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慢性鼻竇炎(慢性鼻-鼻竇炎,CRS)是鼻腔和鼻竇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病程超過12周,症狀未完全緩解甚至加重。CRS臨床可分為慢性鼻竇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和慢性鼻竇炎伴有鼻息肉(CRSwNP),臨床症狀有鼻塞、黏性或黏膿性鼻涕、頭面部脹痛、嗅覺減退或喪失。CRS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疾病,其發病相關因素有解剖因素、纖毛運動障礙、變態反應、細菌、病毒、免疫缺陷、阿司匹林耐受不良、胃食管反流、遺傳學因素等。
1慢性鼻竇炎的治療藥
慢性鼻竇炎(CRS)治療藥主要是糖皮質激素、大環內酯類藥物、抗菌藥物、抗組胺藥物、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黏液溶解促排劑、減充血劑等。
表1 慢性鼻竇炎治療藥物
2慢性鼻竇炎的聯合用藥
(1)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吸入糖皮質激素:合併哮喘的CRS者,可聯用鼻噴和吸入糖皮質激素。
(2)抗菌藥物聯合鼻用糖皮質激素:抗菌藥物與鼻用糖皮質激素聯用治療急性鼻竇炎,可使症狀緩解更快。
(3)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鼻用減充血劑:鼻用減充血劑在緩解鼻塞症狀的同時使鼻道開放,有助於鼻用糖皮質激素髮揮治療作用,二者可短期聯用。
(4)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口服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伴有哮喘或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的難治性鼻竇炎者手術前後可選擇口服糖皮質激素,配合鼻用糖皮質激素。停用口服糖皮質激素後,可加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口服。
另外,短期口服糖皮質激素可迅速縮小鼻息肉體積,緩解臨床症狀,也稱「藥物性息肉切除」。《解讀2008年英國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鼻-鼻竇炎和鼻息肉診治指南》中指出:大的息肉需接受藥物息肉消除治療,即聯合口服和鼻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參考文獻:
[1] 中國慢性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9,54(2):81-94.
[2] 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年,昆明)[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3,48(2):92-94.
[3] 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8年,南昌)[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09,44(1):6-7.
[4] 兒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竇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2014年制訂)[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5,30(7):513.
[5] 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抗菌外作用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7):546-553.
[6] 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氣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5,38(10):725-726.
[7] 抗組胺H1受體藥在兒童常見過敏性疾病中應用的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8,33(3):161-168.
[8] 李全生等.變應性鼻炎臨床實踐指南: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推薦[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5,22(9):483-485.
[9] 口服H1抗組胺藥治療變應性鼻炎2018廣州共識[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2018,18(3):149-156.
[10] 上-下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聯合診療與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誌,2017,97(26):2005-2009.
[11] 張羅等.解讀英國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鼻-鼻竇炎和鼻息肉診治指南[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9,16(5):28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