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皮不皮:冰皮到底是什麼皮?

2019-08-28     飲食的誘惑

原創: 食材君

食材君小時候就愛吃高糖、高油的廣式月餅,尤其是蓮蓉雙黃的。但現如今,一臉油膩的傳統「黃臉婆」月餅受到鄙視,膚白貌美、冰清玉潔的冰皮月餅卻廣受愛憐。這個自詡為月餅界的顏值代表的「小妖精」,到底是個啥來頭呢?

01

冰皮月餅

我不是網紅,我是白蓮花

冰皮月餅清涼似雪,晶瑩如玉,其實,無論從食材到製作工藝並無神奇之處。

冰皮月餅和普通月餅最主要的區別就在餅皮上。冰皮主要是用糯米粉,配合適量的粘米粉、澄粉,糖、牛奶、奶粉、食用油為輔料製作成麵糊,再放入鍋中隔水蒸煮成糕狀,出鍋冷卻後揉成表面光滑的麵糰,包入各色餡料,再經壓模而成。

正式叫做「冰皮月餅」售賣,最初出現在1989年的香港,但在中秋節吃糯米製品的傳統習慣,卻不是中國特有。周邊的國家如日、韓、泰國和越南都過中秋節,如日本吃的月見糰子、韓國吃的鬆餅,都是糯米做的小食。而據說是冰皮月餅之源的越南糯米月餅(越南語:bánh dẻo/餅),確實像極了冰皮月餅。

越南的糯米月餅

普遍的說法是當時的越南華僑把糯米月餅帶到了香港,因而從80年代開始,有了冰皮月餅。其實,任何食物的形成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冰皮月餅從出現到爆紅,也不是一個偶然,它也是大環境和大時代催生出來的。

比如,早在60年代,香港灣仔有間叫「東方小祇園」素菜館,老闆彭潤均已經開始售賣豆沙餡的糯米皮月餅,只是當時不叫冰皮月餅。

真正載入史冊的,是1989年大班麵包西餅推出冰皮月餅,當時,這家才成立5年的新公司,敢於為天下先,率先推出了這種不經烤制,但需冷藏的糯米皮月餅。

但大班冰皮月餅推出伊始,市場反應卻很冷淡。隨著時間的推演,冰皮月餅的銷量才得以逐年成倍增加,最終成為香港的銷量之王。冰皮月餅在香港的成功,很快波及大陸,在推崇健康飲食的近十年,冰皮月餅也成了月餅節的新晉紅人。

素麵的冰皮月餅需要有顆淡雅清新的內心,冰皮月餅最基礎的口味是蓮蓉和綠豆蓉,除此之外,還有芝麻果仁、奶黃和蛋黃等傳統口味。融入水果的餡料和冰皮很搭,無論是熱捧的榴槤,芒果,還是荔枝,水蜜桃,甚至連栗子、藍莓、菠蘿、蘋果、梨等等,都毫不遜色;另外,日式的抹茶紅豆,以及西式的以芝士為基底的巧克力、咖啡、焦糖等,都受普遍歡迎。

這朵來自香港的白蓮花,膚白皮軟,渾身還自帶奶香味!不僅顏值清新,口味不油膩,還包容了各種千奇百怪的餡料, 說它不被人憐愛,才怪!

霸氣的麻將冰皮月餅

不過,為了避免冰皮的口感變軟糯,以及月餅的腐敗變質,冰皮月餅必須全程冷鏈。即使買回家後,也得放在冰箱裡低溫保存。

港府食品安全中心把冰皮月餅作為重點監控食品,要求冷藏必須控制在4℃以下,冷凍在-18℃以下。

香港「月餅會」

分期付款的買月餅

香港好面子,也堅守節慶禮儀,因此,月餅文化異常濃厚,1950年代,香港還未從二戰中回復過來,雖然手上沒幾個錢,但過中秋,走親訪友,不拎幾盒月餅怎麼行!

於是,精明的香港商人發明了「月餅會」。所謂「月餅會」,就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月餅,從農曆六月底至下一年的七月初一,月供12個月,在中秋就可以取得月餅。「月餅會」鼎盛時期,甚至月餅賣到斷貨。

時至今日,香港依舊有月餅會售賣。

以奇華餅家50年代推出的「月餅會」為例,可以選擇供全份或半份月餅會。全份「月餅會:月供5港元,供12個月共60港元,就可得5款月餅,每款2盒,共10盒。而當時一盒雙黃蓮蓉便要8.4港元,月餅會就是變相有8折不到的優惠。

月光餅

窮人的月餅

「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客家人自古就將月亮稱為「月光」。

月光餅於1840年代在粵港出現,由於當時物質缺乏,窮人買不起昂貴的廣式月餅,便以月光餅代替。

月光餅做法簡單,將幾種材料混在一起炒熟,然後加糖加油攪拌勻,最後放入模具中壓實即可。

即使到了現在,對客家人而言,過中秋節,柚子、月餅、菱角和月光餅都不可或缺。

「月光餅」首先出現在客家人的祭祀台上,用以供奉給「月光娘娘」來品嘗。

作家琦君曾在《煙愁》〈月光餅〉一文中描述過月光餅:「月光餅做得很薄,當中夾一層稀少的紅糖,面上撒著密密的芝麻。供過月亮以後,拿下來在平底鍋里一烤,扳開來吃,真是又香又脆。」

客家人製作的分量比較大,一個就有2斤多重,吃的時候要切塊。

月光餅質感入口即化,味道似雲片糕,有人也把月光餅稱為雲片餅。

最初的月光餅,只是採用了糯米粉和白糖兩種配料,後來增加了用黑芝麻來點綴,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冬瓜丁這些作為搭配的方式。

02

越南月餅

吃的不是糯米月餅,是冰皮月餅的爸爸

越南的月餅分廣式月餅和糯米月餅兩種

在越南,「中秋節」(tết Trung Thu)還被稱為「兒童節」(tết Nhi Đồng)。中秋節這天,父母要給小孩買了燈籠玩。

越南也吃月餅,月餅分兩種,廣式月餅和糯米月餅。其中,糯米月餅是越南自己的傳統月餅,餡料以蓮蓉和綠豆蓉為主。

越南的中秋也非常紅火,每到月餅季,街頭都會排起購買月餅的長龍。河內還有一個專門製作月餅模具的貿易村,設計和製作各式各樣的月餅模具,不僅有傳統的圓形,還有方形、橢圓形、鯉魚形、動物形等。

03

日本月見糰子

吃的不是餡料,是意境

月見糰子

日本的中秋叫「月見節」,在中秋節晚上的「十五夜」,日本人不吃月餅,而吃小巧的「月見糰子」。

月見糰子用糯米製作,傳統做法是沒有餡料的,吃時配搭豆粉,也可串成小串吃。

關西風格的月見糰子,紅豆包裹在糰子外,美其名曰「雲遮月」

在日本人眼中,白水攤的雞蛋或煎雞蛋,蛋黃是滿月,蛋白似白雲,所以,日本把這種雞蛋叫「月見」。在平時,日本也有很多有「月見」的食物,如「月見烏冬面」、「月見蕎麥麵」等。

麥當勞跟風從不落空,從1991年開始,日本的麥當勞在每年的9-10月的中秋期間,推出有煎雞蛋的「月見漢堡包」。

日本的推出的「月見漢堡包」

04

朝鮮松片

吃的不是糰子,是另一半

朝鮮把中秋節叫「秋夕」(추석),朝鮮過中秋吃松片(或稱鬆餅)。松片也是用糯米做的,但有趣的是,松片呈半月的半圓形,而不是滿月的圓形。

這是為啥?因為,依據傳統習俗,朝鮮人認為半月是由虧轉盈的開始,半月形代表著進步和發展,而滿月則是開始從盈轉虧。

半月形的朝鮮松片

松片通常是用芝麻、栗子泥或豆茸作餡料,放在一層松針上蒸熟,帶有松香味,「松片」也因此得名。

因為松片最早用於祭祖,所以,朝鮮的傳統習俗上需要很強的儀式感,不僅要選秋收最好的米,還要全家人一起製作,一面做一面還得「德談」,「德談」就是說吉利話。朝鮮人相信,未婚嫁的人來說,誰要是把松片做得漂亮,就一定能找到最稱心的另一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Osm22wBJleJMoPMuyLo.html







關於胡辣湯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