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島國新片,別只看到大尺度

2022-06-09     電影鋪子

原標題:這部島國新片,別只看到大尺度

最近一部島國新片低調上榜。

大尺度鏡頭不在少數,卻並無低俗之感。

整體基調很喪,但喪到盡頭便是燃。

日劇女神尾野真千子在片中「下海」,犧牲不小。

講述的是疫情背景下,一名性工作者單親母親被嫌棄的一生——

《茜色如燒》

七年前,良子(尾野真千子 飾)的丈夫(小田切讓 飾)死於一場車禍。

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肇事者誤把油門當剎車一腳踩下去,立時鮮血滿地。

鏡頭前綻開的茜色血花,點出了影片的標題。

良子的人生也就此徹底改變。

她不得不獨自背負起養家的重擔,一力撫養兒子、贍養公公,還承擔了另一個陌生孩子的生活費。

片中良子的每一筆消費,都會以記帳簿的形式呈現在螢幕上,向觀眾展示她的真實財務狀況,這個家庭生活的捉襟見肘一目了然。

房租27000日元,養老院165000日元,一份蓋澆飯380日元……

每一筆錢都要精打細算。

生活本就舉步維艱,一場疫情的到來,更是徹底將良子的生活擊垮。

籌錢經營的咖啡廳倒閉之後,她不得不身兼多職。

白天在超市的花店工作,夜晚在風俗店提供服務。

可疫情之下,僧多粥少,工作機會屈指可數。

公司上級找到超市經理,吩咐他給一位大客戶的親屬安排一個實習崗位。

可超市根本不缺人手,上級就向經理施壓,讓他自己想辦法,暗示他將良子開除。

壓抑的大環境中,對他人的粗暴冷漠,成為了一些人自我保護的手段。

一開始還稍顯為難的經理,很快便放下了遲疑。

腳下的步伐由緩轉急,由遲疑轉為憤怒。

他將這種憤怒一股腦撒在了良子身上,開始吹毛求疵地挑刺找茬。

他質問良子,是不是把超市破損的花帶回家了。

沒等良子回答,便嚴肅強調這是違規操作。可在那位客戶親屬出現之前,他從沒說過這是違規的。

良子剛想辯解兩句,經理便立刻用高八度的怒吼堵住了她的嘴。

「誰允許你這麼做了?」

不忍心看那些還沒有失去生命的花就這樣被處理掉,本不富裕的良子出錢買下一支。

下班後經過門口,兒子的班主任打來電話,良子著急與對方談論兒子遭遇校園暴力的問題,便停下接起手機。

誰知經理怒氣沖沖地走出店門,狠狠推了良子一把,一個勁擺手示意她趕緊離開,因為店裡禁止員工在門口打電話。

儘管被如此對待,良子也只是擠出一抹尷尬的笑容,低聲下氣地道歉。可最終還是被經理以荒謬的理由開除。

風俗店的工作,也不盡如人意。

相比店裡其他的年輕女孩,人至中年的良子並沒有什麼競爭力。

客人不會主動點她。

偶爾上鍾時,還會被客人嫌棄,「有點老啊……算了就這樣吧,換人太麻煩了」。

她也不在意,雙眼眯成線,嘴巴擠出一個大大的弧度:「太好了!」

服務比其他同事更賣力,也更諂媚。

可客人臨走前還是忍不住抱怨了一句:「我還是喜歡更年輕的。」

剩她窘迫地站在原地。

良子放棄自尊,勉強過活。

就連看見蟑螂都不忍心去踩,因為那副人見人嫌的模樣像極了今時今日的自己。

而造成她如今困境的始作俑者——那位當年那位撞死丈夫的肇事者,卻沒有付出過任何代價。

因為曾是個高官,又患有阿茲海默症,警方甚至沒有逮捕他。

在這起事故之後,良子也一直沒有接受對方提出的車禍賠償。

因為她自始至終都沒有等來一句道歉。

良子嘗試過向肇事家屬討要說法,卻被對方視為眼中釘處處提防。

明明是受害的一方,卻反被當成尋釁挑事者。

七年後,那位老人去世,良子不請自來地出現在了對方的葬禮上。

結果自然是被對方家屬罵罵咧咧地趕出來。

他們不理解良子的行為,認為她是受人指使,另有企圖,還派律師對她進行威脅。

面對咄咄逼人的律師,她幾次想吐露心聲,卻接連被對方冷漠打斷。

其實良子在意的,只是那句再也等不到的道歉。

在同事的撮合下,良子與離異的初中同學熊木重拾舊情。

熊木信誓旦旦地對良子承諾:「沒關係,都交給我吧,我會照顧你的。」

信以為真的良子以為生活終於迎來轉機,於是辭去風俗店的工作,全心迎接新的生活。

在兩人發生關係前,良子向熊木坦白自己曾經在風俗店工作的經歷。

對方聽後一臉難以置信,

不是因為這份工作,而是他沒想到良子會把這段感情當真。

「不會吧,我們都是已婚過,大家不都是玩玩而已嗎,你不會當真了吧?」

他嬉笑著扯去良子擋在胸前的被子。

雖然作為風俗店小姐,片中已經多次出現良子赤身裸體的模樣。

但這一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羞恥,比在店裡還要恥辱一萬倍。

儘管飽經風霜,在良子臉上,卻總是掛著略顯違和的笑容。

被律師羞辱,她笑著應對;

被經理責罵,她笑著道歉;

被客人嫌棄,她依然笑著討好……

在重重冒犯與打壓之下,影片通過各種角色之口向良子提出了全片的核心問題——

「你為什麼不生氣?」

每每被這樣問起,良子只是逃避似地回復一句:「我們一起熬過去吧。」

事實上,良子並非不生氣,而是她不能生氣。

她的忍耐,是作為母親保護孩子的私心,是習慣了被看輕被的討好,是年已至此的無奈。

因為相比生氣,她更怕失去工作;

相比生氣,她更怕背上官司;

相比生氣,她更想保留最後一點尊嚴。

一時的情緒宣洩,可能會令日子更加難以為繼。

生氣,是想活下去;不生氣,才能活下去。

電影的前半段,良子唯一一次露出不一樣的表情,是在她發現兒子袖口上的血跡後,與不負責任的班主任面談時。

兒子純平,因為沉默寡言的個性,頻頻遭遇三個高年級學長的霸凌。

他們毆打他,羞辱他。

怒斥他是靠稅金養著的蛀蟲。

嘲笑他的母親是雞,詛咒他染上性病。

為了戳他的痛處,甚至強迫他看車禍視頻,勾起關於父親的死亡記憶……

良子多次到學校討要說法,卻從未得到過重視。

隨著霸凌手段的升級,母子二人居住的廉價房竟被那群施暴者點燃,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騷亂。

事故最終不了了之,製造騷亂的人並未受到嚴懲。

反倒是母子倆不得不因給鄰居添麻煩被迫搬離社區……

再一次,為別人的過錯承擔後果。

影片中多次提及一個詞語,規則

在小區里禁止大喊大叫,在超市禁止將破損的鮮花帶回家,在工作區禁止接電話……

贍養公公,給丈夫的私生子付撫養費,得不到道歉就拒絕接受賠償……

小心翼翼地遵循著各種無形的社會規則的同時,良子也在嚴格踐行著強加給自己的人生準則。

一個底層人的人生,很難有什麼長遠目標,更遑論夢想。

守著這些規則過活,生命仿佛就都有了一個正當運轉的理由。

起初,良子對「違反規則就會被趕出生活」深信不疑;

可命運一次次地給她暴擊,並沒有因為她的循規蹈矩而手下留情。

她筋疲力盡地恪守著層層規訓;

而有些人,卻連「犯了錯要道歉」、「不應當霸凌他人」這樣最基本的是非底線都可以隨意踐踏。

良子終於明白,這世間的規則並非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於是她如放飛自我一般,在街上隨便偷竊了一輛自行車,用有些極端的方式發泄積蓄已久的憤怒。

走投無路的絕望催生出的小小「惡行」,與《偷自行車的人》中的里奇如出一轍。

片末一段暴揍渣男的戲碼,更是成為全片唯一情緒外放的段落,那是良子對被輕視擲地有聲的反擊。

她穿上茜色的裙子,塗上茜色的口紅,重新拾回自我。

與良子一樣,風俗店的同事小啟,也同樣承受著來自生活的鞭笞。

自幼喪母,多次遭父親性侵,還患有糖尿病,昂貴的藥劑讓她難以負擔。

相似的命運讓良子與小啟成為知己,無話不談。

她們的故事只能說給彼此聽。

一次兩人在居酒屋買醉,良子醉倒,純平來店裡接母親回家。

在那裡,13歲的純平遇見25歲的小啟。

一向洒脫的小啟,在與純平閒扯了幾句後,逗他說:「下次要不要和我約會啊?」

一句玩笑話,卻被沒有戀愛經驗的純平當了真。

為了與小啟約會,純平學起了自行車。

當他身著茜色T恤,笨拙地蹬著茜色的腳踏車,由青春悸動而出的鮮活,頃刻從沉悶中迸發。

他握著車把,勉強控制著方向,就像搖搖晃晃地掌控著自己的人生。

那抹茜色,大概是小啟與純平生活里為數不多的光亮。

影片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如流水般平實自然。

大量手持搖晃與特寫鏡頭,將代入感與情緒注滿。

它直觀地呈現出了底層群體的無奈與無措,也同樣展現了他們充滿韌性的生命力。

全片以冷色為基調,鏡頭下的許多個傍晚都浸沒在一片靛藍里。

穿插其中的暖調畫面,也因此顯得更為醒目。

片名中的「茜色」,常用來形容黃昏時暗紅色的天空。

夜色降臨前最後的光亮,來自夕陽西下前炙熱濃烈的燃燒;

也暗喻著小人物在大時代碾壓下所奮力抓住的那一絲希望。

即使將要沒入黑暗,也要再拼盡全力,綻放一次花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af2edefc33390f29f17267abc7f65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