係,因為身體有肥胖了會加重心臟負擔,而且可能會因為血脂增高而出現血管的異常,兩者都可能會增加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從而出現健康危機。根據我國的統計資料,心臟疾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6000萬人,而且近年來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尤其是25-34歲的患者出現大幅提升。而且肥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比如美國人中有三分之一的成人有肥胖症,另外三分之一為超重人群,這就意味著這些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不斷提升,所以不能輕視。那麼,肥胖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呢?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胖?今天我們來帶大家一些了解一下!

膽固醇和血壓是危害心臟的主要原因,腰圍大的肥胖患者更易患心臟病

肥胖對心臟的危害,其實是通過兩個主要的因素來體現的,就是膽固醇和血壓,當肥胖出現後,膽固醇和血壓會上升,最後導致冠狀動脈異常、心臟問題或者出現中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血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也會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則會減少,最終導致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內。另外,如果人出現肥胖,由於體型龐大能量需求大,耗氧量增加,而血管又可能因為狹窄或者堵塞導致血流緩慢、不順暢,這就容易讓人體出現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而且,肥胖導致的疾病還包括代謝綜合症、左心室肥厚、關節疾病、癌症等,有研究顯示肥胖與13種癌症有相關性。

腰圍粗也會提高心臟病風險

而且肥胖並不是人們看出來的胖才叫肥胖,可能有些人整體看下來並不胖,但實際上腰部卻堆積了很多的贅肉,醫療界認為這種情況可能也會提高患心臟病的風險。一般來講,我們把腰部出現大量贅肉,稱為腰部肥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啤酒肚,這種體型的人也可能會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此外,男性內臟脂肪也普遍較多,這也是男性較女性相比,更容易患心臟病的原因。

所以,想要避免肥胖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一方面要注意腰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人體的質量指數(簡稱BMI),兩者檢測都不可或缺。一般來講,男性腰圍不得超過90厘米,女性不超過85厘米,而BMI均以不超過24為佳。

人太胖還是太瘦?身體質量指數一算就知道

上面我們說了避免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需要看兩個指標,一個是腰圍,一個是BMI(身體質量指數),腰圍簡單,拿尺子一量就可以,那麼BMI又該如何算呢?多少是胖子,多少是瘦子呢?BMI的數值都代表著什麼呢?

BMI 的計算方式與標準

BMI 的計算公式,是用體重(公斤或者 kg )÷身高平方(平方米或者m²);按照這個公式,比如一個人的身高是160厘米,體重是55公斤的話,其BMI就是21.5,按照我國的標準是屬於正常人的數值,換其他疾病的風險比較小。

一般來講成人標準值是BMI18.5-23.9,超過了23.9,但低於30的話,則表明人們患代謝或者慢性病的幾率提升了。而如果超過了30,幾率會更大,而且出現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或者慢性病,甚至會因此出現致命危機。

BMI過高過低可能引發的疾病風險

隨著BMI值上升,尤其是超過24,甚至超過30的人,可能不僅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提高患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膽囊癌的幾率。但同時,如果BMI數值出現下降,低於18.5,表示體重太輕了,可能會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從而有可能導致免疫功能受損、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癌症和骨質疏鬆等。

哪些情況不適合用BMI判斷胖瘦

其實,從BMI公式中我們能看出來,這個計算公式只涉及了身高和體重,並沒有和人體的脂肪、肌肉等相關聯,所以在某些情況下,BMI公式來判斷人體的胖瘦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人雖然BMI在正常值,但腰部肥肉多,也屬於胖人;而有些BMI可能很高,但可能是經常鍛鍊,肌肉多的健身達人,那麼這類人也是健康的。所以,有些人存在例外,不適合用BMI判斷評估:

1、肌肉強壯的人:比如健美運動員,健身達人等等,雖然他們的BMI會比較高,但因為多是肌肉,並不算肥胖。

2、有身體殘疾的人:這些人由於有身體的殘疾障礙,可能會長期臥床,導致肌肉大幅減少,所以這類人即使BMI偏低,那麼也是不準確的。

3、太高或太矮的人:這兩種人用BMI公式計算會有較大的差錯,一般來講,身高低於1.5米,或高於1.9米的人,不適合用這個公式計算。

為什麼減肥會復胖?原來是基礎代謝率搞的鬼

說完怎麼看人真的胖不胖,其實對於肥胖的人群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減肥後復胖的問題。本來辛辛苦苦,忍飢挨餓,每天運動流汗,好不容易減了幾斤肉,結果體重開始停滯不減了,怎麼也降不下來;或者是減下來,沒多久又胖起來了,甚至還可能超過了以前的體重。這是什麼原因?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強,懶著運動,吃的多了嗎?這個還真不見得,減肥處於瓶頸或者減肥復胖,可能跟一個指標相關,那就是基礎代謝率。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簡稱BMR),也就是當身體休息、沒有活動時,為了維持生命,身體所需的基本熱量,這個指標如果想測定準確是比較麻煩的,需要不吃東西並且在黑暗的房間裡檢測,所以很多時候人們用靜止代謝率來替代,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基礎代謝率其實是靜止代謝率。

復胖跟基礎代謝率,以及每天消耗總熱量相關

在了解基礎代謝率後,我們應該還要了解每日所需消耗熱量的情況,顧名思義,每日消耗熱量是指人們每天工作、活動程度,計算出每天大約消耗多少熱量。因此,只要攝取超過每日消耗熱量的食物,那麼就會增重;相反地,吃的熱量比每日消耗熱量少,就會減肥。所以,基礎代謝率消耗的熱量是每日消耗熱量的一部分。

只要計算好每日消耗熱量和基礎代謝率,就可以算出自己進食或者消耗的熱量數值,就能夠自如掌握減肥的技巧。

但是基礎代謝率在復胖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呢?其中,有一項調查研究,通過記錄國外著名的減肥節目中的參賽選手,發現大部分成功減肥的參賽者,幾年後都復胖了,有的甚至超過了以前的體重,對其進行測試發現,他們的基礎代謝率(靜止代謝率)出現了大幅下降。打個比方,以前吃兩碗米飯可以保持體重不變,但瘦身後,吃兩碗米飯卻會導致人發胖,原因就是因為基礎代謝率會隨著體重的減輕而減少,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任何快速的減肥方法,或者過度限制熱量攝取,都會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其中有些節食的減肥方法,因為攝入能量太少,人體會分解肌肉來獲取能量,結果就是肌肉減少了,基礎代謝率也會因為肌肉的減少而出現消耗減少,所以大部分快速減重的方式都會出現復胖的現象。

運動增加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

那麼該怎麼辦呢?其實,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根據不同人的性別、年齡、體重、甚至是基因,而有出現差異,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食物和運動量,還是有人胖有人瘦,而且基礎代謝率與人體的肌肉有較大的關係,所以雖然基礎代謝率的改變比較難,但是可以通過運動來進行調節。運動一方面會增加每日消耗總量,另一方面還能增肌或者維持肌肉量,避免基礎代謝率的下降。這時候可以考慮進行強度較高的力量訓練,並且要在運動前後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

睡眠也跟肥胖相關,睡不夠7小時,肥胖易上門

除了以上我們說的基礎代謝率對人體重的影響外,其實睡不好也會讓人發胖的!根據國外新的研究發現,20多歲的健康男性,如果每晚睡不夠7個小時左右,那麼人體會出現代謝異常,並且因此會堆積大量脂肪。

充足的睡眠對身體很重要,睡眠不足影響健康

很多時間,我們認為只要做好飲食和運動就能維持好的身材和健康,但實際上會睡眠也是健康重要的一環,好的睡眠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避免人體代謝異常的風險,從人體疾病的層面來說,如果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焦慮症、抑鬱症,甚至兒童會出現多動症,但對於很多中青年人來說,睡眠不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肥胖。

睡眠不足讓人變胖的3原因

1、身體堆積脂肪

根據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讓人出現兩方面的反應,一方面會讓人緩解飽腹感,即使晚餐攝入了大量的油脂但仍然沒有飽的感覺;另一方面睡得不好,容易讓身體堆積脂肪,根據研究數據每周有一多半時間睡眠不足7個小時的話,及時第二天補覺,依然會出現甘油三酯升高的現象。

2、皮質醇會影響減重,容易進食垃圾食物

睡眠不足會使皮質醇水平升高,這是一種壓力荷爾蒙,它的升高會讓人體更容易儲存能量。研究發現,減肥節食的人如果兩周睡眠不足的話,那麼基礎代謝會下降,即使攝入的熱量不變,但消耗出現了減少,而且缺覺的人容易感到飢餓,更傾向於吃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從而進食更多熱量。

3、胰島素靈敏性變差

睡眠不足不僅會使人精神不濟,新陳代謝的機能也會變得遲鈍,根據研究顯示只有4天睡眠不足,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就會下降了30%以上。當人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會出現高胰島素血症,從而升高血脂水平,並且有可能存儲在人體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viEIXQBd8y1i3sJ7z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