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最重要的內容都在這裡,關鍵看你能不能做到

2019-10-19     建築設計風水學

養生最重要的內容都在這裡,關鍵看你能不能做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 ·上古天真論》實際上,大家讀懂了這段話,照著去做了那我們就是上工,健康一定沒有問題,這段話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是內經講的健康,一百歲。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都能夠一百歲,真正的長命百歲。長命百歲不是病怏怏的長命百歲。如果病怏怏的很殘酷很痛苦的一百歲,那就是老子講的"老而不死謂之賊"了,"老賊"。所以內經講的是"行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心身健康。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真正的在身心都健康的狀態下度百歲乃去。我們下面就來具體的看這段話,來玩味這段話。確確實實這段話是需要體味的,體味了以後更重要的是去行持。

所以這裡把能夠度百歲的這樣一些人叫做"知道者"。"道"是什麼?老子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道這個東西是剎那都不能夠離開的,能夠離開的,現在先暫時放一放,待會再說,這個就不是道了。有人說你身體要注意哦,他說忙過這段時間再說,那這個顯然就不是"道"了,就不是"道者"的風範。"道"是剎那都不能夠離的,可離開的就非"道"了。就像我手持這個杯子,如果我只要一不留神一鬆手,啪啦一下就沒有了,"道"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為什麼說"道在日用"呢,舉手投足之間呢,為什麼說要堅持,要持之以恆呢,那就是這個意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接下來《內經》就講到了"知道者"是什麼?

法於陰陽

就是知道者必須要效法陰陽,陰陽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中醫的一個大問題,實際上也是傳統文化的問題。陰陽是什麼?可以說陰陽包羅萬象。所以《內經》裡面談到了"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講的是天地之道。所以中醫為什麼要效法天地,為什麼老子要講道法自然,就是因為古人認識到了我們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這個整體觀念並不是人身是一個整體,而是人與宇宙、人與自然、人與天地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裡面人必須順從、效法這個整體的變化。也就是我們都要服從中央的領導,都要與中央保持一致,至少你與中央保持一致你的政治才有前途,政治又決定經濟,你的經濟才有前途,你的身家性命才有前途,都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跟天地保持一致。這就是法於陰陽,我們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對天地要有一個認識、對自然要有一個認識。

《素問》第二篇,叫"四氣調神大論"。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陰陽四時。現在我們講四時就是春夏秋冬。"陰陽四時者"是什麼?"萬物始終也。"所有的物不是一個物,萬事萬物的開始和終結都是由陰陽、由四時產生的。萬事萬物怎麼開始怎麼發生,最後怎麼樣終結,都是由陰陽四時所決定,是"始生之本也",是"始"與"生"的根本,提的很高。所以陰陽我們可以不法嗎,陰陽我們可以不顧嗎?這裡講到"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怎麼叫得道高人呢?這裡講的很清楚很明白,逆之則災害生,陰陽四時我們是需要順從。天地變化了我們也要變化。

為什麼我們要睡覺?大家知道嗎?因為有日落,有黑夜。人的睡眠就像黑夜,天地的黑夜;人工作的狀態就像天地處於白晝的狀態,這個很直接,這個看起來很簡單,大家可能會笑這就是中醫,對!這就是中醫。

可是這個中醫很深。天地為什麼會有白晝,人為什麼會有寤寐,就是覺悟和睡眠的狀態,人為什麼要在一定的時間睡覺?為什麼不能夠晝夜顛倒?這裡講的很清楚:逆之則災害生。晝夜顛倒就是"逆",災害就要來;從之則苛疾不起,順從就是天地黑了,你也黑;天地亮了,你也亮。那麼苛疾不起,疾病不會來找你,你就得道了。得道就多助,誰助啊?自然自助啊,自然的力量可是大了。失道就寡助,逆之,你不得天地相助,你勢單力薄,那你不生病誰生病?這裡講的很好,這樣的逆順之間就是一個得道與失道。所以養生最重要的在這裡已經告訴我們,這個原則已經很清楚,已經和盤托出了,就等待我們怎麼去行持。

緊接著《內徑》又講:"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這講的太好了。"道"這個東西呢是聖人行之,聖人拿著這個道,知道這個陰陽四時順之則苛疾不起,逆之則災害生,他就保持順從,每天都這樣去做,行之。愚者佩之,大家喜歡戴項鍊什麼,佩在身上,只是佩戴而已,只是裝樣子而已,不是具體去做,這是愚者,你得不到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seg620BMH2_cNUgv4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