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攻略:寶寶可能患病的6個信號,媽媽你知道幾個?

2020-01-08   智欽孕嬰平台

當了媽,最怕的就是寶寶生病,更怕因此延誤病情。

其實只要媽媽注意觀察,出現下面這些信號,小寶寶可能就是在告訴你:媽媽,我生病了,不舒服。

哭鬧不止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哭鬧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必擔心,但是寶寶哭鬧的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一種是病理性的,當寶寶出現諸如餓了、睏了、尿了等生理性哭鬧時,只要讓寶寶得到滿足,寶寶就會停止哭鬧了。

突然哭鬧、哭聲高而尖、眼神呆滯。突然間大哭大鬧,且哭聲高而尖,並無間歇,還可能出現噴射性嘔吐,這時很可能是寶寶的腦部出現病變。

媽媽應立即帶寶寶去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確診。

持續哭鬧、哭聲微弱、呼吸急促。寶寶的哭聲微弱,並有咳喘,在安靜時呼吸次數明顯增快(每分鐘呼吸次數≥50次),氣促,體溫升高或也不升高反而身體發涼,這種情況通常是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應馬上去醫院救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患此症的小寶寶還可能會出現口吐白沫的症狀。

陣發性劇烈哭鬧、哭聲響亮,後逐漸微弱變輕、屈膝縮腹,反覆發作、面色發白、食欲不振、嘔吐,大便出血。這是寶寶發生腸套疊較為典型的症狀表現,一旦延誤,會威脅到寶寶的生命病。媽媽要格外注意。
如果寶寶一直哭鬧,出現精神萎靡、食慾不佳等狀況,家長要及時檢查寶寶身體健康狀況,必要時建議家長帶寶寶去醫院接受檢查與治療。

口臭,舌苔發黃

當寶寶出現口臭情況時,媽媽要注意,及時檢查寶寶是否出現舌苔發黃症狀
健康的人舌頭乾濕適中且無異味,是淡紅色的,舌體柔軟伸縮自如,舌苔薄而淡。

當寶寶生病時,舌苔和舌體就會發生異常:

舌頭髮紅,舌苔少而發乾,寶寶可能是感冒發燒舌苔厚而黃,有酸臭味,證明寶寶出現積食情況;

而當寶寶舌頭斑駁不平,出現地圖舌(像地圖似的剝蝕現象),說明寶寶腸胃功能紊亂或者出現腸道寄生蟲

所以,當寶寶出現口臭舌苔發黃情況時,家長一定要注意。

大小便異常

很多媽媽突然發現自己寶寶尿液偏黃且有異味,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正常的寶寶尿液的顏色應該是清澈透明、呈無色或者淡黃色

只有寶寶在生病的時候才會出現尿液渾濁偏黃,有異味的情況。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寶寶正常大便應該是金黃色或淡黃色(不同食物可能對寶寶便便顏色稍有影響),呈軟長條形或膏狀。

如果寶寶的大便氣味酸臭,半多是因為吃得量太多導致消化不良。對於吃奶粉的寶寶,要適當控制奶量。

大便有血。寶寶大便出血。媽媽首先要觀察其顏色:如果呈鮮紅色,可先檢查一下寶寶是否存在肛裂或息肉;如果顏色較深或有粘液、量較少,或有粘液、膿血,就該考慮寶寶是否患有腸炎或者痢疾,需立即去往醫院診治。

大便呈灰白色。寶寶的大便呈灰白色,那就說明寶寶的膽道可能阻塞,造成膽汁無法流入腸道使大便不能改變顏色,要馬上送往醫院救治。

大便呈水樣、蛋花湯樣、有粘液質、次數和數量有所增加。腹瀉是小兒的常見疾病。如果腹瀉時還伴有精神萎靡、發燒等症狀,就說明寶寶體內患還有感染,應該立即就醫。

食慾下降,精神不佳

當寶寶吃奶的次數忽然變少,奶量明顯下降,或者吃奶時吸吮無力,甚至不肯吃奶,那就有可能說明寶寶生病了。

有的寶寶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

因此,媽媽們要對自己寶寶的食量心裡有數,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健康的寶寶看起來很精神,雙眼靈活有神,很容易就能逗笑。

如果寶寶目光呆滯,反應遲鈍,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是生病了。

睡眠不安穩、多汗

寶寶如果感覺不舒服,睡覺的時候會很容易哭鬧或者經常翻身。

當寶寶睡覺不安穩的時候,媽媽先要檢查一下外部的環境,看是不是室內的溫度不合適或者寶寶的被子蓋得太厚或太薄,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那媽媽就要考慮是不是寶寶的身體原因。

寶寶睡眠多汗分為生理性多汗病理性多汗

寶寶生理性多汗大多是在頭部、頸部發生出汗現象,常發生在入睡30分鐘內,一般1個小時後就會消失。若寶寶常在後半夜出汗,就需要家長特別注意了,後半夜出汗多數是由於是疾病所導致的,如缺乏維生素導致的佝僂病、肺結核等,需要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避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眼屎變多

孩子眼屎變多,有兩種可能性:

淚囊管不通的情況

淚囊管不通常發生於3月齡內的小寶寶,可以先通過指尖按壓內眼角的方式幫助寶寶疏通。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尋找醫生的幫助,進行「淚囊管疏通術」。

寶寶可能出現了結膜炎

如果發生的結膜炎的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

有可能是孩子經常呆得地方滋生了太多的細菌,再加上孩子總會不自覺地揉眼睛,使眼睛受到了細菌的感染,引發了結膜炎症。

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眼部疾病,所以勸媽媽們平時要留心,多加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