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建立中國頂級SARS病房,如今再赴戰"疫"一線,創下多個國內"第一"!

"非典"時期,他帶領43名醫務人員建立了中國"頂級SARS病房",負責診治的100餘例"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他在國內最早將ECMO技術應用於呼吸支持,並在多年來創下了多個第一:2008年發現了北京市第1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診治了北京市第一例H7H9患者、2019年發現並成功救治北京市第1例H5N6禽流感患者等。他便是武漢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童朝暉,如今他又成為了最美逆行者,奮鬥在戰"疫"第一線。

SARS老兵再上新戰場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中,醫學專家發揮著極為關鍵的指導作用,童朝暉便是他們中的一位。他是全國知名的呼吸重症專家、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1月18日,童朝暉作為第一批援助專家抵達武漢,重點指導和負責危重症患者的臨床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整整一個月。


2003年面對"非典",童朝暉臨危受命、連續三個月沒回家,帶領43名醫務人員建立了中國"頂級SARS病房",負責診治的100餘例"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實際上,不僅僅是"非典",他在國家多個應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一次,童朝暉再赴疫情最前線,面對領導們、親朋好友、同事們的關心,他在朋友圈寫道,"你們的關心和愛護給了我無比的溫暖,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我是一個老兵,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過去的一個月,童朝暉的工作越來越忙。他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來到武漢以後,主要負責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每天的工作是診治病人,優化治療流程和方案,同時調配危重症專業和呼吸危重症的醫生和護士。


"目前各項工作運行平穩有序,危重症病死率已有下降,出院患者比例也在增加。"童朝暉介紹,在同濟醫院中法院區、協和醫院東院區等被指定為重症救治醫院以後,他還需要去甄別、篩查重症患者,以便及時將重症患者轉到定點醫院。


童朝暉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培訓援鄂醫療隊,既有診療救治技術的培訓,也有心理減壓的疏解。他說,一些新來的隊員剛開始有心理緊張的現象,但大家很快就適應了工作環境,都以飽滿高昂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臨床抗疫工作。


臨床專家更應該講科學


作為呼吸重症專家,童朝暉思考的重點始終是如何更科學地救治患者。針對網絡上各種所謂的特效治療方案和特效藥,他說,"每當災難和疫情發生時,人們總希望能找到一種特效藥物來控制相關疾病。但遺憾的是,從來不會有什麼特效抗病毒藥。"從2003年SARS後,人類又經歷了H5N1、H1N1、H7N9、MERS等病毒的肆虐,漫長的17年,國內外都沒能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

童朝暉(左三)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不能以個體和個案的經驗來證明什麼,這是不嚴謹不科學的。"童朝暉反覆強調,新冠肺炎是新發疾病,還有很多未知之處,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仍然是綜合治療、支持和保護治療,科學、辯證思維、證據依據充分地診療患者。


童朝暉在每天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記錄下關於臨床診療的思考,在朋友圈分享。比如:抗菌藥物的作用、重症患者的營養支持、恢復期血漿治療、如何看待新冠肺炎患者的淋巴細胞減少等等。有時,他大聲疾呼:重要的事情說一百遍也不知道是否有效!有時,他提醒同行:"對於在100%的給氧及較高條件下的無創通氣2小時,氧合指數仍小於150的患者,應該儘早進行氣管插管有創通氣"。


他的醫生朋友要是連續兩天沒有看見他發的診療筆記,還會懷疑他是不是"中招"感染了,紛紛私信關心他。為此,他不得不發圈解釋:昨天比較忙,沒時間發經驗分享,我身體挺好,感謝你們的關心和問候!


當囯家需要時勇敢地站出來


"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當國家需要時,我們應該勇敢地站出來!"在童朝暉看來,"就像戰士要到前線打仗一樣,國家有危難,戰士肯定會衝鋒陷陣。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也是一場戰爭,是一場很大的戰爭,所以需要我們醫護人員站到第一線,去治病救人防控疾病!"

童朝暉(左二)在協和醫院指導重症患者救治


童朝暉的學生中,有8名奮鬥在武漢抗疫一線。他在朋友圈給學生寫下一段話——"我為你們感到驕傲!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你們在家人和全社會的眼中就是這樣的英雄!請你們一定注意防護,多加小心。要記住你們的至親們在日夜記掛著你們,翹首以盼你們的歸來。無論在哪裡,無論什麼時候,家裡始終有一盞燈為你們點亮!"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武漢大學官微,官網

圖片來源於:武漢大學官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