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余秀華再婚啟示錄:越過越好的女人,都不慣別人這種毛病!

2022-05-20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46歲余秀華再婚啟示錄:越過越好的女人,都不慣別人這種毛病!

直播預告

預約按鈕,預約直播

余秀華,近期備受「爭議」的詩人。

說爭議還是好聽的,更多的是嘲諷、羞辱和謾罵。

原因是,她跟90後男友楊櫧策拍了婚紗照,並且全程直播。

本來,兩個成年男女自願走在一起共同生活,不是什麼大事。

但偏偏,在某些「熱心」網友看來,成了帶壞社會風氣、傷風敗俗的不良作風。

有人譏諷余秀華年齡大,說兩人是祖孫戀。

有人直接人身攻擊,嘲笑她的身體缺陷。

某導演更是搬出了婦聯,說她挑戰公序良俗,帶偏帶壞青少年粉絲,必須封殺。

這些人批判了一陣子,見余秀華壓根不在意,又開始扒楊櫧策的過往經歷,力證男方品行差,余秀華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就是人品差,以後肯定特別慘。

以後如何誰都無法預知,但這究竟有什麼仇什麼怨,讓這些人見不得一個從苦難中掙脫的女人過好日子?

僅僅因為女方身有殘疾,大男方十幾歲,就不配得到幸福了?

被偏見裹挾的女性

余秀華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要不是死皮賴臉活著,早就死掉了。」

這話說的,是她的前半生。

因為自小腦癱,余秀華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也幹不了什麼重活。

為了生存,父母在她19歲那年,招了個上門女婿,大她12歲。

這段婚姻持續了將近20年,也折磨了余秀華將近20年。

她在前夫身上,絲毫感受不到愛、尊重和關心。用她的話說,還不如一朵花帶給自己的感受多。

下雨天她搖搖晃晃走在泥路上,前夫從來沒接她一次,也沒扶過一次。相反,看到余秀華摔倒了,還冷眼嘲笑。

前夫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他在家的日子,兩個人互相看不順眼「我老公看見我寫詩他覺得煩,我看見他坐在那裡我也覺得煩」。

如果只是這些,余秀華倒也還能忍,但就像她詩中形容的婚姻那樣:

在這人世間你有什麼,你說話不清楚,走路不穩。你這個狗屁不是的女人憑什麼,憑什麼不在我面前低聲下氣。」

前夫並沒有把她當成平等的人看待。

有一年,前夫帶著她去討要拖欠的800元工錢。前夫慫恿她,等老闆的車開出來,你就攔上去,你是殘疾人,他不敢撞你。

余秀華問,如果車真撞上來怎麼辦?

前夫沒說話。

這時,她明白了,自己一條命,在對方眼裡就值800塊錢。

余秀華多次想要離婚,但這想法從未實現過。

她的父母堅決反對她離婚:「你一個殘疾人還要離婚?」

她的前夫不同意:「成名了就要離婚,我這20年給人當奴隸了啊?」

言外之意,你得給足錢。

你看,余秀華再有才華,獲得再多認可,在她父母和前夫那裡,都比不上幾句閒言碎語,一筆早就算計好的錢財重要。

於是,在得到第一筆收入後,余秀華用15萬和一棟房子,了結了這段互相折磨的婚姻。

前夫得到了想要的錢,她得到了想要的自由。

但這,也成了某些人口中的罪狀,「有錢了就拋夫棄子」「道德敗壞毀三觀」……

這些人看不見她的苦難和折磨,眼裡只有偏見和規訓:

「又老又丑又殘疾的女人,怎麼不對丈夫感恩戴德,付出一切?」

「這樣的人不可能被正常男人愛!」

「又老又丑又殘疾的女人,怎麼不對丈夫感恩戴德,付出一切?」

「這樣的人不可能被正常男人愛!」

於是,當她說,任何關係的本質,就是有所圖。

他們說,看哪,老女人小男人之間沒有愛情,不為錢,誰跟她啊!

當兩個人互動時,她對著楊櫧策撒嬌。

他們說,看哪,小男人說「你該吃藥了」,男方父母看到這段肯定氣炸了。

她真的做錯什麼了嗎?

沒有。

僅僅是不符合這些人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物化女性的思維模式罷了。

被外界規訓的女性

在這些人眼裡,女性什麼樣?應該被如何對待?

前不久,脫口秀演員黃阿麗離婚了。

她的這段婚姻就是最好的寫照。

一開始,黃阿麗以為自己嫁了個大方帥氣的富二代。

誰知,男方為了保護財產,強迫她簽了一份婚前協議,裡邊詳細列出了她多大程度上不能依賴老公的財產。

也就是說,老公的錢跟她沒關係,但婚姻中的責任、家庭的義務她要如數承擔。

甚至婚後買房的前兩周,她才知道自己丈夫欠了7萬美元的外債。

本以為婚姻是自己的一條退路,結果反倒推著她拚命賺錢搞事業。

懷孕七個半月,她上台講脫口秀,一場站下來就是一個多小時。

她在婚姻和育兒中遭遇的不公和困境,就是她表演中的素材。

黃阿麗以為自己婚後除了操持家務,做做丈夫的賢內助就夠了,實際上還要承擔養家的壓力。

那7萬塊的債務,也是她後來幫忙還清的。

有了孩子後,付出的代價就更大了。

產後漏尿,她每天得穿著成人紙尿褲;母乳喂養,忍耐著身體被撕扯的疼痛。

而在這期間,還要繼續承擔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責任,不然就不是個合格的女人。

在黃阿麗承受身體、心理和經濟上的三重壓力時,她的丈夫就過得太輕鬆了。

陪妻子產檢,都能得到讚美「他太體貼了」;

偶爾給孩子換尿片,周圍人一聽就說「真了不起」;

住著妻子買的房、戴著妻子買的勞力士、用著妻子付費的寬頻,就能得到一句「支持妻子事業」。

陪妻子產檢,都能得到讚美「他太體貼了」;

偶爾給孩子換尿片,周圍人一聽就說「真了不起」;

住著妻子買的房、戴著妻子買的勞力士、用著妻子付費的寬頻,就能得到一句「支持妻子事業」。

而在妻兒真正需要他分擔責任的時候,他永遠在廁所里逃避現實,假裝看不見妻子的難處。

黃阿麗本想過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婚姻生活,到頭來才發現,主外的是自己,主內的也是自己。

而且,即便是這樣,她還是會習慣性地自省「會不會做過頭了」「感覺別人把我看成冰冷殘酷的工作狂媽媽」。

兩相對比之下,很容易就能發現,所謂「女性應該有的樣子」,在某些人眼裡,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是操持上下的忙碌,是符合外部定義的好妻子和好媽媽的形象。

至於女性本身的需求、自尊和價值,是不被看見的。

黃阿麗用了8年,才看清這些,她最終選擇了離婚。

諷刺的是,當她有了獨自生存的底氣,那份丈夫為了保護財產跟她簽的婚前協議,在離婚時,竟幫她保全了自己的財產。

就像她說的:「到頭來,我發現被迫簽署婚前協議,是我在人生中和職業生涯中發生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

逐漸覺醒的女性

在《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這本書中,提到這個世界分為A面和B面。

大多數男性處在A面:追求成功、以強為尊、創造社會價值……

只要你付出努力和勞動,就能獲得認可、尊重和回報。

而在B面,則是女性的困境:繁重的家務、懷孕生子、照顧老人孩子……

不管你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創造的價值都得不到相應的報酬,甚至被完全忽視。

曾經看過一個調解節目,一個妻子要離婚,丈夫不想離。

丈夫覺得莫名其妙:「就這麼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何至於拋下三個孩子鬧離婚啊!」

調解員問妻子,發生了什麼事讓她想離婚呢?

妻子說,之前家裡都是租房子住,她又上班又帶小孩,還要種菜,感覺非常累,想著買台洗衣機給自己省點力。

但需要在放洗衣機的位置安個插頭才能用,就讓丈夫抽空裝一下。

但是丈夫找了各種理由推脫,一會兒說自己工作忙,一會兒說線路不好不能安裝,甚至還說,我又沒有讓你用洗衣機洗衣服。

足足拖了半年,最後是妻子的父親幫忙裝上的。

妻子還說了一件事,他們租的房子有個閣樓,因為少塊玻璃一直漏雨,她想讓丈夫買塊玻璃安上。

但是丈夫回懟她,別人十幾年都能過,你過個幾年就不能過嗎?

事實是,丈夫幾乎天天不著家,他感受不到妻兒生活的不方便,想著讓房東去裝,這樣自己就能省下幾百上千塊錢。

後來實在是忍不了了,才自己安裝了玻璃,但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年。

而最嚴重的,還是丈夫當眾打了她。

因為她想騎電動車送閨蜜回家,找不到鑰匙,就讓兒子跟丈夫要,結果丈夫說自己不管,還諷刺妻子「你去包個車送人家回去呀」。

妻子說「關你什麼事」,丈夫就衝過來打了她。

這件事給妻子留下了深深的傷害,可在丈夫看來,自己並沒有打妻子,只是推了一下,在腿上輕輕拍了幾下。

而且要不是妻子惹自己生氣,自己也不會動手。

丈夫根本看不到妻子為這個家做的一切,他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要離婚的妻子簡直莫名其妙。

坦白說,我們都懂這個妻子為什麼想要離婚,負責調解的律師說了幾句一針見血的話:

「女方在婚姻中得不到丈夫任何一點在意,她都不敢去提大的要求,哪怕細枝末節小的要求,都得不到男方的重視。

所以,女方才會狠心說,我不考慮三個小孩。因為她已經壓抑到無暇顧及三個孩子,甚至寧願用其他的方式給孩子陪伴和照顧,也不想再讓自己受困於跟這個男人之間的婚姻中。」

「女方在婚姻中得不到丈夫任何一點在意,她都不敢去提大的要求,哪怕細枝末節小的要求,都得不到男方的重視。

所以,女方才會狠心說,我不考慮三個小孩。因為她已經壓抑到無暇顧及三個孩子,甚至寧願用其他的方式給孩子陪伴和照顧,也不想再讓自己受困於跟這個男人之間的婚姻中。」

任勞任怨、辛勤付出、默默忍受,這就是妻子呈現出的世界的B面。

惡性循環的是,處在B面的妻子越是對處在A面的丈夫失望,就越不會提出訴求,而B面什麼都不說,A面就更不會主動幫B面一起承擔並相互扶持。

說實話,很多女性就是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過完了一生。

但好在,如今的女性不再獨自忍耐,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覺醒,她們不再自我問責,而是選擇給自我精神鬆綁,選擇一種能被看見、被認可、被尊重的人生,不被他人所裹挾。

一生中陪伴自己最久的

就是你自己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余秀華。

選擇離開無愛且無法挽救的婚姻,錯了嗎?

選擇在更廣闊的世界裡尋找認可、表達愛,錯了嗎?

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坦然接受選擇的後果,錯了嗎?

女性的價值,不應該僅僅是作為妻子和媽媽的價值,首先必定是身為一個獨立的人,不附屬於任何關係的價值。

女性的需求,也不應該被貶低和壓制,將其工具化,達到為男性服務的目的。

在我們的一生中,陪伴我們最久的,就是自己。我們可以是妻子,可以是母親,可以為了牽掛的人全然付出,但我們首先是自己。

善待自己,擁抱自己,愛著自己,為自己而活。

「一個人無論男女,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愿努力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與你共勉。

女性的人生意義

不是依附於任何人

我們可以從一段關係中

獲得愛和關注

但不能把所有的愛和關注

投入到一段關係中

我們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空間

邀您加入7天好媽媽成長營

好好愛自己、愛伴侶、愛孩子

延伸閱讀

作者介紹

晴川,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編輯,育兒學習者、觀察者、分享者。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388d299a3de630b0985dd2053713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