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為了發展各持己見

2019-10-17   隴之語

話說趙天智從八零八基地把肖京生要到農場後,因肖京生高超的治療水平,很快被提拔為青州農場醫院院長。

因為深受場長趙天智的器重,肖京生也是鼓足了勁要干出一方事業來,基於此,肖京生就不再去想那個遠在外國的尼娜·伊萬諾夫娜·伊萬諾娃,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農場的衛生事業上,對工作認真負責,在治療上精益求精,許多青安地區人民醫院治不了得病,肖京生都能治了。

肖京生名聲在外,青安地區人民醫院在做大手術的時候,就到農場來請肖京生,讓肖京生主刀。

幾年時間下來,肖京生就把青州農場醫院給搞成了清河農墾系統的明星醫院,肖京生也成了青州縣及青安地區醫療界的知名人物,青安地區人民醫院、青州縣人民醫院都把眼光盯在了肖京生的身上,暗中派人來和肖京生洽談,要把他調到城裡去,給職務、給房子、給待遇。

肖京生念在趙天智對自己的好,婉言謝絕了青安地區人民醫院、青州縣人民醫院的調動要求。

這些是後來的一些情況,多說了幾句,現在我們接著說趙天智到八零八基地求援後的情況。

趙天智從八零八基地回來的第五天,八零八基地的方政委如約把築路隊和三台挖掘機派到了青州農場,來給青州農場修路,挖栽樹的渠道等。

趙天智和馬識途見了,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專門騰出了場部的招待所,用來讓八零八基地築路隊的人住,還安排了專門的炊事人員,給八零八基地的人員做飯,在標準上儘可能高,要讓八零八基地築路隊的人員和挖掘機師傅吃好、喝好。

築路隊的人員來之前,八零八基地的方書記就有指示,說農墾條件艱苦,在生活上不能要求過高,所有人員要發揚艱苦樸素、敢打硬仗的光榮傳統,保質保量地完成支援農墾的光榮任務。

築路隊隊長見青州農場刻意給築路隊做好吃的,就過意不去,去找趙天智,說:「趙場長,我們來時,方書記有指示,不能給農墾添加麻煩,在生活上不能要求太高。現在,你們農場天天都給我們做好吃的,頓頓都少不了肉,這樣不行,這樣的話,回去後我要挨方書記的批評哩!」

趙天智聞言,把臉一沉,假意不高興地說:「你這是個啥話嘛!你們不給我們修路,我們就不招呼你們吃飯了?來的就是客人嘛,何況是支援我們農場來的,天天吃頓肉就把我們給吃窮了?你們只管幹活,別的就不要管了,將來方書記要是批評你,你就推給我,說我硬給你們做的;方書記再要說啥,你就說我趙天智說的,做上好東西了不吃,人家就端上喂豬去哩!」

築路隊隊長聽了哈哈大笑,說道:「既然趙場長如此說了,那我們就放開肚皮心安理得地吃了;不過趙場長你放心,我們不會像豬一樣,只會吃不會幹,我們不會白吃,我們絕對會把活乾得又快又好。」

趙天智聞言也大笑著說:「那是當然,這個我絕對放心;不過我話說得粗,不要介意啊!」

築路隊長道:「介意啥呢?!你趙場長這樣說,是沒把我當外人嘛!」

築路隊長歡天喜地的走了。

再說被馬識途和趙天智派到省農墾局請求招工的趙海東。

趙海東拿著青州農場請求招工的文件,來到了青中市青河省農墾局,找到了省農墾局勞資處的馬處長,遞交了青州農場請求招工的文件。

農場勞資方面的事情全歸省農墾局勞資處管,農場的勞資科長就是省農墾局勞資處長的直接下級。

馬處長見了趙海東,既熱情又客氣,安排趙海東在省農墾局招待所住下後,便把青州農場請求招工的情況彙報給了省農墾局局長白玉冰。

對農場的情況,白玉冰是再清楚不過了,正好青州農場請求招工,白玉冰就專門召開了省農墾局黨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在農墾系統招工的事情,最後決定向省政府行文,請求省政府同意青河農墾面向全國招收一萬名職工。

根據會議精神,馬處長隨即起草了請求招工的文件,經白玉冰簽發後,報送到了青河省人民政府。

青河省人民政府也很痛快,同意青河省農墾系統面向全國招收一萬名職工。

批准招工的文件隨即下發到了青河省農墾局。

在請求招收職工名額時,白玉冰特意打了個埋伏,心想省政府能同意招收幾千職工就不錯了,為了儘可能能增加一些招收數量,白玉冰就報了一萬人的名額;心想,就是對半批覆下來,也可以招收五千人。

令白玉冰沒有想到的是,省政府沒有打折扣,直接批准省農墾局面向全國招收一萬名職工。

白玉冰看到省政府的批覆後,高興壞了,馬上召開省農墾局黨委擴大會議,安排部署面向全國招收工人的工作。

會上,白玉冰要求,既然是好事情,就要辦好,不能辦砸!如何把好事情辦好,大家都發發言,商量出個好辦法來。

參會人員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大家的意見是:主要面向人口大省、比較貧困的省份招工,這樣能保證招工數量和質量。

最後研究的結果是主要面向河南、山東、安徽、四川四個省份招工。

會後,青河省農墾局向河南、山東、安徽、四川四省發了招工公函,回復最快的是河南省,直接答覆說將組織五千人的河南青年墾荒隊,支援青河省的建設。

陸續,其他省份的復函也來了,答應配合青河省農墾系統的招工工作,需要多少人,就保證多少人。

安徽省直接請求青河省農墾局,希望能給安徽多分配些名額。

根據各省的復函,青河省確定了以上四省的招工名額,又給以上四省發了正式的招工文件,要求以上四省在半個月內完成招工任務。

半個月後,以上四省招工花名冊就報到了青河省農墾局,青河省農墾局一下子增加了一萬名職工。

根據個農場的實際情況,考慮到青州農場最先提出招工要求,且占地面積大,省農墾局決定將河南省青年墾荒隊隊員分配給青州農場八百人,另外從其他三省的招工人員中,再分配給青州農場五百人,這樣,光青州農場,一下子就得到了一千三百人。

趙海東知道農墾局在研究招工的情況,所以就等候在省農墾局,一直等到把名額確定了下來,才趕回青州農場。

等別的農場知道省農墾局面向全國招收一萬名職工的情況並趕往省農墾局要人時,被招工的人員早就確定了去向。

沒過多久,青河省農墾局分配給青州農場的一千三百名招工人員及農場職工自發招呼的親朋好友就陸續來到了國營青州農場。

根據職工人數大量增加的實際情況,青州農場對編製做了調整,把有編制沒人員的兩個分場充實起來不說,還另外增加了兩個分場,總共有了六個分場,而且每個分場由原來下轄三個站變為五個站,把所有有幹部身份的人員,都安排成了分場場長或站長等,趙天智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起來。

然而,隨著這批人員的到來,在如何使用這麼大的一支力量上,趙天智和馬識途鬧意見了。

馬識途的意見是要抓緊開荒,擴大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

趙天智的意見是先把開荒的事放一放,集中力量搞基本建設,主要是開渠修路,植樹造林,興建職工住宅,等把基礎設施搞好後,再拓土開荒,整地造田。

兩個人一個是黨委書記,一個是場長,在這個問題上,雖然推心置腹地交換了意見,但誰都認為誰的做法是正確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就把問題提交到了省農墾局,由省農墾局來定奪。

清河省農墾局專門就此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最後,省農墾局支持了趙天智的意見,認為荒不開,地在那裡放著,跑不掉;基礎設施要是搞不好,會影響將來拓土開荒、平田整地,最終的結果是荒也沒開好,基礎設施也沒搞好。

會議作出具體決定後,省農墾局白局長親自來到了青州農場,召開了青州農場黨委會議。

會上,白局長肯定了馬識途和趙天智在搭班子上能團結、在具體問題上能協商,在工作上有辦法,各方面都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後,宣布了省農墾局的決定,決定當年不再開荒,除搞好現有耕地的春耕工作外,將全部人力投入到開渠修路,植樹造林,興建職工住宅等基礎建設上,並確定這些工作由馬識途挂帥,趙天智全盤負責。

這等於是否定了馬識途的主張,支持了趙天智的主張。

白局長之所以要親自來,主要是怕作為黨委書記的馬識途和作為場長的趙天智兩個人在這個問題上鬧矛盾。

在宣布完省農墾局的決定後,白局長專門和馬識途談了話。

白局長對馬識途說:「馬書記,你和趙天智搭班子,對趙天智也是了解的。趙天智那個人有股子幹勁,咱們場黨委在負領導責任的同時,要保護行政部門的積極性。馬書記你就放手讓趙天智干去,他乾得再好也是在咱們農場黨委的領導下乾得嘛!」

馬識途聽懂了白局長的意思,是怕自己不支持趙天智的工作,所以就趕忙聲明說:「白局長,經過認真考慮,我也認識到趙場長意見是對的,咱們幹事業就是要有長遠的目光,在這方面,我不如趙場長,但我能保證,我絕不嫉妒趙場長的能力,也不與趙場長爭功,更不會和趙場長鬧矛盾,我會大力支持趙場長的工作,全面統籌,黨政同心,把勁往一起使,共同把青州農場的各項事業搞好。」

「好!」白局長聽了馬識途表態的話後,舒心地笑了,說:「馬書記,你是個識大體、顧大局的好乾部、好領導,像你這樣胸懷寬廣的好乾部、好領導,是咱們農墾的寶貴財富啊!多的話我就不說了,來日方長,前途無量啊。」

白局長走後,馬識途就找到趙天智,和趙天智進行了深入溝通,表示全力統籌,大力支持趙天智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趙天智聞言也激動了,他拍著胸脯說道:「馬書記,你只管挂帥指揮就行了,我趙天智就是豁上這條命來,也要把場黨委安排下的工作干好,我要是不把青州農場變成糧豐林茂的米糧川,我就哪裡也不去,我就一直乾死在青州農場的土地上,到那時候,你隨便挖個坑把我埋掉就行了,我甘心情願。」

馬識途聞言笑著說:「到那個時候,我陪你。」

那一年,青州農場修建了六十多公里的場區公路,種植了寬十五米、長約一百公里的防風林帶,修建了八十多排職工住宅,徹底改變了青州農場建場以來的場容場貌,受到了省農墾局的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