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上輕度抑鬱症後,首選的是心理疏導和自救

2019-08-26     二級心理諮詢師阿秋

文/阿秋

患上輕度抑鬱症後,該如何療愈?

抑鬱症程度也分為三個等級,即:輕度、中度、重度。

一般來說,作為輕度的抑鬱症,我們還是不提倡去吃藥的,因為吃藥就有可能造成過度治療了,而過度治療,這對患者來說是一種不小的心理壓力和包袱來的,這裡其實存在著一種很微妙的心理關係,即:「患者會認為我都要吃藥了,肯定是很嚴重了!」

再者輕度的,不足以能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與工作,無須過度擔憂緊張,完全可以把它當作是抑鬱情緒來看待,這有利於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

所以,基於這兩點,還是建議患者深刻牢記這兩大點的提醒,以此刺激自己採取一些可行的方法來助自己走出困境,使自己在輕微的階段就能得到有效地控制,那麼這將是一件非常值得你欣慰的事情。因為,你在萌芽階段就消滅了它,不至於被它拖下水裡,發生更加嚴重的問題,那麼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慶幸的事情呢?

輕度抑鬱症,如果過度治療後,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便是輕度的,也會被自己擔心成中度或者重度的。

一般來說,患者懷疑自己最近情緒很低落,總是高興不起來,茶不思飯不想的,去醫院做了心理量表測試、問診後,醫生會根據測評量表和問診綜合起來,進行一個判斷分析,若你的抑鬱症處於輕度的,那麼他們都會這樣來詢問你,「你這個心理問題不是很嚴重,要不要開點藥吃?」

通常這樣問的醫生,其實患者是無法抓主意的,因為此時的他們是盲目和無知、不確定的,他們本是來看病的,所以把一切的希望、權利都寄託給了醫生,故此時如果醫生這樣來詢問,反而徒增了他們的迷茫和不知所措的心理鬥爭。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輕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接下來又該如何去緩解療愈?這些不確定的一個個問題,猶如一個黑洞望不到底一樣,故內心此時會更加的恐懼。

所以,有時引導性的建議措辭,會更加恰當一些。醫生把問題拋給患者,徵求患者的意願,這本身是沒毛病的,但是後面的引導性措詞,才是讓患者安心回家療愈的一劑定心丸一樣的建議和方向指引。

比如,醫生後面可以這樣補充或者直接這樣告知患者:

「你的問題綜合分析判斷,不是很嚴重的,建議你回家調整下,如:運動、放下自己所擔憂的事情、不去糾結,多為自己身心健康著想等等;或者建議你去做做心理疏導,目前來看暫時是建議你不用吃藥的。」

那麼當這樣來引導、建議的時候,患者內心就會有了力量和信心,因為醫生幫助他們消除了內在的那個黑洞和掃除了不確定性的迷茫與擔憂,給了他們方向和指引,故作為輕度抑鬱症患者來說,此刻猶如得到了一股新的重生力量一樣,整個身心一直以來的壓抑和擔心、恐懼,在此刻也得到了如釋負重的感覺。

可見,人的心理暗示,就是如此的奇怪,這一點我們不可否認,因為這涉及到我們自身的身心健康等問題,過於敏感乃人之常情,但是我們需要認知的是:

不好的心理暗示極有可能把我們帶向一個更恐懼的世界裡;而好的暗示,則會把我們帶向一個更加積極、健康正面的世界中去。

那麼對於輕度的抑鬱症,我們又該如何來自救呢?

這裡的核心要素又是什麼呢?

其實,這些問題早已在我之前的文章都已經寫爛了,方法還是那些方法。

比如:森田療法。

即:接納不可改變的事實,做到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既不去抵抗,也不去著急改變,而是使自己處在一種非常冷靜、平靜的心態中,使事情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消逝,而得到緩解和平息。但是這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會我們:對於改變不了的事情,做到接納,再來樂觀積極應對,這才是最終改變我們惡劣心境最和諧的一種心態療法。

再者,我們也可以運用ABC情緒理論療法,即去改變我們的認知,那麼就可以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而看法一旦改變,我們的情緒也就得到了緩解。

如:你投資損失了20萬!

如何看待這20萬!取決於我們的認知,你認為這是一件你不可接受的事情,那麼你就會陷入到痛苦的心境中,從而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也就滋生了出來,如:鑽牛角尖、自責自己、悔恨當初、過度焦慮恐懼未來、失眠等等,使得自己陷入到了萬劫不復的境遇!

如果,你認知里認為這是一筆失敗帶來的成長學費,你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損失的20萬,那麼你的心境也就會完全不一樣了,也因此你也會更加謹慎和成熟穩重了起來,而你得到的卻是一種成長的歷練和一顆豁達樂觀的心態。畢竟錢是可以掙的,而身心不健康了,那才是最大的痛!

所以,我們的認知就是決定我們情緒的一種奇怪的思維,當我們遇到挫折和打擊自己的事情,當你很難受很難受走不出來的時候,何不去調整改變下自己的認知與看法呢?改變了,你就重生了;改變不了,那麼則繼續浸泡在苦水裡。請繼續努力!

除了心態和思維的調整以外,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也是一種很好的療愈手段和方式。

如,不過度封閉自己,每日自律地去做些工作,使自己不要過於太閒了,閒下來,人就會有一種頹廢感或者無所事事造成的胡思亂想狀態。

忙碌,是療愈心理問題的最有效和最有價值的方法,而充實的生活,將是幫助我們驅走焦慮、抑鬱情緒最好的方式。

在忙碌之餘,抽出一些時間來鍛鍊身體,出出汗,則會幫助我們大腦產生一種內啡肽的分泌物,它的分泌會使我們的心情感到愉悅和快樂,因為內啡肽被譽為人體的天然鴉片,能緩解我們的壓力,增強愉悅感;而運動還可以幫助我們強身健體,可以有效地抵禦負面情緒和亞健康等問題。

除了運動出汗產生內啡肽以外,笑或者吃特定的食物也會,如:吃一碗加了奶酪的義大利面或者冰淇淋也可以產生內啡肽。

同時聊天聊到一些有趣的話題或者八卦新聞,也會使我們的身心愉悅起來,這也是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即產生內啡肽。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倡導患者要多去交流和傾訴,原因之一就在於這裡了。

總之,對於緩解輕度抑鬱的方法真的有很多,大家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輔助的辦法,來幫助自己走出心魔的,戰勝抑鬱症。不要總暗示自己去吃藥;或者不斷地提醒自己已經很嚴重了,這樣的意識和暗示一旦聚集在一起,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在加害於我們!

所以,不必要吃藥就不要去吃了,相信自己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戰勝心魔。而我們只是在為大家傳遞一個觀念和意識,即:輕度的,能通過自身緩解,還是盡力去踐行一些努力發方法,以此做到避免去服藥,這才是療愈我們輕度抑鬱症,最理想的一種療愈方案。

當然,以上的方法同樣適用於中、重度的患者。

但是到了中度以上的患者,建議還是配合醫院的治療以及以上的療愈方法,進行耐心地治療和療愈自己的靈魂。儘管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得到康復,但是,這一切的努力和過程,將會是你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當你有朝一日康復了,你再來回首自己走過的這些辛酸的路,你一定會感慨萬千!認為當初的自己是很了不起的!

-end-

作者簡介

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知名情感導師、知名情感心理學作家、身心靈健康傳播者;著有新書《走出心魔》一本集治癒方法與心靈療愈的健康讀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P1v5WwBJleJMoPMpi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