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條新聞很恐怖。
甘肅一個男的,把自己12年前的相親對象給殺了,還殺了她7歲的兒子。
姑娘的父親說:他就像個瘟神一樣,天天纏著我女兒。
其實倆人當年就見過一次面,沒想到他就像狗皮膏藥一樣粘上了。
直到姑娘結婚生子,他還一直瘋狂地跟蹤、騷擾、威脅她,長達12年。中間幾次試圖殺了她全家。
其實遭遇過「跟蹤狂」的姑娘並不少。即使不像這個男的這麼極端,也特別讓人恐懼。
這些跟蹤狂,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女孩如果被跟蹤了該怎麼辦?
關於「女性安全」領域的問題,我朋友田靜比較擅長解決。
她的公眾號「女孩別怕」,一直在努力為「女性安全問題」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
她教給女孩們靠譜的「自保方法」,還深度揭露跟女性安全相關的「黑色產業」,帶人打開視野,給人力量。
我想推薦給你們,希望你們都能收穫更多的安全感。
今天,先聽她跟你們聊聊「跟蹤狂」。
大家好,我是田靜。
我最近跟朋友們聊起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在網上「人肉」過自己喜歡的人?
聊了一圈發現,十個朋友裡面,八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比如,有個姑娘大學時暗戀一個學長,想知道他的名字、他的行蹤,又不敢直接上前搭訕,就通過豆瓣興趣小組、微博、人人網等等各種渠道,搜索他的信息。
「我覺得自己當時都有點變態了。」她說。
不過我也發現,大部分人即使有很強的渴望,在「人肉」別人時,心裡還是會有一條「邊界」——
他們能及時意識到自己正在「越界」,及時克制衝動,恢復理性。
而其他一小部分人,可能真的踏進了危險邊緣。
之前有個男性朋友,坦誠講過他的一次舉動。
有回我晚上坐地鐵,看見一個很漂亮的姑娘,一下有點心動。看見她下車,我就不由自主跟了上去。
一直跟到她快進小區了,我才過去跟她說了話,留了微信。
我其實能看出來,她有點害怕,可能是因為害怕才不敢拒絕我。
聊到這裡的時候,現場氣氛有點微妙……
這個朋友,就是個挺普通的人,平時還很尊重身邊的女性。
這讓我想到——我們身邊還有多少這樣的「普通人」?
「普通人」變成「跟蹤狂」,需要幾步?會不會差別只在一念之間?
那些經常在邊界遊走的「潛在跟蹤者」,總有一部分,會變成徹底失去理性的「跟蹤狂」。
這可能讓他們從「幽靈」變成「魔鬼」。
一.那個「乖巧的」跟蹤狂
1. 謝謝你深夜為我打傘,但我真的很害怕
我們公司挺多姑娘,都有過被跟蹤的經歷。比較驚悚的是這個——
一天晚上,她獨自回家。
下著小雨,巷子有點黑,沒什麼人。
她正埋頭快步走著,忽然感覺頭上一黑……一把巨大的黑傘從身後遮了過來。
而背後的人並沒有再上前一步,也沒有說話,只是沉默的跟著她。
她嚇了一跳,加快了腳步。但那人又不斷跟上,為她撐傘。
她終於繃不住了,飛奔跑掉。而那個人竟然一直牢牢跟在她身後。
直到出了巷子,人多了,她假裝繫鞋帶,等對方先走,然後趁機過馬路,躲進超市,才擺脫這個陰影。
或許很多人剛聽到開頭,會覺得這是個「浪漫」故事。
雨中撐傘、暗地幫忙、瘋狂尋蹤、創造驚喜……
這些外人看來的「驚喜」,對當事人卻可能是無法言說的恐懼。
那不是驚喜,是驚嚇。
有這樣一種精神疾病——「鍾情妄想症」。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一種。
鍾情妄想症的開端,往往就是這種「自以為是的浪漫」。
跟蹤者總是會「一廂情願」的,把這類行為都當作「浪漫」,進入深深的「自我陶醉」。
而這往往是恐怖的開始。
2.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他「追蹤」了她半年
還記得那個在王府井書店蹲守女孩的「痴情男」嗎?
去年中秋節,孫先生在王府井書店偶遇了一個姑娘。
當時我跟她在書店遇見,對視了將近十秒,我心裡覺得非常滿意。但是當時沒留聯繫方式,很後悔。
為了再次見到這個姑娘, 他辭職在書店蹲守了50多天。
媒體們把他的「浪漫」行為當成「美談」報道,網友也覺得,這故事太「浪漫」了。
但隨著他的行為不斷升級,大家才發現事情不對勁——他越來越像個「變態」。
始終等不來姑娘的孫先生,又使出很多「計策」:
他跑到法院,想通過起訴來尋找那個女孩,但法院不受理。
跑去招聘會現場尋人,要求網友把他的故事做成動畫樣本。
今年4月初,他又發了一篇「尋人啟事」,向姑娘隔空傳訊。
以後咱不能繼續在王府井書店等你啦。
書店工作人員說了,從今以後都不許我去等你。
它們勢眾,有的還拿個破電棍噼里啪啦的,太嚇銀咧!
有道是,雙拳難敵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
咱還要和你攜手一生呢。
所以考慮再三,決定以後就在天安門廣場國旗那兒等你了……
我看得毛骨悚然……
我甚至懷疑,當時那個「十幾秒的對視」,真的發生過嗎?或許那個姑娘只是在看遠處的東西?
幸好,那個姑娘還沒有被他找到,我希望她永遠別被找到。
他的表現,已經是典型的「跟蹤狂」行為,同時又有「鍾情妄想症」的跡象。進一步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而現實里還有無數類似的事。
3. 他評論了姑娘幾千條朋友圈
去年,我發過一篇講「反跟蹤」的文章。
作者阿夏,曾經很喜歡用朋友圈和微博記錄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個「跟蹤狂」在一夜之間,給她過去三年里發的幾千條朋友圈全部發了評論……
她的生活,被一個極端的變態「無死角反覆視奸」。
她感到驚恐,噁心,崩潰,最後只好把所有朋友圈都刪掉。(那時還沒有三天可見功能,也不能刪評論)
後來,這個跟蹤狂還做出一系列瘋狂的事,給她帶來極大痛苦。
花重金給她買「驚喜」禮物;瘋狂騷擾她的朋友家人;跟蹤她,在她小區蹲守,半夜12點上樓敲門……
直到她委託一家律師事務所,給那人發了律師函,向他發出嚴重警告,他才消停。
阿夏因為這件事,受到很大心理創傷。
有些人的偏執問題更加嚴重。
發展到極端,就可能帶來最可怕的結局——謀殺和死亡。
二.「跟蹤狂」到底都是怎麼想的?
去年有部美劇,《你》。
從一個「跟蹤狂」的第一視角,呈現了一個故事。
讓人徹底看清一個變態跟蹤狂的奇葩思路。
外貌英俊又才華橫溢的書店老闆,邂逅了一位有抱負的美女作家。
為了了解她,靠近她,他通過網絡搜集她的一切私密信息。還悄悄潛進她家,偷走她的內衣、日記,甚至手機。
從「自我陶醉」到「病態迷戀」,他越來越扭曲。
後來他竟然真的跟這個姑娘談起了戀愛。
他願意為了這個姑娘,做「任何事」——
我殺了你的人渣前男友、好朋友、心理諮詢師,是為了保護你不受傷害。你應該被我小心保護才對。
雖然最後我把你也殺了,但我還是替你完成了夢想——出版一本引起轟動的小說,受人矚目……
這種極端扭曲的自私和占有欲,最終讓他成了「魔鬼」。
變態男主角為了「保護」自己愛慕的女孩,把她的渣男前男友囚禁起來,最終殺害。
這樣的人,當然少見。
那我們平常生活里的那些跟蹤狂,都是怎麼想的呢?
01
女孩:「今天用了香水,頭髮真好聞,開心。」
點擊空白處查看跟蹤狂的臆想
「前面的那個姑娘,香水這麼好聞,還撩頭髮,是故意吸引我吧!」
02
女孩:「那張海報上的李現好帥啊!忍不住想多看幾眼。」
點擊空白處查看跟蹤狂的臆想
「她剛剛對我微笑了一下,還望著我看了好幾眼,她是不是看上我了!」
03
女孩:「剛才路上很黑,又沒什麼人,他跟上來要微信,我不敢不給他。」
點擊空白處查看跟蹤狂的臆想
「她給我留了微信,證明她肯定也喜歡我,想跟我在一起。」
04
女孩:「他一直纏著我問我在幹嘛,真不想理他!」
點擊空白處查看跟蹤狂的臆想
「她半天才回一條消息,還總是不理我,這明明就是要考驗我的忠誠度,欲擒故縱嘛。」
他們的意淫,讓人詫異,反感,噁心。然而卻不自知。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人呢?
三.被跟蹤了該怎麼辦?
今天為你們梳理一份簡潔的「公共場所」反跟蹤指南,希望你們能多讀幾遍,記在心裡。
「公共場所」反跟蹤指南
1. 保持警覺,少看手機多看路。
2. 如果感覺被跟蹤,可以過馬路、逆行,確認跟蹤者。
3. 聯繫家人朋友,發送定位,請他們接你。
4. 去人多的地方「涮一下」,甩掉跟蹤者。地鐵、商場、廣場都可以考慮。
5. 趁地鐵或公交車馬上要關門的時候,快速下車,分隔跟蹤者。
6. 去「安全地點」求助。派出所、保安亭、有保安的辦公樓、居民區、店鋪等。
7. 去找看起來可靠的男性求助,請他陪你走一段路,假裝你們認識。
8. 回頭直接對他發出嚴厲喝止:你不要再跟著我了。但要在周圍有人時才能這麼做,否則可能激怒對方,引來危險。
9. 如果要大聲求救,喊「著火了」,快速引起更多人注意,別喊救命。
10. 拉開隨身攜帶的報警器,吸引周圍人的注意,震懾對方。但不要在周圍沒人的時候用,因為起不到求救效果,還會激怒對方。
如果以上方法都用不上,就拚命的跑!
一定要記得:寧願被人當成神經病,也不要拿生命去賭一次僥倖。
最後,我想跟那些跟蹤狂說,請停止你們失控的意淫,停止「鍾情妄想」,停止跟蹤糾纏行為。
她的舉動,真的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還有,當你身邊出現潛在的「跟蹤狂」,請理智明辨,不要再把他們的行為當作「浪漫」。
因為你的「鼓勵」,可能不是「助人為樂」,而是「助紂為虐」。
這些實用的反跟蹤技巧,值得讓身邊每一個女孩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VaVhGwBvvf6VcSZtt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