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普遍肉類攝入過多,如果已經出現超重、脂肪肝、血脂異常等問題,建議偏愛肉食的朋友,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增加一些豆類,來替代肉食。
豆類的蛋白質與肉類相似,相比肉類,豆類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調節血脂。
大豆含有六大保護血脂調節血脂的能手:大豆蛋白、大豆異黃酮、卵磷脂、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
大豆調節血脂的能力是全方位的,無論是甘油三酯還是膽固醇,都能調節。大豆能使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降低,保護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不降低。對於血脂正常的人,也不會讓血脂水平掉到正常值以下。
因此,豆類是一種非常好的肉類替代品。
不過,原豆中含有很多能抑制營養成分吸收的抗營養物質,如抗胰蛋白酶因子和植酸等。這些抗營養物質會直接影響到人體對微量元素鋅、鐵、鈣的吸收。
而普通的烹調方法如炒、煮、蒸等並不能完全破壞這些抗營養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吃了很多豆類,不僅身體不舒服,也不能有效補充鐵、鋅、鈣的原因。
由此可見,豆類食品雖好,但吃起來卻有講究,食之不當則發揮不了豆類食品的作用。
那麼,怎麼吃能使豆類發揮功效呢?推薦吃加工後的豆製品,如豆漿、豆腐和豆芽。
豆漿
大豆可提前密封放在冰箱裡浸泡一夜,然後把浸泡的水倒掉再做豆漿,這樣可以去除部分嘌呤和植酸等物質。豆和水的比例可以在1:10左右。
喝豆漿儘量不要加糖,糖對血脂沒有好處,有可能對甘油三酯還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此外,喝豆漿時不要吃油條等油炸食品。
豆腐
當然,光喝豆漿不夠,還要交替換著吃豆腐。注意,可以是南豆腐、北豆腐或內酯豆腐,不能是炸的豆泡、炸的豆皮或者超市裡的各種油豆腐,否則越吃血脂越高。
豆芽
經過泡發,豆芽中抗營養物質含量大幅下降而維生素C、維生素B2、乳酸脫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游離胺基酸等物質的含量卻比原豆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使得豆芽不僅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而且抗氧化功能大大提高。
對於豆製品,大家可以互換著吃,在量上,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吃大豆生重25克及以上,25克大豆相當於72克北豆腐,140克南豆腐,365毫升豆漿,175克內酯豆腐、55克豆腐乾、40克豆腐絲。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
於康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於康教授主持的健康科普平台【吃好每天三頓飯】,歡迎關注!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