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另外一個帖子,感覺很多人對封鎖機場和反封鎖作戰都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獻個丑,開個帖子講講這類東西。如有謬誤,歡迎指正。
無論哪一支空軍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與其在天空中進行危險的制空權爭奪戰,不如將敵人的飛機在起飛前就擊毀在地面上。也正因為如此,如何攻擊敵方的機場,以及如何在敵方的攻擊下保全自己的機場,一直是非常值得重視的課題。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講一講進攻方如何攻擊機場,以及防禦方如何在遭遇攻擊後確保機場繼續發揮效能。
首先,我們要對軍用機場的結構有所了解。軍用機場有很多類型,一般可大致分為永備機場和野戰機場兩類。野戰機場是供航空兵戰時短期使用的,為了節省資財,平時不修建,只作出修建規劃,在戰時急需情況下才搶修,因此我們只討論永備機場。
永備機場一般是供航校和航空兵部隊長期使用的,具有永久性的建築和完備的設施。一個永備機場至少要包括以下設施:
1、飛行場地,供飛機起飛、降落和停放用,由跑道、土跑道、端保險道、各種停機坪、滑行道,平地區等組成;
2、飛機洞庫和疏散區,用於停放飛機並能起到一定的隱蔽或防護作用,但並不是所有機場都有這種設施;
3、指揮所、塔台、氣象所和航行調度室,用於對飛機進行調度和指揮;
4、著陸導航設備,包括信標導航台、定向台、無線電著陸引導系統等,用於引導飛機降落;
5、燈光設備,包括地標信號燈塔、下滑燈、場界燈、跑道燈等,用於指引飛機夜間和低能見度條件下起降。
除上述五類設施之外,一個完備的永備機場往往還有以下設施:
1、兩廠,即飛機修理廠和飛機定檢廠;
2、三庫,指油庫、彈藥庫和航材庫;
3、四站,包括制氧站、充氧站、冷氣站和充電站。
以上設施均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遭到攻擊損失的情況下,一般都可採用移動應急設施代替,如活動式塔台、可移動無線電信標站等。唯一一個特例即是飛行場地,而飛行場地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跑道。下面我們來簡單講一講飛行場地的結構。
跑道可以說是整個機場最重要的部分。一條跑道一般長二至三千米,寬五十至六十米,其結構從最下方往上依次是經過反覆碾壓的土基、碎石鋪成的基礎層、沙子鋪成的沙找平層、以及最上方的水泥混凝土道面(也有用瀝青的)。
在跑道側面約100米左右,平行建有主滑行道,用于飛機的地面調度。應急情況下飛機也可從主滑行道起飛。
在主滑行道和跑道之間的區域叫平地區,該區域雖然未經鋪設表層,但也經過平整和反覆碾壓,可以保證飛機起飛、降落中偏出跑道時的安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起降飛機。
在主滑行道的另一側一般設有土跑道,與主跑道同長,寬度可達80米左右,其地面經過平整和加固,可供飛機在應急情況下起降,也可用於迫降,所以有時又叫迫降區。很多第三代戰機都有能在土跑道上起降的能力。
討論對機場的打擊時,除了對停在地面的飛機本身、支援設施和倉庫等進行攻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破壞跑道。攻擊機場的設施時,與攻擊普通地面目標基本相同,沒有什麼技術難點,但例外的是對加固機庫和跑道的攻擊。
下面我們轉入正題,談一談如何攻擊機場。
攻擊機場要明確思路。首先要確定打擊目標,主要分三類:跑道、機群和油庫;其次要明確封鎖跑道用什麼武器,主要也分三類:常規無制導炸彈、專用反跑道炸彈和子母封鎖彈。制導炸彈在攻擊機場時不是不可以使用,但是拿來攻擊停機坪、塔台等設施更為適用,尤其是雷射制導炸彈。因為雷射制導炸彈需要有明顯的的目標來進行照射引導,因此如果要攻擊跑道的話,最好使用GPS制導炸彈。
在實施完對機場的攻擊之後,要考慮地面對抗的問題:炸跑道,對方可以搶修;炸飛機,對面可以布置假目標誘導;炸油庫,對方可以啟用應急油囊;至於塔台、助降設備,更是有成熟可靠的可移動版本。因此打擊機場並不只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還要看雙方的行動能力和決策人員的判斷力。
攻擊機場,首要的還是攻擊跑道。一旦跑道被有效封鎖,機場上的機群自然就只能任人宰割;而且跑道修復對抗本身難度就比較大,因此對跑道的攻擊往往成為進攻方的首選。封鎖跑道有不同的突擊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純對跑道進行物理破壞,如使用重型高爆炸彈、半穿甲彈或反跑道炸彈,在跑道上炸出一系列的彈坑,使跑道上不存在飛機所需的最小起降窗口;另一種是混合模式封鎖,即使用多功能子母彈,除對跑道進行物理破壞之外,還拋灑布設大量封鎖目標子彈藥。這些子彈藥會在人員和載具接近時自行起爆,,不僅能使對方飛機無法起降,還能有效阻止對方工程人員對跑道展開搶修。一旦被攻擊目標無法達成起降飛機的功能,即可認為封鎖成功。
對目標跑道的封鎖程度,一般需要結合時間、空間兩個角度來分析。從空間封鎖機率來判斷,就是通過空中偵察等手段來統計目標跑道上的彈坑數(一般封鎖目標子彈藥也可被視為「彈坑」),計算是否存在「最小起降窗口」來判斷封鎖是否成功。從時間封鎖機率來判斷,就是說在達成空間封鎖的前提下,能否在預定時間內實現使對方飛機無法起降的目標。
一般反跑道封鎖包括以下三個過程:
1、對機場跑道損毀情況的判定,據此快速制定應急跑道搶修方案;
2、排彈分隊在確定的修復區域及其周圍一定範圍內清除封鎖目標子彈藥等未爆彈;
3、跑道搶修分隊迅速填補彈坑、修復跑道。
反跑道封鎖過程所需時間可近似看成上述三項之和。
挺累的,待我慢慢寫。下一章講對跑道的攻擊方式,以及所能產生的攻擊效果。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對機場的攻擊方式,以及所能產生的攻擊效果。
一、打擊停機區域
對機場的突襲,最理想的結果是能將對方的機群在起飛前就全部擊毀在停機坪上。歷史上不乏這種成功的戰例,經常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大衛國痛打中東諸國的幾次戰鬥。這些戰鬥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被攻擊方為了便於起飛,而將飛機整齊的停放在停機坪上。這就導致攻擊方可以選擇合適的(沿地面戰機停放方向)。
進入路線,僅用一次通過就大量毀傷地面目標。當然,這種情況可謂是特例中的特例,一般情況下,機場上的戰機都會停放在專用的機庫中,這裡我們分類來說明一下:
1、各種停機坪。其特徵是飛機露天停放。雖然出入和停放都較簡單,但遭遇空襲時極易造成損失。常規炸彈、集束炸彈,乃至火箭彈和機炮都可用於對其攻擊,並都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2、帶隔離墩的露天停機坪/區。其特徵是停放機位之間有隔離墩互相隔開。隔離墩能對飛機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並能在有飛機起火的情況下阻隔火勢蔓延,但所能提供的防護依舊極其有限。
3、簡易機堡,一般以輕型混凝土構件、輕合金構件等製成,呈棚狀,有些兩端安裝有可開關的大型機庫門。因為其結構並不堅固的原因,簡易機堡同樣只能提供有限的防護能力(如機炮和小口徑火箭彈),當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絕火勢的蔓延。簡易機堡更大的意義在於可以使得戰機不受風雨影響,同時便於地勤人員對飛機進行維護保養。
4、加固機堡,均是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形狀有拉長的拱橋狀,也有棚狀等多種樣式。有些會在外面加以各種偽裝,或者安裝防爆門。因為結構堅固的原因,大部分常規武器很難對其達到毀傷作用。如海灣戰爭時期,伊軍修建的加固機堡甚至能抵抗1000磅雷射制導炸彈的攻擊,聯軍甚至往往需要使用2000磅炸彈或者專用鑽地彈才能確保對其摧毀。
打擊停機區域,首要問題依舊是對目標的定位。攻擊方要通過各種偵查手段掌握被攻擊方的停機區域位置、性質、停放規律等一系列特點,然後制定針對性的攻擊方案。露天或有隔離墩的停機坪,可以用集束炸彈進行覆蓋攻擊;簡易機庫目標較明顯,可以使用普通炸彈或者制導武器進行打擊;永固機堡一般經過偽裝,需要精確標定位置,可能的話甚至需要有先行潛入的地面人員使用雷射指示器進行照射指引。對永固機堡的攻擊因為需要動用重型炸彈或者鑽地彈的原因,單架飛機往往只能攜帶很少幾枚,所以可能需要出動大量攻擊機以保證充足的彈藥投放數;不過新一代的小直徑炸彈專門針對堅固目標進行了優化設計,可以確保單架戰機就能攜帶大量彈藥,因此大大降低了所需的出動數。
不過,因為對停機區域的攻擊並非阻止對方起飛的最佳方式,因此對停機區域的攻擊往往被放在封鎖跑道之後進行。
二、對支援設施的攻擊
機場的支援設施有很多,這裡指的主要是油庫。
機場的油庫一般採用半埋式的結構,使用防爆牆或者專門劃出的防爆區隔離開多個罐體,因此即使進行了精確位置標定,也很難通過僅投放幾枚彈藥的方式來摧毀之。
另一方面,即使固定油庫被擊毀,防禦方也可以通過使用軟式移動應急油囊來維持供油。一個能支持8機編隊正常作戰的移動應急油囊的展開只需要45分鐘,恢復供油的間隔只取決於向油囊中輸油的方式和速度。因此,一般情況下,攻方是很少選擇這種費力而低效的方式的。
三、封鎖跑道
對跑道的封鎖可謂是所有攻擊機場的方案中最有效的。同時,因為搶修速度的限制,攻擊跑道也能最大限度的延緩對方恢復空中戰力的速度。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跑道的結構,一般混凝土跑道的抗壓強度在42.2兆帕以上。攻擊跑道最好是使用專用的反跑道破壞彈藥,但常規炸彈同樣可以起到破壞作用。常規炸彈攻擊跑道時必須使用短延時引信,使得炸彈儘可能在鑽入跑道面之後再起爆,這樣能起到更好的毀傷作用。若延時過短或者使用無延時碰炸引信,往往只能產生很淺的彈坑,既難以阻止被攻擊方的飛機起飛,又便於修復。在攻擊跑道的時候,傳統的高阻炸彈效果往往比低阻炸彈更好,因為前者較鈍的彈首部分使得其不容易跳飛;若只有低阻炸彈可用,則最好在彈尖部分安裝阻力環。
反跑道炸彈是針對封鎖跑道的特殊需求而專門發展出的一種彈藥,其作用方式大同小異,都是首先擊穿堅硬的跑道表層,穿入基層或土基層之後再爆炸,以加強毀傷威力。區別於常規炸彈在接觸跑道上表面時所產生的敞坑破壞,反跑道炸彈所產生的可以稱為隱爆破壞。
根據爆炸發生的深度,跑道彈坑可以簡單分成三類:1型彈坑(淺層爆炸)的可見部分近似一個半球形,會有大量拋擲物以小塊向四周飛散;3型彈坑(深層爆炸)一般不產生較明顯的可見彈坑,但會在地表產生穿孔,穿孔下方形成壓縮空腔,產生少量拋擲物,並使得表層的混凝土出現徑向巨大的破裂或隆起;2型彈坑(中等深度爆炸)兼有1型和3型的某些特徵,彈坑呈圓錐形,底部為球狀,飛散物介於二者之間。可以看出,產生3型彈坑的時候,所造成的破壞最難修復,而反跑道炸彈的隱爆破壞所產生的的就是3型彈坑。
為了保證能穿入跑道深處之後再爆炸,反跑道炸彈一般都採用了靠火箭加速來提高穿透能力的方式,其結構也基本相同,都是前段為硬質穿甲部件、尾端安裝助推火箭和減速傘的長杆狀結構。投擲時,在接近地面的時候,尾端的減速傘會打開,降低速度的同時,也使得彈體能夠儘量垂直於地面以減小跳飛的可能性,然後火箭發動機點火,推動彈體穿透跑道面層,最後依靠延時引信起爆。
必須指出的是,對跑道的攻擊並不是簡單的丟下炸彈就可以完成的。封鎖跑道並不需要用炸彈將整條跑道全部轟炸一遍,對於一條長達兩三千米的跑道來說這既完全沒有必要又難以做到。正確的方式是將跑道切斷成三到五段,使得每段的長度都低於敵方戰機的最小起降窗口長度。若只打成兩段,有些機場依舊可以使用;
若打成五段以上則基本沒有必要,首先阻止敵方戰機的任務已經可以完成,其次這需要多次突擊才能達成目的,是對可用戰鬥架次的浪費。
對跑道的打法也有講究。使用普通炸彈攻擊跑道的時候,載機最好沿與跑道成45度角的方向進入並投放炸彈,使得投彈軌跡剛好跨過跑道上方。投彈的軌跡如果和跑道夾角過小,則有可能全部投在跑道平行線上;夾角過大則會導致對跑道的破壞段變短。實際上即使使用制導武器,攻擊規劃時也最好遵守這一規律。
使用常規炸彈或無制導反跑道武器的時候,載機需要掠過跑道上空,這就給防禦方提供了絕佳的攻擊機會。
常見的無制導反跑道武器有法國的BAP-100型反跑道炸彈、英國的內裝SG357反跑道子彈藥的JP233子彈藥布撒器、美國內裝BLU-106/B反跑道炸彈的GBU-98/B集束炸彈等,這些武器基本都有這個缺點。如英國在海灣戰爭中使用狂風攻擊機掛載JP233子彈藥布撒器對伊拉克機場實施攻擊的時候,就曾經被地面火力攻擊多架。因此,近年來攻擊方往往傾向於使用遠程布撒器或者巡航飛彈來攜帶反跑道子彈藥實施攻擊的方式。如美國的AGM-130B空射巡航飛彈就能攜帶15枚BLU-106/B反跑道炸彈和75枚HB876機場封鎖子彈藥。
機場封鎖子彈藥是一種近年來推出的新型機場封鎖彈藥,往往又被稱為區域封鎖子雷。以HB876式機場封鎖子彈藥為例,這是一種尺寸很小的子彈藥,直徑約10厘米,高約15厘米,重2.4千克。其帶有聚能裝藥和預製破片,可以通過傳感器感知靠近的人員或載具,也能依據預設時間定時起爆,對人員、輕/無裝甲車輛和起降階段的戰機都有很好的起降作用。機場封鎖子彈藥的出現使得對機場設施的搶修存在更大風險,也增加了恢復機場正常工作的難度。
前面我們一直提到「最小起降窗口」這個概念。最小起降窗口實際上指的是可供戰機安全起降的最小距離,不同的戰機「最小起降窗口」也有所不同。當然,討論最小起降窗口的時候還要考慮到戰機的主輪距和前主輪距。如美軍的F15戰機,其最小起飛滑跑距離是274米,最小著陸滑跑距離是869米,主輪距為2.75米,前主輪輪距為5.42米。這也就是說,為了保證一架F15戰鬥機能安全起降,至少需要有一條尺寸為1000米X20米的無彈坑帶。實際上F15起降時需要的無彈坑地帶比這個更大,因為很少有飛行員能在如此窄的地帶做高速滑行。作為對照,F16的最小起飛滑跑距離是533米,最小著陸滑跑距離是808米,主輪距是2.36米,前主輪距為4米;幻影2000的最小起飛滑跑距離是460米,最小著陸滑跑距離是646米,主輪距是3.4米。
如果考慮到機場封鎖子彈藥的存在,則對最小起降窗口的要求更高。參考飛機的起飛剖面,所清理出的起飛區域至少要保證飛機能爬升到450米的安全起飛高度以上,在這個範圍內不能存在任何感應式起爆彈藥,否則會對飛機的起降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