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經常玩抖音和快手的小夥伴們,最近應該都被「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這句話刷屏了。
這句網絡用語,顧名思義,經常被用在一些「世事無常」的意外上。
作為芸芸眾生,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
因此「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這句頗有喜劇效果的話,也在這段時間火了起來。
有的時候,這句話也被用在一些超級社死的場面之中。
比如以下畫面,就可以配文「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了。
在抖音,#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這個話題,已經有10.7億的恐怖播放量。
那有的小夥伴就要問了:
這個梗是出自哪裡的呢?
事實上這句話是《海綿寶寶》里章魚哥的一句台詞:
「Well,it was fun while it lasted.」
在大陸版中,這句話翻譯為:
「好吧,至少,我還是開心了一段時間。」
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對不對?
但在台配版海綿寶寶中,這句英文卻被翻譯成我們所熟知的:
「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這個詞,可不是他們瞎編的。
事實上,在台灣省當地的俗語中,也有類似的話語出現過。
「黑無腸,白無腸,大腸包小腸。」
而這些俚語中的「大腸包小腸」,正是台灣省一道傳統小吃的名字,也被稱為「台式熱狗」。
其發源於台灣花蓮的客家人出門工作時的點心,於90年代在台灣夜市流行。
現在已經成為島內的街頭小吃。
孫燕姿也是大腸包小腸的粉絲。
13年她赴台開演唱會時,就要工作人員去買大腸包小腸。
結果她的東家環球音樂,直接把路邊攤連老闆帶攤都請過來了,把孫燕姿都嚇了一跳。
好傢夥,別人追她演唱會,她追大腸包小腸是吧。
吹完牛逼之後,我們來說一下大腸包小腸的「構成」。
在大腸包小腸之中:
「大腸」指的是糯米腸;
「小腸」指的是烤腸。
「大腸包小腸」的做法,簡單來說就是將糯米腸烤熟後切開,往裡面塞入配菜,再放入一根大烤腸。
除了常規做法,還有一些店家和個人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番茄醬、榨菜、九層塔等食材。
不得不說大腸包小腸的味道,還是OK的。
炭火燒烤後的糯米腸外皮微酥,內陷的米粒飽滿軟糯。
吃的時候既有肉腸的香,又有小料的鮮,滿口肉汁四溢,很是好吃。
圖源微博:美食台
除了台灣省的大腸包小腸,在蘇州、莆田、邯鄲等很多地方,也還有另外一種「大腸包小腸」。
它有一個更簡潔的名字:套腸。
「腸」與「長」諧音,隱喻著「長長久久」。
而套腸上桌的形狀大圈套小圈,隱喻「團團圓圓」,所以深受百姓的喜愛。
郎堡套腸、黎里套腸,都是當地有名的美食,不僅歷史悠久,還做法講究。
嚴格意義上,套腸更適合被稱作「大腸包小腸」。
因為套腸的原材料,需要豬大腸和豬小腸,先仔細清洗,再將一根根小腸理順後,按順序套進大腸之中。
這一點上手難度蠻高,用筷子的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源B站UP主:小小就醬吃
而清洗環節的難度更高,由於洗不幹凈會有臭味,因此清洗起來相當麻煩,我看B站許多美食UP直接洗到崩潰了。
圖源B站UP主:小滿家的晚飯
套好後的套腸,做法有很多。
既可以小火慢煮,切成片狀,再自己調製醬料。
吃時佐以醬油、蔥等調料,輕輕咬下,小腸清脆,大腸軟糯,口感醇香筋道,肥而不膩。
也可以大火爆炒,加入尖椒、芹菜也別有一番風味。
放在嘴裡細細咀嚼,有種酥而不爛的感覺,可謂是勁道十足,香醇爽口。
除了以上兩種食物,在醫學上還有一種「大腸包小腸」,叫「腸套疊」。
這種病症就讓人笑不出來了。
腸套疊多發於嬰幼兒時期,在我們小腸和大腸的交界處,這個地方叫回盲部。
小孩子的回盲部可能發育得不太好,這樣小腸就容易鑽到大腸裡面去了。
小腸被大腸套住後,腸管就不通了,小腸的東西過不去,這樣就容易造成腸梗阻,導致腸道壞死等併發症,甚至致人死亡。
因此腸套疊的出現是非常嚴重的,大家一定要多多警惕,尤其是有孩子的寶爸寶媽。
既有美味的食物,也有駭人的病症。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說:
一句簡單的話也能引申出那麼多典故,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ed8593a13e1b10d2c3b500f38cd6c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