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前夜」,B站、京東等大廠押注「電競」生意經

2023-08-09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亞運會「前夜」,B站、京東等大廠押注「電競」生意經

作者| 赤木瓶子

編輯| 無花果

亞運會開幕前一個月,電競賽道已經風起雲湧。

8月8日,2023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LPL賽區資格賽結束,JDG、BLG、LNG和WBG四支戰隊將作為LPL一至四號種子,代表中國參加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同日,有媒體報道稱,作為過去三年S賽事獨家版權方的B站,正式拿下今年英雄聯盟S13全球總決賽的轉播權。

有趣的是,深究這幾家電競俱樂部的幕後,均由公眾熟悉的平台及品牌主導。四家俱樂部分別來自京東、嗶哩嗶哩、李寧以及微博。電競產業迅速繁榮之下,如何改寫產業收入過度集中於遊戲,而非賽事及衍生產業等行業的長期慣性,成為各方想要共同促成的結果。

近日,中國音數協電競工委(ESC)與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中國電競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 年1-6月中國電競產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電競產業收入759.93億元,環比增長11.74%。作為電競產業中,與受眾連接最為緊密的載體,電競俱樂部也迅速推動著與電競高度「共振同頻」的年輕群體,及電競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

一面是公眾認知度較高的S賽事資格賽告下段落、競爭激烈的S13全球總決賽轉播權塵埃落定。另一面是明星、資本乃至城市等各方勢力向電競相關產業、尤其是位列前線的電子俱樂部遞出橄欖枝。訊息的集中「轟炸」,讓電競熱誠在大眾群體當中高濃度擴散,也讓亞運會「前夜」熱鬧非凡。

亞運會臨近,品牌戰歌響

四支代表中國參加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實力戰隊背後,一定程度上有著中國電競的中生代資本行進流派的象徵。

其一是大刀闊斧收購流派,代表企業為電商平台京東、運動消費品牌李寧。李寧LNG戰隊的前身是成立於2013年的SNAKE蛇隊,2019年,SNAKE戰隊因春季賽積分不足未能晉級季後賽,選擇被李寧整體收購,並更名為LNG電子競技俱樂部。而京東在2017年攜原初教育收購了QG戰隊,並正式改名為JDG。

其二是組建擴容,代表平台如嗶哩嗶哩。2017年,嗶哩嗶哩成立BLG戰隊,在原LPL戰隊IMay電子競技俱樂部的基礎上組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BLG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

前兩種流派本質上是收購形式,相當於直接填補公司電競板塊,畢竟在2016年前後,市場已經嗅到電競產業的生長氣息,從前期市場調研到組建一家俱樂部,遠不如直接將一支經驗豐富的戰隊及其背後的俱樂部運作體系招入麾下,來得更直接與迅猛。於是能看到,在成立戰隊後的次年,嗶哩嗶哩電競才作為B站的子公司正式成立。

其三是分部聯合共贏,代表平台為微博及電商企業蘇寧易購。微博電子競技俱樂部WBG戰隊成立於2018年,如今的WBG,包含了前蘇寧易購電子競技俱樂部旗下分部SNG戰隊。2016年,蘇寧控股旗下文創集團進軍電競並組建SNG戰隊,三年之後,俱樂部歸屬於蘇寧體育旗下,與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義大利國際米蘭俱樂部、江蘇蘇寧女子足球俱樂部一同構成蘇寧體育職業俱樂部聯盟。

2021年,微博宣布與蘇寧達成戰略合作,SNG的英雄聯盟分部、爐石傳說分部併入微博電子競技俱樂部WBG。就在昨日(8月8日),戰勝了明星戰隊EDG後,WBG戰隊作為LPL賽區4號種子的身份晉級2023全球總決賽。合縱聯合的方式能夠在保留優秀人才的同時持續精進俱樂部水準,社交媒體平台與電商平台雙方也得以達成共贏。

四支晉級全球總決賽的實力戰隊背後,除了專業技術的加持,還有多個平台方、品牌商通過冠名或收購、組建自家電競俱樂部,藉助電競賽事影響力的布局動作。

而組建自家俱樂部顯然是拿到「入場券」,接下來才是穩固基建、蓋高樓的時刻。基於不同平台屬性,企業們各有側重。對於直播平台而言,市場已經見識過其對於賽事轉播權的激烈爭奪,頭部電競賽事版權似乎成為了「定心丸」,自製賽事IP則是添磚加瓦的必要生態補充。2019年,嗶哩嗶哩以8億天價拿下S賽、MSI和全明星賽在中國地區三年獨家直播版權。2022年,據Eschart數據顯示,s12的決賽峰值高達510萬人,刷新了歷屆S賽的峰值紀錄。也正因為拿到直播版權,嗶哩嗶哩也輕鬆打通了電競直播與內容生態的一體化。

以快手為例,2020年,快手收購YTG俱樂部,並更名KSG正式進軍KPL。目前快手擁有多個頭部電競賽事版權,還有KEI快手國際邀請賽、快手傳奇杯等自製賽事IP等。除了探索俱樂部的管理方式,快手還積極與遊戲廠商合作開展電競類遊戲的聯運,充分發揮平台的連接作用,讓電競產業的上下游環節都能在快手獲益。

對於電商平台而言則是更為直觀的轉化率。淘寶數字顯示,過去一年,淘寶電競相關商品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億。不久前,李寧LPL 2023賽季戰隊隊服開啟預售,有報道稱,人氣戰隊的隊服被迅速搶購一空,天貓LPL旗艦店上還開放了印號服務,加價30元即可選擇加印選手ID的款式。當遊戲中「為信仰充值」轉化至現實世界,轉化率有待觀望。

同為電商平台的京東,早在2015年便開始布局遊戲電競領域,還曾提出「電商+電競生態」概念,希望藉助自身的電競賽事等各類資源一舉構建出穩定的「電商+電競」行業發展生態。除了與英雄聯盟電競、KPL、PEL等國內頂級賽事展開合作以外,還自主辦賽京東杯,同時又投資網咖、電競酒店等領域。

可見,無論是直播平台還是電商平台,切入電競領域的主要訴求是填補自家內容、生態版圖,提供與千禧一代、Z世代等年輕力量的互動窗口,提振消費主力的熱誠,並儘可能完成電競生態閉環的構建。

明星、平台、城市,家家有本「電競」的經

電競行業的活躍體現在各個方面,除前文提到的平台向動作外,明星及城市都展現出其空前的生命力。

明星的的跨界加入顯然讓電競賽事更有看頭起來。在今年5月宣布註冊為和平精英職業選手的華晨宇(花傲天),在2個月後完成了自己在PEL職業賽場上的首秀。作為遊戲代言人,這波操作實屬敬業。有數據顯示,華晨宇曾多次將《和平精英》加到了自己的演唱會中,並且上演水友賽來增加與粉絲的互動。

電競明星化的趨勢優勢顯而易見,無論是明星職業化、《戰至巔峰》等明星實訓綜藝,都能夠幫助公眾對電競運動的認知更加客觀深入,並帶來更多跨圈層號召。

另外一個趨勢是戰隊以城市化命名。「電競之都」上海的城市名片已經深入人心,畢竟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電競俱樂部,密集的線下賽事。《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舉辦的線下電競賽事有32.3%落地上海,目前國內的191家電子競技俱樂部中有52家位於上海,占比27.2%,均為全國之最。但近幾年,主客場制度被劃分出後,各個城市都在吸納著自己的電競人才,引入一支熱門戰隊落戶,是目前主流城市布局電競的常見方式。

早在2019年,在蘇州主場承辦的「德瑪西亞杯」小組賽上,LNG李寧電競俱樂部首次冠上了「蘇州」的後綴。今年4月,騰訊電競王者榮耀MTG猛虎電競俱樂部宣布正式落戶鄭州。

上個月,知名電子俱樂部AG電子競技俱樂部官宣,旗下CF(穿越火線)戰隊正式更名為「成都AG」。要知道,作為成都本土電競戰隊,AG超玩會俱樂部在2020年就已完成城市冠名,官宣成都為其「主場城市」,這次直接更名為城市+戰隊的形式,足以顯現出地方城市對於電競產業的布局強化且深入。

今年亞運會的七個電競項目皆為熱門產品,分別為《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亞運版)、《和平精英》(亞運版)、《DOTA2》《夢三國2》《街霸5》《FIFAOnline4》,包含5個PC端項目與2個手游端項目,涵蓋MOBA、體育模擬類等多個流行電子競技品類。為期十日的賽程,想必會為觀眾帶來諸多精彩瞬間,也為品牌提供了更多可能。要知道,全球性質的電競賽事與傳統體育賽事相比,觀眾規模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商業體系卻與之相去甚遠,這也為電競產業留足了空間和發揮餘地。

無論是年輕人熱愛的、搶手的電競轉播權,能夠推動直播平台內容「內卷」,對直播產品的升級帶來的助推作用,以及衍生內容、產品疊代等相關產業的連帶獲益,還是電競賽事背後,不同的地域文化屬性加持下的俱樂部文化帶來的關注度,千禧一代和Z世代,電競正在成為各個行業搶手的「跨界之王」。

而電競賽事領域也將在下個月迎接自己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