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初中三年的抑鬱,不治而愈,靠的是這種精神

2019-10-09     二級心理諮詢師阿秋

回望我們自己的一生,小時也會有很多心事,也會因為青春期的到來,變得貪玩、叛逆、衝動、易激怒,又或者因為學業的壓力,以及學校里的人際關係不融洽,而陷入到深深的低落情緒中和迷茫的黑洞裡。

那時的我們即便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也都是在自我成長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堅強,一點點地去消化掉的,完全不像現在的孩子,他們有老師的關心與父母們百般的呵護。可是,即便是如此,我看到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因為各種壓力和家庭、環境的影響,而難逃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其中最大的心理困惑就是:「焦慮抑鬱症了」。

對比以前的我們和現在的孩子比較,這樣的一些問題,不禁令我在探索中,不斷地進行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在這麼多的孩子患上了焦慮抑鬱症呢?而我們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即便是有低落和抑鬱的情緒,也能在沒有人關心和開導下,逐步走出來!

這樣的一些問題,只要是懂點心理學的人都能夠說出個一、二點來。而我也從中找到了一些原因,願與大家一起來探討探討。

我出生於80後一個農村的家庭中,比我年長一些的,如70後、60後,他們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吃的苦肯定比我多的去了,但是作為80後的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吃的苦也並不少。

小時插過秧、上山砍過柴、喂過豬,幾乎農村裡的活,我都有干過,那時父母們為了干農活、或者幫別人做點事情掙點收入,以此支撐一個家庭的日常開支,他們每天只知道忙,對我的身心健康關心是缺席的。

我想這一點作為80後的各位,應該都深有體會吧!

那個年代的我們默默長大,無人問津,喜怒哀樂自個兒品嘗,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標籤。即便內心有苦楚,也只能靠自己慢慢地吞咽下去,然後再慢慢地爬起來。

我記得我上初中時,因為在學校受到了一些勢力同學的排斥、給我起難聽且侮辱人的外號,而變得害怕去上學、自卑、緊張,整天想家,想逃離學校,有時還情不自禁地流眼淚,內心的孤獨,同學們對我的排斥和緊張關係的夾雜,久而久之導致我人就抑鬱了起來。

那時,雖然人抑鬱寡歡,但是學又不得不去上,因為不去上學,就會遭到父母們的責怪和挨罵,但是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父母們根本就不會理解,也幫不到我什麼,弄不好還會被同學們再次笑話。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乾脆就不說了,自己把所有的苦楚、壓抑、恐懼吞咽進了肚子裡,然後帶著一顆壓抑、膽顫的心度過了整整三年的抑鬱痛苦期。

終於熬完了初中,在初中快畢業的那段時光里,我是特別得開心,因為我終於可以離開這個壓抑的環境和遠離那些不想見到的人了,我感覺自己解脫了,所有的壓抑從那一刻仿佛一夜之間就消失了,慢慢地我的心情在一點點復燃,直至上了高中之後,心情、狀態都回歸到了一個正常的狀態。因為換了一個環境,一個全新的開始了......

至今,想起初中那三年的壓抑、痛苦、憂鬱期,真的是太為自己感到不值了,美好的三年,我卻在憂鬱和害怕中度過來的,可是那時弱小的自己,也只能接受命運如此的安排了。

沒有人知道我初中那三年是怎麼度過來的,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感覺就是在害怕和壓抑中,度過了那漫長痛苦的三年,而在別人眼裡卻是那麼美好的三年。

如今想起那黑暗、壓抑、憂鬱的三年,雖然當時特別痛恨那些傷害過我的人,但是隨著心智不斷地成熟,理性思維不斷地深入,對於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早已經不再有怨恨和痛恨了,雖然他們令我膽顫了整個三年,可是這一切又能怪別人嗎?

怪?!只能怪自己不會去反抗和採取方法去干預,而讓這些傷害得到遏制!

可是,即便是遏制了,我的心裡仍舊會留下陰影。

或許這就是我人生當中無法避免的一些傷害吧!也怪自己的心不夠強大,如果強大起來,學會反抗或者不去畏懼,那麼自己也不會如此害怕到整個人三年都處於壓抑之中。

幸好,自己走出了那個困境,得到了新生,但這場經歷卻影響了我的一生,所謂的影響是這種傷害雖然逝去了,但是我的自尊心就變得異常得脆弱了起來,雖然不足以影響自己的整個人生,但是自尊心過於脆弱,極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再次使自己陷入到一種低落的情緒中。

不過,這些在現在看來已經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了,關鍵是自己現在能夠做到時刻去調整自己、審視自己的心態,所以即便出現一些小失落、小低落,也能在自行的調整下,得到緩解和撫慰。而這種能力,我稱之為:「自我激勵的能力!」

自己要學會給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勵,而擁有這種調整情緒,自我激勵能力的人,日後都會很少再受到傷害了。因為這是一種自我激勵的超能力,它能夠及時調整你沮喪的心情,剎住車子不往懸崖下掉!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自己給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勵,在沒有人關心和鼓勵你的時候,靠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和勇者,而這種自我激勵的能力,也是在我們最失落的時候,拯救我們重生的一種能力!

現在回想起初中那會自己就抑鬱了,在沒有任何治療地前提下,自己竟然能走出來,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人與人之間那不一樣的意志力,而我的意志力來源哪裡?來源於小時候自己吃過的苦,受過的累,因為自己並非是溫室里的花朵,也不是嬌生慣養的孩子,而是在艱苦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所以在面對一些生活中的煩惱、學校里的一些排斥和傷害事件時,自然在我的潛意識裡就會覺得這些事情,比起自己吃過的苦,它們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也不足以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講的事情(指的是告訴父母,尋求父母或者老師的幫助),所以自己靠著自己強大的意志力和吃過苦鍛鍊出來的那種堅強品質,硬是扛過了這悲催的三年初中時光。」

從這一點也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即:「出生於70後、80後的那一代代的人們,為什么小時他們很少患上焦慮抑鬱症的,在於他們都是經歷過艱苦歲月的年代,從而鍛鍊出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力和抗擊能力,所以即便是有些心理問題上的困惑和煩惱,他們也能消化掉,最終默默地扛過去。」按照現代語言來說就是不嬌貴!

所以,作為現在這個時代的家屬父母們,你們的孩子如今焦慮抑鬱了,那都只是暫時的,你們要相信孩子的意志力,雖然他們不如我們小時那麼強大的意志力,但是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人的超強意識,即他們雖然抑鬱了,但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潛意識裡仍舊是抱著美好的願望的,只是由於他們心境的低落,需要家屬、社會一起努力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那麼他們就一定可以在這種能量的陪伴和鼓勵下,而走出來的。

父母們也一定要相信,每一個靈魂都有他的修復能力,而這種修復能力最終也會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只是時間問題,家屬們則做好積極、樂觀、耐心地引導才是最對他們最正確地陪伴和幫助。

現代的孩子們,之所以那麼多抑鬱的,在我們看來只不過是小時他們少吃了一點苦罷了,如果他們小時父母能多鍛鍊他們吃苦的精神,那麼我想,時至今日,患焦慮抑鬱的孩子也不會這麼多了。

不知你是否認同呢?

當然這不是全部的原因,僅僅就是以這個角度在分析如今患抑鬱症孩子那麼多的現象分析原因之一。

因為,至少一個吃過苦的孩子,是不會那麼輕易患上抑鬱症的,原因很簡單:「吃苦,鍛鍊了人的意志力和堅強的品質,而這些精神品質,也正是抗擊壓力和挫折強有力的一種支撐和支持力。

-end-

作者簡介

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知名情感導師、知名情感心理學作家、身心靈健康傳播者;著有新書《走出心魔》一本療愈焦慮抑鬱的靈魂書籍,陪你一起療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Fw_sm0BMH2_cNUgQ4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