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15元2條的「仰泳鱸魚」,到底能不能吃?

2022-05-09     廚房人類研究所

原標題:超市15元2條的「仰泳鱸魚」,到底能不能吃?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鱸魚,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可「仰泳鱸魚」,大家有聽說過嗎?

話說前幾天在廣東清遠,有一位小夥伴在逛超市的時候,忽然見到超市賣魚的地方,居然在賣仰泳鱸魚:

只見水缸裡面的鱸魚,仰面朝上,浮在水中。

一動不動的樣子,你都不知道它是在游泳呢,還是已經死了:

講道理,我還挺喜歡「仰泳鱸魚」這個名字的。

我覺得這老闆是真的高情商,快死的魚都能洗白成仰泳,這活該發達嘛。

那下一步,死魚是不是應該叫「睡覺鱸魚」了?

你以為我在口嗨?

還真有超市搞出了「睡覺鱸魚」…

細看這些魚,你甚至發現這一盆啥都有,就是沒鱸魚。

鱸魚:「我真的服了這群老6嗷」。

網友們也有很多看法。

有人覺得老闆會說話:

也有人覺得賣疑似「死魚」本來就是不對的行為:

拋開這些鱸魚的怪狀不說。

光看價格15元2條,其實就已經有點不正常

要知道,同樣是這家超市,同樣在這個水缸,在售賣普通鱸魚的時候,價格達到了13.9元一條

按照「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仰泳鱸魚不應該更貴一些嗎?

低廉的價格、詭異的泳姿,似乎都在告訴我們:

所謂的「仰泳鱸魚」問題很大,千萬別買。

而實際上,仰泳鱸魚可不僅僅只是這個超市的獨創。

在別的地方,也有很多「仰泳鱸魚」,在衝擊著我們的認知:

類似「仰泳鱸魚」這樣的「高情商起名」,在超市也有不少。

比如損壞的蘋果,就叫「受傷的小蘋果」

荒誕中透露出一絲可愛:

那麼有的小夥伴就要問了:

所謂的仰泳鱸魚,到底能吃嗎?

為什麼這麼多超市都敢頂著風險賣這種鱸魚?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鱸魚從養殖場到超市的「運輸過程」

我們平時吃的鱸魚,是原產美洲的大口黑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加州鱸」

它們隸屬於太陽魚目太陽魚科黑鱸屬,是嚴格意義上的溫水性淡水魚,因生長速度快,味道鮮美被廣泛飼養。

大口黑鱸分布圖

大口黑鱸成年個體耐受溫度範圍為15℃~36℃,最佳養殖溫度為24℃~30℃

這個是前提條件。

鱸魚本來在養殖場活得好好的,可一旦在4—9月份開始運輸,那麼問題就產生了。

首先,起網捕撈時,對於鱸魚的刺激會導致初步應激;

其次,運輸過程中溫差過大,以及環境突變,也會導致鱸魚的進一步應激反應;

最後,長距離長時間運輸時,魚箱內水體缺氧以及氨氮濃度增大,會讓鱸魚很不適應。

這三個原因,是讓部分鱸魚出現「仰泳」的罪魁禍首

而在冬春季節,溫度比較低,鱸魚代謝慢、耗氧低、應激也弱,因此損耗率也就比較低。

因此仰泳鱸魚一般會在夏天比較常見,其他季節少見。

那超市收到貨了,發現有些鱸魚「正在仰泳」,為了收回成本,他們就會選擇將這些仰泳鱸魚統一打折售賣

所以「仰泳鱸魚」就這麼誕生了。

清遠的涉事超市負責人也表示,這些仰泳鱸魚其實就是缺氧瀕死的鱸魚。

由於價格便宜,當天仰泳鱸魚就賣完了

如果有客人詢問的話,他們也會對仰泳鱸魚解釋清楚,來打消客人的疑慮。

綜上所述,會仰泳的鱸魚,不一定是死魚,充其量就是鱸魚中的「臨期食品」

但死魚,一定會仰泳。

所以我們在購買仰泳鱸魚的時候,一定要檢查清楚,這條鱸魚到底是死是活

如果還能動,還能吐泡泡,那就酌情購買。

如果已經死了,那就千萬別買了,吃了會生病的。

雖然仰泳鱸魚不一定是死魚,但商家也不是一點責任都沒有。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超市應該對臨近保質期商品,以及瀕臨死亡的生鮮食品進行明確告知

如果超市沒有盡到這種標註或告知的義務,則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存在一定的誤導,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並予以改正。

那有的小夥伴又要問了:

除了鱸魚會仰泳,還有別的魚會仰泳嗎?

別說,還真有!

有請反游貓魚出場!

反游貓魚並不是因為應激和缺氧而仰泳的。

它們在靜止和遊動的時候,都是腹部向上的,看起來就很躺平。

又因為它和貓一樣有鬍鬚,因此得名反游貓魚。

如今,因為仰泳鱸魚」躺平「、」挺屍「的特性,不少年輕人也開始以「仰泳鱸魚」自居。

大概就和前幾年自比「鹹魚」差不多吧。

但我也希望大家在玩梗的同時,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哦!

不然吃著吃著變噴射戰士就不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bfa29e0ca9ba8b80d0b97b64000da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