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化叢書典故◎文武之道 一張一弛

2019-11-22   至德傳媒吳蜀豐

發布時間:2019-11-22 00:44 來源:天下吳氏

文/鄭鼎文

文武之道中的文、武,原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文武之道是指寬嚴相結合,是文王和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張,指的是拉緊,弛,指的是鬆弛。現用來比喻生活的鬆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比喻要治理好國家,就要讓人民有勞有逸,勞逸結合,使工作,生活有節奏地進行。文武之道發展引申下來,與現在所說的寬嚴結合、剛柔相濟、恩威並施是相通的。《禮記·雜記下》載:孔子的學生子貢隨孔子去看祭禮,孔子問子貢說:「賜(子貢的名字)也樂乎?」子貢答道:「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孔子說:「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就是說: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緊而不鬆弛一下,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無法辦到的;相反,一直鬆弛而不緊張,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願做的;只有有時緊張,有時放鬆,有勞有逸,寬嚴相濟,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國的辦法.又有這麼一個版本的成語故事,是說孔子帶弟子子貢去看熱鬧。子貢擔心百姓只顧玩樂而會有危險。孔子微笑著解釋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間勞作,讓他們放鬆一下,有張有馳,這是周文王與武王定下的規矩,這樣便於更好地生產。」子貢聽罷,頻頻點頭。

毛澤東對張弛結合的做法很是讚賞和推崇。他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講道:「古人說: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現在『弛』一下,同志們會清醒起來。」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有的人迫於壓力,每天都緊張地工作,甚至熬夜加班。這樣時間久了,難以負荷過度的工作量,結果搞垮了身體。所謂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道理。報刊上也曾多次報道,有些人勞累得心力交瘁,英年早逝;還有一些年輕學子,不善於自我調整,不堪學業或心理重負而走上了輕生之路。這些深刻的教訓,從反面證實了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是具有規律性的真理。總之,「一張一弛」的「文武之道」不僅是治國的方略,也是搞好工作、幸福生活的正確方法。

【作者簡介】鄭鼎文,大學文化,中學高級教師(副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周公思想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大雅禮樂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寶雞炎帝與周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岐山周文化研究會會長,縣社科聯副主席,縣政協文史研究員,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范家營高中校長和縣老年大學首任校長,著有《周文化叢書》「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義》《品味周公廟》等9本書,在報刊發表文章500多篇。先後應邀參加了武漢、成都、蘭州、上海、寶雞、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場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