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心臟擴大走路就喘

2019-07-18     燕趙晚報健康七日

心衰「老病號」走路不喘了

今年63歲的張先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發生過心梗,雖然經過治療,但病情也一直是好好壞壞。在2009年的時候,張先生再一次因為心前區悶痛不適、雙腿水腫就診,當時他自覺症狀很嚴重,走上一百米左右就喘的厲害,幾乎都沒辦法正常活動。這一次他不僅被診斷為心梗,更是查出有較嚴重的心衰,心臟已經擴大,射血分數也較低。根據張先生的相關檢查及具體病情,在河北以嶺醫院絡病門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建議他在正常規範用藥的同時,配合服用中醫藥來改善症狀,並為他開具了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為主的中藥。張先生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定期複查調方。治療期間,張先生自覺各種喘息、憋悶、水腫等症狀有所緩解,而且每次複查都可以見到相關指標有所好轉。在2013年複查時,代表他心臟狀況的射血分數已經正常,而且增大的心臟也變回了正常大小。目前,症狀得到很大緩解的張先生只需要堅持用藥,定期複查即可。

心衰有致猝死的威脅,別因為症狀不明顯就不治療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終末階段出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徵,遺傳以及患有冠心病等其他疾病都有可能誘發導致心衰。心衰是一個緩慢的發病過程,可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等不同類型。其中,單純左心衰可表現為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咳嗽咳痰及乏力頭暈、心慌等症狀;單純右心衰可主要表現為下肢或全身水腫等,症狀均較典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表示,很多心衰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而且也有不少人認為即使因為心衰出現憋悶等症狀,忍忍也就過去了,從而容易忽視對心衰的治療。然而,心衰的症狀可能表現不突出,但對健康的威脅程度卻十分高,隨著病情的加重不僅會加重喘憋、水腫等症狀,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而且還會導致猝死發生。因此,吳以嶺院士建議,一旦感覺有不適應及時就診,可通過心電圖、心臟彩超、驗血等相關檢查儘早明確診斷,進行治療,千萬不要拖延。

中西醫結合通絡治療幫助改善心衰指標

對於心衰的治療,西醫治療往往是採取強心、利尿藥物來糾正心衰。但單純使用利尿劑容易造成電解質紊亂,單純使用強心藥物劑量掌控不好則有中毒的風險,而且對於改善心衰喘憋、胸悶等症狀並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吳以嶺院士從中醫絡病理論分析指出,心氣虛乏是慢性心衰的發病之本,瘀血阻絡是慢性心衰發病的中心環節,津液不循脈絡運行滲出脈外發為水腫,因此對於慢性心力衰竭應當從氣分、血分、水分把握其發病病機演變規律,以「氣血水同治分消」的治療原則,制定了芪藶強心膠囊「益氣溫陽、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治法及組方,經循證醫學臨床研究證實既可改善患者心慌氣短、不能平臥、尿少浮腫等症狀,又可以增強心臟射血指數,顯著降低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率,明顯改善生活質量。

「心病」患者需學會長期管理

像高血壓、冠心病、心梗、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大多與血管內皮損傷有關,血管受損,斑塊形成,堵塞血管,影響血液供應,從而導致各種不適症狀及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未病時就要通過戒煙酒多運動等方法,調整生活方式等保護血管以預防疾病發生,疾病發生後則應在合理用藥、規範治療的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定期檢查、調整用藥、指導生活等,同時也可以配合中醫通絡治療,保護血管內皮,防止血管痙攣引起心絞痛,抑制斑塊形成,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從而改善症狀、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學會與疾病共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tkLOGwB8g2yegNDja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