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新:研發卓越課程,卓越師生生命——繡鄉傳奇課程,從一條橋到一座城​

2022-10-12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黃健新:研發卓越課程,卓越師生生命——繡鄉傳奇課程,從一條橋到一座城​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從一條橋到一座城

——《繡鄉傳奇》課程

作者|黃健新

海門區三星小學校長

來源|海門新教育

海門,民族實業家張謇先生的誕生地,近代中國輕紡工業的搖籃。歷經了一個世紀的滄桑變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座帶著時代烙印的市場,伴隨著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腳步,從海門鄉間慢慢走來,它的成長歷史幾乎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歷史。

課程的卓越決定著生命的卓越

一線教師如何研發卓越課程?

今天,人們在驚嘆它的繁榮的同時,更多的在追尋著它背後發生的故事,探究它穿越歷史瞬間後的真實容顏。從「一條橋」到享譽世界全球的國際家紡城,三星人民用三十年走過的歷程,向世人證明: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永遠孕育著無限生機,中國農民同樣有著巨大的創造力,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這個時代前行的推動者。

為了重溫這段難忘的歷程,三星小學研發並開設了高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繡鄉傳奇》,課程中把疊石橋三十年來所發生的故事,濃縮在這有限的空間裡,用一個個真實的鏡頭,用一個個溫暖的文字,串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對未來的展望。學生通過這些零星的記憶碎片,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啟迪更多的思索,激勵自己為家鄉未來的繁榮與發展打開另一扇思想的大門。

一、拓寬課程學習資源,豐盈校本課程內涵

01、學習繡鄉精神,確立課程目標

學校緊緊圍繞地域文化、「秀」文化,進一步挖掘繡鄉的各類資源,注重隱性文化濡染價值,關注吃苦耐勞的質樸秉性、臻善臻美的生活理想、善思敢搏的創業精神對於師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建設特色文化課程,使其成為校本特色課程的重要支撐。「繡鄉傳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其一,通過課程的實施,引導學生走進繡鄉,走進企業,走進生活,在親近名人、親歷生活的過程中,了解疊石橋的發展變遷,體驗創業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感受今日繡鄉的繁榮和美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素養,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確立立志報國志向,共圓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

02、深挖繡鄉資源,搭建課程框架

課程的實施應跨越學科邊界,凸顯課程的綜合性和融合性,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我們搭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繡品特色課程框架,按「人文」「藝術」「實踐」三個維度,研發並實施了六個子課程,課程覆蓋一至六年級,低段的《童話繡鄉》《繡鄉故事》課程,中段的《巧手布貼畫》《多彩的布藝小製作》課程,高段的《玩轉疊石橋》《繡鄉傳奇》課程。「繡鄉傳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子課程六,課程圍繞「繡鄉變遷」「繡鄉名人」,設計了「從一條橋到一座城」至「紡織城」的輝煌今朝,從「紡織先驅——張謇」到「自強不息——身邊人」共16篇章的研學課程,通過開展調查、參觀、訪問、銷售、製作等各種實踐活動,著力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方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從「接受——記憶」向「探究——發現」轉變,進入一種完全的自主學習樣態,主動觀察、思考、質疑、搜集、整理、分析、探究,提高學習能力,增長學習本領。

03、打造課程基地,構建實踐場域

學校充分考慮課程的實施要求,除了教室、相關功能室,還開發、建設配套的課程基地——「一中心」「兩館」「三企」「四園」「五坊」。在「社會文化活動中心」,學生可以閱讀、了解更多關於繡鄉變遷的故事,獲得審美的體驗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在「家紡博物館」「品繡文化館」,學生能近距離接觸繡鄉、繡品,感受繡品的美輪美奐,體驗繡鄉的多姿多彩。在明超、心愿、美羅三大家紡企業,學生可以參觀、調查、採訪、實踐等,是學生的「校外拓展營」。在秀品園、繡鄉園,學生能在讀一讀、賞一賞的親歷和體驗中受到繡鄉精神的薰陶,獲得成長的力量;在「秀美園」「秀能園」,學生可以盡情展示課程的活動成果,是學生秀出自我的舞台。「彩夢·布藝坊、素影·印染坊、創意·設計坊、匠心·製作坊、雲霓·美繡坊」五坊的課程學習基地,也為本課程的開展構建了很好的實踐場域。

打通課程實施路徑,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01、打通實施路徑,培養多元才能

打通學科、社團、每月一事等課程實施路徑,採用校級有統籌,年級有自主,班級有個性的管理模式,做到分散和集中、統整和單列、長線和短線相結合,確保課程實施的時間和人員。「繡鄉傳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我們組織實施常態教學活動,學生在讀一讀、說一說、訪一訪、做一做中體驗勤勉等精神,培養創造能力;我們還以「繡品文化節」「閱讀節」「期末慶典」等美妙優雅的儀式、節日、慶典組織展示,把每一個節日打造成融主題誦讀、才藝展示、創意設計為一體的美麗節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跑道,培養多元才能,展示個性魅力。

02、打造實施載體,拓展研練資源

為提高「繡鄉傳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發和實施水平,我們著力打造相應的「校本課程工作室」,通過培養師資、打造名品等項目來進一步推進課程的實施。我們通過共學共研、合作分享,讓高年級的老師深度捲入課程研發和實施中,提高全體教師的課程領導力,為課程實施提供保障。學校組織團隊和輔導老師重點打造博客和微博網絡研學平台。博客平台從方案計劃、實施動態、課程成果等方面展示課程內容。管理團隊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注重各類過程性資料的積累,對資料進行分類匯總,把一些方案計劃、教案、案例、作品、活動掠影以及取得的成果及時上傳到博客,極大地豐富了各個版塊的內容。我們還發布了繡品課程的電子教程軟體,進一步撬動學習方式的變革。

03、獲得課程護照,鞏固研檢成效

課程的最終發展目標就是人的發展,是基於學校發展願景「秀出更美的自我,秀出更美的學校,秀出更美的世界」的全人的培育,我們制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方案,倡導價值多元、主體多端、內容多維、手段多樣的課程評價方式,從基礎性、過程性、展示性三個方面建立評價機制,通過教師評、學生評兩相結合的方式豐富評價內容,採用「積分制」「課程護照」等評價形式綜合評定學生的課程實施成果,獲得3個、5個、8個課程章的學生分別獲得「課程達人」銅質、銀質、金質獎章,獲得金質獎章的學生獲得學校最高榮譽「星光少年」參評資格。學校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作用,對繡鄉傳奇課程的導向和質量進行監控,從而鞏固課程實施成效。

梳理課程階段成果,推動學校品質提升

01、為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喝彩

隨著卓越課程建設的不斷開展,三星小學的學生收穫了成長,他們以生命影響生命,以生命溫暖生命,以生命激活生命。在「校園時代」 全國青少年書畫展示活動作品評選中,《最美不過夕陽紅》等二十多幅布藝作品獲特等獎,《田園風光》等一百多幅獲一二等獎,很多同學的布貼畫作品、布藝習作、童謠、徵文在《小主人報》、《海門教育周刊》等報刊雜誌發表,在新教育文化展示活動及疊石橋家紡文化節上多次進行布貼畫作品、布藝小製作作品、時裝秀展示活動,受到領導來賓的一致好評。

02、為教師的每一點成長稱讚

新教育強調用榜樣激勵榜樣,我們以學校為起點,通過課程的實施,激勵老師在更大的平台上發揮光與熱。多位教師撰寫的卓越課程相關文章發表在省市級期刊,或獲獎,在新教育生命敘事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等好成績,並在全區做敘事分享。課程研發團隊中的多位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優課評比中獲獎。選送的課程案例、課程方案,在海門區、南通市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我們還將班級開展的優秀課程案例整理成冊,收錄進課程資源庫。多位教師獲得海門區學科帶頭人、南通市德育骨幹教師、海門區骨幹教師、教壇新秀、海門區優秀教育工作者、海門區師德標兵等專業榮譽稱號。

03、為學校的每一次成功歡呼

藉助新教育實驗的平台,學校多次接待新教育代表團的觀摩,多次承辦海門區小學專場教研活動和共同體教研活動,全方面展示我校的課程實踐經驗和成果。我們的「繡品特色課程之多彩布藝」獲評全國新教育實驗卓越課程,「巧手布貼畫課程」獲卓越課程提名獎,「繡品特色課程」獲評江蘇省小學特色文化課程基地項目,「學習強國」《江蘇科技報》對「繡品特色課程」進行專題報道。

「繡鄉傳奇」等校本特色課程建設之路是愉悅的,也是辛苦的。在「我行!我秀!」的文化主張下,星小人將踔厲奮發,通過更多卓越課程的研發與實施,繼續述說「我行我秀」動人的課程故事,繼續努力修煉最美的品質,展示最美的姿態,享受最美的生活,成就最美的人生。

倪強:海門新教育行動敘事——深耕新教育實驗,有效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深耕新教育,向教育更深處漫溯

仇麗君:時代表情與色彩的完美展現——南通市海門區新教育小學

徐燕:曉荷尖尖,精彩連連——江風曉荷班的班本課程

朱永新和新教育人的閱讀觀——閱讀推廣實踐創新,我們一直在行動

葉水濤:推動「雙減」落地的有力抓手,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3c6e46f1af50069e63020c2a8a33c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