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派對、連環兇殺、催眠洗腦、激情犯罪……
這些充滿噱頭的字眼搭配上令人浮想聯翩的開篇陳詞:
「本劇內容並非虛構,
如與在世或已逝人物或真實事件有雷同,
皆為刻意為之。」
驚悚與尺度並存,怪異和大膽齊飛,
各種荒誕的情節讓人感到陣陣寒風,無法相信劇中的許多事竟真的發生過——
《蜂群》
悲劇是由一名瘋狂粉絲魔性追星引起的。
徳蕾是個性格奇怪的人,童年創傷導致她想問題有些偏激。
被養父母領養後,身邊同齡的小夥伴,都不喜歡和她玩,
於是,姐姐瑪麗莎就成為了她唯一的朋友,
也因此成為徳蕾心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而之二則是她們共同的偶像奈嘉。
徳蕾對奈嘉的喜愛,「痴迷」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強烈的程度。
房租可以不交,人可以露宿街頭,但奈嘉的演唱會必須想任何辦法去。
沒有人能說奈嘉的壞話,沒有人能對奈嘉的成就提出異議,
奈嘉的一切都是完美無瑕的,在徳蕾的心中她就是神,絕對不容侵犯。
奈嘉有個後援會叫「蜂群」,徳蕾是其中一員,
她每天都泡在這個大家庭里,和其他小夥伴排除異己。
他們尋覓那些對奈嘉出言不遜的人,用「毒辣」的語言攻擊他們,
甚至還會扒出這些人的家庭住址,然後發出「死亡警告」。
同樣是奈嘉的粉絲,瑪麗莎相對比較「冷靜」,
她曾勸徳蕾從網絡抽身、回歸現實,因為她覺得蜂群里的人實在是太瘋狂了。
毫無疑問,徳蕾的內心是有些畸形的,而瑪麗莎則是防止徳蕾暴走的最後一根稻草。
意外發生了,瑪麗莎和男友大吵一架後自殺了。
自殺前,她曾拚命尋找徳蕾,
可徳蕾卻因為奈嘉的歌徹夜狂歡,錯過了瑪麗莎的電話和信息。
憤怒、自責、悲慟,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
徳蕾看著樹上的蜂巢,嗜血的念頭瞬間占據了她全部身心。
第一個要除掉的,必須是瑪麗莎的前男友,
在徳蕾心中,他是瑪麗莎死亡的導火索,
再加上,這個男人居然看不出奈嘉的美好。
於是,趁他毫無防備時,徳蕾從背後命中要害,
鮮血噴射而出,精疲力盡的徳蕾用沾滿血的手拚命往嘴裡塞食物。
屬於徳蕾的「末路狂飆」,就此開始。
為了躲避警察的追蹤、掩蓋自己的身份,
徳蕾先後給自己取了無數假名,遊走在不同職業、身份、性別中。
她整天蹲守在社交媒體上,找對奈嘉不尊敬的人,將他們列為獵殺對象。
他們有的人,是發自內心地認為奈嘉並沒有那麼完美。
有的,則是看到奈嘉粉絲的瘋狂行為後,開始討厭奈嘉。
有的,對奈嘉沒什麼想法,
只是單純當個「網絡噴子」,甚至連自己說過什麼都不記得。
順著徳蕾的「網殺」路線,劇集為我們展示了一片極其混亂的網絡言論世界。
無數人隱藏在自己的「網線」中,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借著這層保護色,他們不考慮後果,也很少思考是否會對別人以及自己的人生造成影響。
但網絡亂象,只是這部劇的插曲,令人三觀盡碎的還是徳蕾的癲狂。
她會尾隨「不敬者」出入各種場合,靜候下手的最佳時機。
她會拿著錘子,逼問「你最喜歡的歌手是誰?」
在得到不是奈嘉的答案後,就讓對方腦殼開瓢。
然後拎著拖把,在血淋淋的地面上跳舞狂歡。
在一路砍殺中,她始終沒忘了自己的「夢想」,
她要接近奈嘉,她要站在奈嘉面前,她要把一生的信仰當面唱給奈嘉聽。
對此,劇集用了略帶詭異的例子,來烘托徳蕾的殘暴。
她遇到了一個女性充權團體,這個組織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
艾娃是執行長,她能夠通過催眠探知每個人的秘密。
在一次又一次的「靈魂溝通」後,徳蕾慢慢相信了艾娃的「洗腦」。
可當她發現艾娃試圖阻止她去奈嘉的演唱會時,徳蕾便再也控制不住憤怒了。
起初,組織里的「姐妹」還想用「連結」、「家庭」等說辭拉攏、喚醒徳蕾。
但似乎再邪性的組織,都不能控制如徳蕾般痴迷的粉絲。
她失去理智地在活人身上反覆碾壓,狂笑著奔赴了屬於奈嘉的音樂盛宴。
邪教VS徳蕾,誰的瘋魔指數更高?
這樣的徳蕾,如同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準備為維護奈嘉而爆炸。
就算對方是徳蕾的朋友、知己,也逃脫不了她「狂熱」的制裁。
隨著旅程的繼續進行,徳蕾愛上了一個女孩。
女孩帶她回家,給她溫暖,
幫她承擔房租,不問她的過往,甘願默默地守在她身邊。
女孩的父母也很體貼,會拉著徳蕾的手告訴她加油。
但似乎從女孩出現在鏡頭的那一刻起,觀眾便已經能預料到她的結局了。
因為聊到奈嘉時,女孩直白地點明了「討厭奈嘉」。
終於,某一天,女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
徳蕾專注於追星,忽略了賺錢補貼家用,
山窮水盡的女孩不得不同時打兩份工,還需要問自己爸媽要生活費。
本以為,徳蕾會給她一個擁抱、安慰她,
結果,徳蕾掏出奈嘉的演唱會門票,說這是她們紀念日的禮物。
並且,門票價值4000美金。
女孩一氣之下,講出了所有「真心話」。
故事接下來的發展,不難推測……
最諷刺的是,徳蕾點燃烈火焚燒女孩屍體時,
讓她在意的不是「失去愛人」的痛楚,而是那張隨著屍體灰飛煙滅的門票。
而此時,演唱會即將入場,
為了看到偶像,徳蕾又會做出什麼極端的行為?
只能說,接下來的發展極盡諷刺,也足夠荒誕。
而徳蕾身世的揭秘,更加令人唏噓。
在看劇的過程中,
你會不止一次地感受到劇中展示的世界是窒息的、顛覆的。
但一些明晃晃的暗示,又能讓人聯想到曾霸占過熱搜的過往。
劇中情節:
徳蕾所在「蜂群」,留言時會留下自己的標誌「蜜蜂」,
徳蕾曾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奈嘉,恍惚之間,她居然咬了奈嘉,
在「似夢非夢」的演唱會上,徳蕾激動地衝上舞台,致使場面一片混亂。
昔日熱搜:
2018年的一則外媒新聞中,出現過「女演員嗑嗨了,居然咬了碧昂絲的臉。」
同年,在碧昂絲和丈夫Jay-Z的演唱會上,有粉絲衝到了舞台正中央,被警方逮捕。
2019年有「網友」發現碧昂絲丈夫Jay-Z和其他女人有「異常互動」,引發了劇烈的罵戰,
評論區布滿了粉絲的蜜蜂表情,女人被網暴到崩潰痛哭,還收到了「死亡威脅」。
……
種種相似的細節,再聯想到開篇的提示語,《蜂群》試圖「復刻」的現實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