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療法這十種方法,讓你快速擺脫抑鬱症

2019-11-09     心理學說

本文選自"心理學說"的付費課程《十二周走出抑鬱症》專欄,本專欄共20章節,這是第11章節!如需購買全部課程,請先關注"心理學說"帳號,查看專欄《十二周走出抑鬱症》課程簡介。


關鍵詞:ABC模式、糾正認知扭曲的十種方法

我們知道當心情惡劣時,你會以負面的眼光看待問題。這些想法雖然和實際不符,但卻能使你情緒低落。阿爾伯特.埃利斯在理性情緒療法中(CBT)稱它為情緒的「A-B-C"模式。A代表「實際事件」,即真正發 生的情況。我們不妨假設這事件就是你離婚了。 B代表你對事件的「想法",這時你也許會想,「這都是我的錯。 我的家人和朋友會怎麼看我呢?」C代表「結果,包括你的心態和行為。你也許會難過,會覺得顏面盡失,於是你可能縮進自己的殼中不敢見人,然後產生自卑,你會覺得自己不配人愛。你的想法和看法影響了你的情緒:

「A" (實際事件 離婚)「B」(想法=「我一 無是處」)「C」(結果= 抑鬱)

你對事件的看法和想法造就了你的情緒。如果你的想法是,「 全是他的錯,他是個自私自利的混蛋」,那你可能會憤怒,心中充滿仇恨,而不是難過,感覺顏面盡失。

為幫助病人改變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認知治療師制定出了一些極其強大的方法。我會在這一章介紹我每天都需要在診所里運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堪稱「認知療法百寶箱」, 它可以幫助你戰勝無數負面思維和感受。因此,一定要認真學習!

糾正認知扭曲的十種方法

1. 找出認知扭曲。

寫下你的負面思維,看看裡面有十大認知扭曲中的哪幾種。這可以幫助你以一種更積極、更現實的眼光看待問題。

2.檢驗證據。

不要假設你的負面思維是事實,用真正的證據檢驗一下吧。舉例來說,如果你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那不妨列幾件你做過的成功的事。

3.雙重標準法。

不要用嚴厲、苛刻的方式貶低自己,如果朋友犯了類似的錯誤,你肯定會對他們說一些充滿同情的話,現在就像對朋友一樣對待自己吧。

4.試驗法。

不妨做試驗測試一下負面思維的可靠性。舉例來說,恐慌襲來時,你也許擔心自己會死於心臟病發作,這時你可以跑跑步或在幾段樓梯上跑上跑下。這可以證明你的心臟健康且強壯。

5.思考灰色地帶。

儘管這種方法聽起來有點乏味,但卻有立竿見影之效。不要用非此即彼的兩個極端來看待問題,不妨試試用0至100中間的數字來衡量事物。當現實與預期不符時,你可以將它視作部分成功,而不是100%的失敗。試試這種方法,也許你可以從中獲得不少啟發。

6.調查法。

向他人請教,以查證你的想法和心態是否現實。舉例來說,如果你認為公眾演講焦慮症是變態可恥的,那麼可以找幾個朋友請教,問問他們在發表講話之前會不會緊張。

7.定義術語。

當你給自己貼上「下等人」、「白痴」或「失敗者」的標籤時,不妨問問自己,「白痴』的定義是什麼?」一旦你發現這世上沒有「白痴」或「失敗者」這種東西時,你的心情會好很多。

8.語義法。

用感情色彩和情緒性較小的語言來取代專橫霸道的句式。這種方法對付「應該句式」尤其有效。不要對自己說「我不應該犯這個錯誤」,你應該說,「如果我不犯這個錯誤會更好。」

9.重新歸因。

不要自然而然地假設你是個「壞人」,並把問題的所有罪責都攬到自己頭上,此時不妨想想,思考一i下,是否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導致了這種結果?將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一個勁地責怪自己和沒完沒了地內疚。

10.成本效益分析。

將某種情緒(例如飛機晚點使你暴跳如雷)、某種負面思維(例如「不管我怎麼努力,最後總會把事情搞砸」)或某種行為模式(例如心情抑鬱時暴飲暴食或濫交)的好處和壞處列出來。你也可以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糾正某種自挫性思維(例如「我必須一直完美」)。

上面講了十種方法,你也許會疑感,方法有這麼多種,每一種方法應該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呢? 我認為,你首先應該做的始終都是「找出認知扭曲」。之後你會發現,某些方法對特定的認知扭曲極為有效。舉例來說,如果你負面思維中的認知扭曲是「非此即彼思維」那麼「 思考灰色地帶法」也許就能對症下藥。如果你的認知扭曲是「應該陳述」,那麼「語義法」 差不多就總能發揮神奇功效。如果你陷人了「情緒化推理」的陷阱,也許你會發現「檢驗證據法」很有幫助。

請記住,一般來說,任何一種認知法都可以用來反擊任何種負面思維,因此認知法和認知扭曲之間無固定搭配,運用時不必過於刻板。另外還請記住一點,有時一種認知法可以神奇地糾正某種負面思維,但它對另一種負面思維卻無能為力。決心和耐心至關重要。堅持就是勝利!


本文選自"心理學說"的付費課程《十二周走出抑鬱症》專欄,本專欄共20章節,這是第11章節!如需購買全部課程,請先關注"心理學說"帳號,查看專欄《十二周走出抑鬱症》課程簡介。

註:通過自助的形式治療抑鬱症,首先您必須是一名有足夠的「精神能量」來閱讀和思考的人。如果這都沒辦法做到,建議您及時求醫或私信作者諮詢其他治療抑鬱症的方法。

健康心理諮詢,找心理學說!心理學說:普及健康心理學,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蓬勃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Hs5UW4BMH2_cNUgSy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