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路那些消失的街道與「里院」

2019-07-21     青島城市記憶

膠州路是上下班必經之路,看到一座座熟悉的老樓人去樓空,我知道這一帶的街道與「里院」要消失了。

的確,這裡的街道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比八大關還要有感情。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經常步行到原青島市最大的新華書店購書,這附近的街道都是必經之路。上中學後除了經常到新華書店買書外,每月要到原青島市最大的郵局「大窯溝」去買自己喜歡的雜誌。如今這一帶就要拆遷了,在冬日的一個黃昏,我又走進這裡的街道與「里院」……

這是在聊城路與膠州路交界處的一所院落,大院的住戶大都搬走了。

舉頭眺望,屋頂已部分拆除,陽光灑進房間……

這是一處兩層「里院」,不久之後,它將隨著島城的變遷永遠地消失。

「里院」凝聚著青島居民半個多世紀的生活情感,聽濤用手中的相機,為大家記錄下這一座座百年老院中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場景。

從這幾個窗口能夠清楚地看到——

對面的鄰居還沒有搬走嗎。走廊上還曬著洗好的衣服。

像這樣的院子在青島已逐年遞減,人們稱它為「里院」。它與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一樣,都是島城普通居民的典型民居。這些「里院」大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據1933年青島市社會局統計,當時全市的「里院」有506處,房間16701間,住戶10669家。

隨著城市的改建,如今青島市雲南路大片的「里院」已經變成一座座高層建築,小港灣改造也消失了一片「里院」。在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的同時,我們在把城市裡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丟棄!

陽光撫摸著即將消失的房屋。

這是在李村路上已經拆遷的院落,在斷壁瓦羅里依稀可以分辨出它昔日的容顏。



這是李村路與陽穀路交界處,這裡的民居依地勢而建,錯落有致的街道別具風味。

海濱城市青島也是一座山城,這裡的樓梯街道是否也會隨著拆遷而消失?

夜幕降臨了,我無力挽救這些即將消失的城市印記。

這樣的門洞很有特點。

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保護它呢?

我一直認為許多拆遷或正在拆遷的老屋是島城最值錢的資源。

像這條建在樓層里的街道在全國有幾處?

隨著城市的建設,像這樣的「里院」會越來越少,真誠呼籲有關部門在城市規劃中慎重再慎重。

城市的道路在延伸,面對鋼筋水泥,在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許多,也失去的許多許多!……


記憶的檔口,鏡頭下仿是另一個時代,而它們曾經就在我們身邊,並慢慢消失。此篇文章是博友「觀海聽濤詩意生活」王忠興老師2010年的作品,記錄下了當年膠州路周邊城市改造的珍貴掠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GKblGwBvvf6VcSZvFZ2.html





黃島路的記憶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