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走進施甸縣由旺鎮大莊村委會黃家店自然村,道路兩旁上百畝的藕田裡矗立著已經落敗的荷葉,青瓦白牆的村莊在霧氣的映襯下,仿佛一幅冬日水墨畫卷。
清澈的小河與潔凈的水泥路面從村頭直伸到村尾,沿著小河往前走,就會看到小河的正中架有一座小橋,一頭連著活動室、一頭連著村子。村民都說,現在黃家店的幸福生活主要得益於鄉村治理,所以把這座小橋取名為「幸福橋」,這也是黃家店黨員和村民的「連心橋」。
提起原來的黃家店,村民們不會聯想到「和諧」「幸福」這兩個詞。一位在活動廣場鍛鍊的老人說:「不是村民生活水平差,而是黃家店管理混亂,人心渙散,村莊人居環境髒、亂、差。」
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由旺鎮黨委就黃家店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反覆研究後,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全面推行以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聲回應為主的工作制度,組建村民理事會,制定了最有針對性、最接地氣的村規民約,把黃家店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寫進了村規民約,使理事會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村民理事會成員楊育棟說:「原來黃家店4個小組就是一盤散沙,什麼事情也商量不攏,村民家庭矛盾調解也比較難。成立理事會、實施村規民約後,村中的大事小事都要拿到理事會進行商議,讓村民舉手表決和提出意見建議。現在,集體事情好商量多了,家庭矛盾也少了。」
從寨子走過「幸福橋」的西岸,活動室一面10多平方米、寫有村規民約的牆就映入眼帘——「全體村民要和諧共處,樹立良好寨風」 「晚上12點以後大吵大鬧影響村民休息的每人繳納違約金200元」「責任區長時間髒亂的繳納違約金100元」……
村民理事長黃國能介紹:「這個村規民約改了3次,每次都是逐條逐條的在村民會上修改通過,今年9月份修改的最後一次,村民連續開會討論了3天,得到大家認可才確定的。」
活動場所里有一塊籃球場、一個兒童玩樂的沙坑,還設有村民健身器材、圖書室、會議室。理事會成員段從艷說:「活動室的沙場、餐廳等這些設施都是綜合村民的意見建議設計,隨著活動室的建設,村民們看到建設美麗家園的希望,有7戶村民捐贈了清香木、八月桂、楊樹等綠化樹苗30多株,還有一些村民直接將綠化樹種在了路旁的空缺處。」
現在,黃家店實現了村民由罵變贊、管理由亂變治、環境由差變美、人心由散變聚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