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濕熱是怎麼引起的?這些湯飲可有效緩解

2019-06-13     中醫三人行

肝膽濕熱證是指濕熱之邪蘊結肝膽,以致疏泄失職,氣機預滯的證候。肝膽濕熱的臨床表現有身熱發黃、目黃、身黃、尿黃,黃色鮮如橘皮色,口苦納呆,噁心嘔吐,腹脹腹痛,大便溏臭,或乾結難解,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或兼滑象。

肝膽濕熱是怎麼引起的?下面我們探討一下。

肝膽濕熱原因

1.外感濕熱之邪。多因夏熱多雨季節,感受濕邪,或久居濕地,濕邪由表入里,濕邪化熱,熏蒸於肝膽而成;或先受寒濕入侵,素稟陽盛之體,寒濕入里化熱,形成濕熱,蘊於肝膽。

2.飲食不節,饑飽無度,或食辛辣厚味,濕熱內蘊,郁於肝膽。

3.先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津液化成濕濁,濕郁成熱,波及肝膽,形成肝膽濕熱證。

肝膽濕熱治療

1.黃花菜瘦肉湯:黃花菜30克,精瘦肉60克,煮湯服。可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B型肝炎,中醫辨證屬肝膽濕熱者。

2.五汁飲:梨、荸薺(馬蹄)、藕、鮮蘆根各100克,麥冬50克。製法:上述五味洗凈去皮後,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絞汁飲用。有清熱解毒,生津止瀉功效,適用於慢性肝膽濕熱型。

3.黃花菜飲:黃花菜(干品)15克。製法是將黃花菜洗凈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飲。有清熱利尿,退黃疸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肝膽濕熱,急性黃疸型肝炎。

4.黃花菜粥:黃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適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熱涼血,消腫,利尿,止痛,明目,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慢肝屬肝膽濕熱型。

5.板藍根菊飲:板藍根30克,菊花晶2匙。板藍根加水煎湯,加入菊花晶飲用,每日1次。有清熱疏風,明目解毒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肝膽濕熱。

中醫三人行所發圖文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積極健康的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涉及治療需要,請聯繫中醫師診治指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d69-2sBmyVoG_1Zlp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