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閱讀是有「重量」的;王蒙:讀點費勁兒的書

2022-09-14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鐵凝:閱讀是有「重量」的;王蒙:讀點費勁兒的書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閱讀是有「重量」的作者|鐵凝

閱讀其實是一種有重量的精神運動。

如今,網絡閱讀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的閱讀行為也隨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眼睛在網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漸替代以往細嚼慢咽似的傳統閱讀。新媒介使昔日「紙面」凝聚的諸多藝術的神性,不斷被「介面」的感覺顛覆和碾軋。

然而,我覺得 「介面」代替了「紙面」的閱讀,損失的可能是時間的縱深和歷史的厚重。人在獲得大面積爆炸性信息的同時,也會有某種難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閱讀其實是一種有重量的精神運動。

上世紀70年代初,我還是一個少年,偷偷讀到一本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記得扉頁的題記是這樣一句話: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這句話使我深深感動,讓我生出想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的衝動。我初次領略到閱讀的重量,它給了我身心的沉穩和力氣。

我的一位親人,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在從城市下放到鄉村勞動之餘,倚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讀了《資本論》和《列寧全集》。問他當時為什麼讀這些書,他只說是因為喜歡。

今天想來,類似的閱讀實在是一種無功利心的自發性之舉,因其自發性,所以也沒有預設的閱讀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閱讀收穫便格外寶貴和難忘。難忘的還有一種沉入心底的重量,這重量打擊你,既甜蜜又酣暢。

閱讀的重量有時在於它的「重」,有時卻在於它的「輕」。這「輕」,不是輕浮,而是一種無用之用,是閱讀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們的閱讀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諸多變化。市場上賣得好的書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實用的書:養生、美容、商戰、股票、英語……書海已經「茫茫」。各取所需的閱讀看上去已不再承載精神的重負,而是直奔主題,要的是立竿見影。

閱讀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 我更想強調的是,「無用」的閱讀,正如文化給人的力量一樣,更多的是緩慢、綿密、恆久的滲透。雖然它是「無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跡,我們沉重的肉身會因某些時刻「無用」的閱讀而獲得心靈的輕盈和潔凈。這樣的閱讀不是生存甚至生計所必需的,但它讓我們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溫暖以及自身的價值,它內在的文化含量並沒有因表面的「無用」而打折扣。它的「無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這何嘗不是一種更高的閱讀境界呢?這種自然存在的閱讀狀態,可能比故意強迫閱讀或者故意淡漠閱讀都更能體現人生的精神價值吧。

來源|思想與理想、守望新教育。

閱讀宣言——與人類崇高的精神對話

九大書目——全民閱讀造就中國人

朱永新和新教育人的閱讀觀

......

讀點費勁兒的書

作者|王蒙

讀書的亮點在於照亮生活,生活的亮點包括積累智慧與學問。生活與讀書是互見、互證、互相照耀的關係。書沒有生活那麼豐富,但是應該更集中了光照與穿透的能力。

有價值的書籍,特色在於它高於一個時期的平均認知度,能窮千里目,是更上一層樓的結果。它其實志在精神的喜馬拉雅高峰,它提高著而不是降低著也不是迎合著大眾,其認知水準絕不能比平均認知水準更愚蠢與更低下。文化的大眾化利於文化民主,但同時也難免產生文化垃圾。當然還有故作高深的垃圾。

同時文化瑰寶絕對不是迎合的產物而是天才與勤奮、獻身與奮鬥、攀登與升華,然後才有萬民的有效接受的產物。就像看一部電影或一台演出,賞心悅目,很輕鬆也很隨心所欲,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電影或演出,而能夠引起思索、引起咀嚼、引起推敲與輾轉的作品,卻會讓你獲益更多。

我主張讀一點費點勁的書,讀一點你還有點不太習慣的書,讀一點需要你查查資料、請教請教他人、與師長朋友討論切磋的書。除了有趣的書,還要讀一點嚴肅的書。除了爆料的書、奇蹟的書、發泄的書,還更需要讀科學的書、邏輯的書、分析的書與有創新有藝術勇氣的書。除了順流而下的書,還要讀攀援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書。除了你熟悉的大白話的書、朗誦體講座體的書,也還要讀一點書院氣息的書、古漢語的書、外文的書、大部頭的書。除了駕輕就熟的書以外,還要讀一些過去讀得少,因而不是讀上十分鐘就博得哈哈大笑或擊節讚賞,而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准感覺的書。

當然人們有時喜歡休閒的書、一笑了之的書、自我慰藉的書;但畢竟還有書能夠使你發現新領域、感受新天地、尋找更好思路和更高質地,使你接受新的洗禮。

有時候書好,但是我們讀得拙笨而又辛苦:「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這是李白形容的某種書呆子。有時候是黃鐘喑啞,瓦釜雷鳴,讀起書來總有人棄珠玉精華而拾假冒偽劣。還有時候是形成了陳陳相因的學風,使讀書變成苦役,例如賈寶玉就對乃父提倡的讀書一百個不接受,而賈政對讀書問題的指示是:「哪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都是掩耳偷鈴,哄人而已……我說了: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賈政連孔子主編的《詩經》都要否定,無非是因了《詩經》中多了一些生活和人性。這是「怎麼乏味怎麼來」的無靈性、無性情、無絲毫活人氣息的讀書論,是與人性為敵、與青春為敵的讀書論。

我們今天的國人多麼幸福,再不會受到賈政式的訓誡了。 但是今天又出現了另一種惡劣與墮落。那就是用白痴瀏覽、八卦閱讀、趣味泡沫來剷平砌滑自己大腦中的溝壑,來否定古今中外的文化精華。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不做懶漢,不做侏儒!用腦閱讀,用心閱讀!用閱讀攀登精神的高峰!

本文選自《詩酒趁年華——王蒙談讀書與寫作》商務印書館出版

王蒙:大境界與小樂趣——萬里歸來年愈少

周國平:用閱讀喚醒完整的自我——跨越時空去尋找自己的靈魂

曹文軒:閱讀有什麼講究——閱讀是人類最優雅的姿態

......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向美而行: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ee3001f4364b1d9676a170f8fc6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