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是中國古代對兒童進行的啟蒙教育。古代啟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倫理道德教育。在中國古代,有《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增廣賢文》、《千家詩》、《龍文鞭影》、《幼學瓊林》、《聲律啟蒙》等蒙學教材。誦讀這些讀物,不僅可以增加兒童的記憶力,為學習經典打下基礎,還可以明白一些人生道理。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有些讀物已經不太適合作為當代兒童的讀物。那麼現如今,哪些經典還能夠適合當下呢?
首先,《三字經》《弟子規》至今依然是家喻戶曉的經典蒙學教材。兩文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倫理綱常,可以說是《論語》《孟子》《孝經》等經典的微縮版。《三字經》又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文化、地理、天文、歷史等常識,如「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便是說的《春秋》一書的要義。《三字經》之所以到如今依然在流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選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其內容是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熟讀《弟子規》有利於個人品質的形成。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選自《弟子規》
另外一個比較優秀的啟蒙讀物就是《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集結了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其內容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增廣賢文》以「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說盡了人間的苦難、滄桑、陰暗、冰冷、虛偽。其中有不少的名言格句千古流傳,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增廣賢文》的大致分為: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同時,《增廣賢文》又有勸人行善的一面,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能夠代表當時中國普通百姓的思想。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選自《增廣賢文》
至於其他的讀物,由於其時代的局限性,導致大多熟已經不適合今天閱讀。如《千字文》語義難以理解,其思想也主要是玄學,因此不適合兒童閱讀了,就是文學系的人閱讀也有一定的難度。《百家姓》只是記載姓氏,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
中國古代詩歌文學十分發達,以《詩經》《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千家詩》等作品作為啟蒙讀物也是十分常見的。由於中國詩歌創造的時間長,數量龐大,如何選擇一些適合兒童誦讀的詩詞是一個較大工作量。小編建議可以閱讀《中華詩詞名句鑑賞辭典》,因為該書的詩詞基本上包含了最經典的詩詞了。所謂「腹中詩書氣自華」,熟讀了詩詞名句,能夠提高人對大自然美的欣賞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