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救援和情感都拍得與「我」有關,《我的人間煙火》是懂觀眾的

2023-07-20     影視獨舌

原標題:把救援和情感都拍得與「我」有關,《我的人間煙火》是懂觀眾的

2023年7月20日刊| 總第3302期

《我的人間煙火》是當下螢屏上的一個異類。

救援情感劇播了不少,但像《我的人間煙火》這樣,把救援戲拍得貼地飛行、險象環生的不多;愛情+雙行業的戲也不稀缺,但在消防員、醫生群像塑造上,兩手都抓、兩手都硬的不多;《我的人間煙火》的劇名,看起來遵循了同類劇集的造句習慣,但這裡的「我」和「人間煙火」並不只是指代劇中的男女主角,其中另有講究。

一口氣看到二十七集,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既能代入「我」,又能代入「人間煙火」。

代入「我」時,體驗的是久別重逢的浪漫愛情和「二次成長」帶來的情緒價值;代入「人間煙火」時,感知的是救援、醫療事業與你我的相關性,以及特殊行業劇能激活的社會效益。

為什麼是消防+醫療?

我看劇一直有邊看邊記筆記的習慣,看《我的人間煙火》記下來的筆記是近來最厚的一次。

其中,有關於消防、醫療的小常識。比如,在餐廳遇到火情,沒條件時可以用大罐可樂自製「滅火器」;比如,因為暴怒、焦慮導致的過度換氣綜合徵,一個塑料袋就可能緩解病情。

也有被震撼到的救災場景。比如,老居民樓著火時,消防員如何冒著巨大風險,從有幾十個煤氣罐的火場中救出被困群眾;比如,地震救災中,消防員和醫護工作者又是如何頂著巨大的身心壓力,面對接踵而至的傷亡與突發情況。

還有一些由《我的人間煙火》想到的經典劇集,比如港劇《烈火雄心》,美劇《911》《芝加哥烈焰》等……對比這些經典,就能發現《我的人間煙火》「雙行業」選點的精準。

身為消防員的男主角和急診外科醫生的女主角,之所以能再次擦出火花,與這兩個職業的特殊性有很大關係。消防+醫療是救援事業最重要的雙翼,這兩個職業都自帶驚險性和感染力,都要求信念感和犧牲精神,在救援中又需要嚴謹配合與高度默契,具有很大的戲劇發揮空間。

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將急救與消防隊伍整編,但按照國際發展大趨勢,一定程度的融合是必然。《我的人間煙火》以消防改制為背景,既寫救援實戰又寫日常訓練,同時還通過醫療隊進消防站「試點」的情節,讓消防和醫療兩個職業無縫融合。

這樣巧妙的選點,不僅體現了主創對這兩個行業的深入了解,也彰顯了故事結構的巧思。

當然,《我的人間煙火》之所以能讓消防、醫療兩個行業的戲都「落地」,靠的並不僅是選點巧,更重要的還是在大大小小救援戲上下的硬功夫。

在《我的人間煙火》里,我看到了國產救援情感劇中最可怕的火場險情,也見識到了最多樣的救援場景。

從火災表現的驚險程度來講,第一集的五芳街老居民區失火就給了觀眾迎面一擊。

密集擁狹的民居,亂停車輛阻塞的消防通道,電線亂搭的磚混與木質矮樓,灼熱的火舌和要命的濃煙,更別提各家廚房裡像定時炸彈一樣的液化氣罐……宋焰(楊洋 飾)和十里台的消防員們不僅要滅火,還要頂著烈焰逆行深入救援。看著畫面中可怖的火情和主角們熟練的救援操作,很容易恍惚,這還是拍戲嗎?真的不是火場真實記錄嗎?

從救援場景的多樣性來講,《我的人間煙火》也觸達到了製作上限。

小規模救援,有幼童墜窗事故救援、室內被困者解救、自殺干涉、落水車輛救援等;大型的則有深山驢友搜救、大巴車墜崖救援,以及表現難度極大的抗震救災綜合援助等……細數起來,小規模的救援《我的人間煙火》幾乎每集都有,而高難度救災則每三、四集一次。

毫不誇張地說,只要劇中消防救援站里的警鈴一響,觀眾的心就會猛地一揪。因為看完第一集就可以確認,《我的人間煙火》絕沒有把職業當做激發浪漫愛情的背景,它每次都會來真的。

「我」的成長,在職業也在愛情

講完職業背景,聊回男女主角。

《我的人間煙火》里的「我」,至少有兩重解讀空間。 一重,讓觀眾代入,感知自己所處的人間煙火都在被哪些可愛的人守護;一重指代男女主角,他們找到「人間煙火」的過程,也正是各自成長、再次相知的過程。

對宋焰來說,他的「人間煙火」既是一線消防救援工作要守護的百姓生活,也是與許沁之間久別重逢又障礙重重的愛情。

在前一方面,他不僅要堅守職業信念,站好消防救援的崗,還要講究方式方法,精進業務、團結隊伍。對宋焰這樣一個有極強正義感和使命感的人而言,消防救援的職業信念不成問題。他的職業成長,主要體現在如何鍛鍊新人、穩定隊伍,如何與不同風格的指導員配合,如何在救援實踐中學習運用新技術。

鍛鍊新人時,新隊員抱怨訓練標準太嚴格,他就自己出手操練,演示什麼叫精益求精。第一任指導員要調職時,他有情緒;新指導員蔣俊(王彥霖 飾)下基層和他搭檔時,他有偏見。但最終,都通過換位思考,消除了隔閡。在他的帶領下,十里台消防救援站成為業務尖兵,他也在一次次救援實踐中放下了執念,打開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

後一方面,他的成長主要體現在修補情感天平、打開心結,找回愛的能力。對於他來說,這一重成長似乎更難。

《我的人間煙火》中,久別重逢後的宋焰、許沁(王楚然 飾)情感升溫並不快,甚至幾經曲折。這並不是吊觀眾胃口,而是與宋焰被情感創傷重塑的性格有關。

他的確對初戀許沁念念不忘,但他也因為十年前的被迫分手,形成了親密關係中的迴避型人格。他對感情的態度是現實的,斷線十年且有門第之別的愛情,本就很難再續,所以他在重逢後的本能姿態是防禦。好在許沁的步步向前,一點點卸下了他的防備。一句「她來了,我要去接她」,啟動了宋焰這個人物在親密關係中的成長。

對許沁來說,成長就更複雜一點。她不僅要像宋焰一樣,找回愛的能力,還要完成職業倫理的修煉。

壓抑的成長氛圍養成了她冷感的性格,理性至上的家庭教育又讓她萬事謹慎小心。年輕時宋焰對她最大的吸引力,便是向她展示了無條件的愛和自由的可能性。她珍惜這份純粹愛情,因此在久別重逢後是更主動的那一個。

但在對待職業上,她就有些理性有餘、信念感不足了。

當醫生最初只是她追求情感自由的工具,她認真嚴謹、技術至上、願擔風險,卻少了些共情和安慰的能力。是在急診的歷練和一次次救援行動的磨礪中,她才逐漸意識到了這個職業的榮譽感,意識到這不是一個能用回報率、專業性衡量的職業。至此,她才完成了成長循環,與宋焰的價值觀區隔才徹底打通。

對於觀眾而言,溫柔的告白、浪漫的奔赴、甜蜜的親抱舉動,當然能提供情緒價值。但「糖」總歸是別人的。回味一部劇時,如果只有甜味,難免徒留空虛。而這種人人都要經歷的職業、親密關係成長,才是真正有相關性,能留下啟發和深意的刻寫。

「煙火」這樣在人間

最後還想聊聊《我的人間煙火》的話題性。

在如今的劇集創作中,話題性好像與熱搜體划上了等號,成了一個貶義詞。但實際上, 話題性換個說法,就是與普通人當下生活的相關性,就是觀眾的關心度。這並不是一種創作上的急功近利,而是與觀眾「對頻道」的方式。

救援情感劇也不例外,想要調動廣泛觀眾的追劇熱情,就要有切膚感。《我的人間煙火》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創新嘗試。它呈現的每個救援案例,幾乎都有在人性思辨上的開掘,都與社會熱點議題掛鉤。

比如,大巴車墜崖救援案中,幫助消防隊員救出全車乘客的英雄,卻是個被抓現行的渣男。這樣一個有道德污點的人,配不配被叫做英雄?或者說,為什麼這樣一個人,在危難關頭能迸發出如此大的奉獻精神?這都值得我們深思。

再比如,在一場民居火災救援中,消防員救下了一位被困中年男子。但這位男性睜眼後,第一句話竟然是「憑什麼救我」的質問。還有自殺干涉救援中,因為性騷擾和原生家庭問題輕生的年輕女性,被救出後因為燒傷又想尋死的主播……這些被救援對象的困境和痛苦,提醒著劇中的消防員也提醒著螢屏前的觀眾們,穿越人生之苦的複雜性。

還有消防工作中可能面對的黑惡勢力干涉。工廠發生火災事故,支隊負責火災原因調查,工廠老闆卻百般阻撓,甚至糾結黑幫毆打前來調查的幹事和消防員。

水火無情,消防員出生入死保萬家安寧,應該贏得的是尊重,但有時候就是會有讓人心寒的插曲。消防救援這份工作,榮譽總是與委屈並行,成就感也與犧牲交織。

與社會熱點掛鉤、於人性思辨上開掘,這樣的救援戲讓我們能夠確認,《我的人間煙火》拍的是與我有關的身邊人、身邊事。這樣的救援情感劇映照的,才不僅是男女主角的「人間煙火」,也是每個人的「人間煙火」。

文/鐵皮小鼓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342ce6e21a102c2dec8c58810c2de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