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是河北「鎮省之寶」,不輸任何一件唐代碑刻,但作者至今未知

2023-06-16     書法網

原標題:此作是河北「鎮省之寶」,不輸任何一件唐代碑刻,但作者至今未知

此作是河北「鎮省之寶」,不輸任何一件唐代碑刻,但作者至今未知

河北省是我國的文物大省,有著數量驚人的寶貝,1968年對滿城漢墓的考古發掘,讓很多珍貴隨葬品重見天日。曾有人做過一項調查,評選出各省的「鎮省之寶」,河北省有三件一級文物高票當選,前兩件是該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而第三件名氣雖然弱一些,但卻是書法史上的傑作,它就是《龍藏寺碑》。

如果說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是最近這幾十年才火起來的,那這件《龍藏寺碑》已經火了接近1500年了。隋開皇六年(586年),此碑鐫刻完成,以楷書寫就,碑高3.15米,寬0.9米,厚0.29米,碑陽正文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陰題名楷書,共六截、三十行。碑額上寫「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此後便一直立於寺中,龍藏寺也就是今天的石家莊正定縣隆興寺。

此碑是由誰撰文、由誰書丹一直是個謎,《正定縣誌》認為是由張公禮撰並書,但也有專家認為並非張公禮所寫,可能是寺中僧人,或是智永的學生所寫,因此時至今日也無定論。《龍藏寺碑》自完成以來,影響了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歐陽修、楊守敬、康有為等歷代名家。

從宋代開始,就已經有人把它稱為「隋碑第一」了。近些年來出土的《董美人墓誌》《解方保墓誌》,都很難與之比肩。隋代只有短短37年,但它卻是楷書發展成熟至關重要的時期,正是「上承六代,下啟三唐」,從這件《龍藏寺碑》便能看出。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中是這樣評價它的:「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趙崡認為:「碑書遒勁,亦是歐、虞發源」;楊守敬則說:「正平沖和處似永興,婉麗遒媚處似河南,亦無信本險峭之態。」大家可以發現,《龍藏寺碑》楷書與虞世南、褚遂良的字多有相似,初唐四家接受隋楷的影響,又進一步影響盛唐名家如顏、柳。

《龍藏寺碑》秀朗細挺,在筆畫的處理上啟發了褚遂良和「二薛」,對比《雁塔聖教序》《倪寬贊》可以看出。我們以具體字為例,分析此碑。從「之」「寺」「孝」三字為例,點畫漸入漸出,寫作菱形短橫;橫畫、豎畫提按、粗細變化明顯、收筆見方,瘦硬中骨力豐沛,撇畫因為位置不同,也有了長短之分,這已經開唐楷「尚法」先河。

《龍藏寺碑》的捺畫處理,或細而有力、或方入尖收、或平入重出,筆法豐富,力求變化。此碑結字端正肅整,但絕非橫平豎直,而是平中寓險,通過橫畫、撇捺的傾斜和舒展開張,營造出字跡的動態美。

當代書法家崔寒柏認為,一部《龍藏寺碑》,細節之處比所有唐碑都要豐富,這並不是虛言,每個字都值得好好琢磨。

大家對《龍藏寺碑》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78493f155f9c89431958ed6b4feb9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