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續文替林黛玉寫了一副對聯,完全抄襲古人,看上去格格不入

2023-09-19     少讀紅樓

原標題:紅樓夢續文替林黛玉寫了一副對聯,完全抄襲古人,看上去格格不入

那窗是綠紗窗,窗外是千竿翠竹,翠竹之下,是沁芳閘的潺潺流水。綠水悠悠,日夜流,流不盡許多愁。到處是一片碧綠之色,所以即使撤去了舊敗的綠紗窗,那窗也還是終年一片碧綠之色,喚作綠窗,倒真是名副其實。有明月夜的晚上,這綠窗便分外靜謐美好。月光如海,這小小的一方綠窗,便是停泊在夜海里的一葉扁舟,靜靜停泊在大觀園的最深處,寂寂無語。

窗外綠如畫,綠窗人似花。觸目是磊磊圖書,這時候,對著一輪皓月,伴著一盞孤燈,大約是最適合讀一卷史記,讀一卷漢書,或者緩緩吟哦楊升庵的《廿一史彈詞》。古今多少事,都在一盞殘燈里,都在千頃萬頃月光中。

只可惜,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那靜靜躺在書里的古人,那些名垂青史的熟悉名字,我們只能藉由古人的文字,去觸摸,去想像,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理想追求,他們的落寞不甘。

如今,他們安靜躺在故紙堆里,不發一言,於今人而言,他們是抽象的,他們是深邃的,他們是隱沒在濛濛雲霧之中的,反而不如綠窗前,這一輪明月來得真實真切真心實意,給我們以實實在在的美麗與哀愁,幽思與冥想。

想來,續書作者對瀟湘館的生活環境是熟稔的,對黛玉獨對綠窗明月的孤寂與哀傷是感同身受的,更因此想像愛讀詩詞歌賦,架上磊磊是圖書的黛玉,也應當是熟讀且愛讀史記漢書之類的歷史書的。

書里第四十五回寫黛玉在秋雨之夜讀書,讀的是《樂府雜稿》:知寶釵不能來,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

這一回寫黛玉在燈下隨手拿了一本書,就是詩詞歌賦類,由此我們可以推測,黛玉平日裡最愛讀的書,大概還是偏於詩詞類。至於史書類,博覽群書的黛玉,一定也有所涉獵,但是若說黛玉嗜讀史書,甚至於在明月夜,綠窗下,也要讀一段史書,發一回思古之幽情,感嘆明月常在,古人已成空幻,倒不一定符合事實,符合黛玉的秉性志趣。

可是,續書作者可不管這些,於是,黛玉的瀟湘館,鎮日對著綠窗明月,耳聽潺潺流水,就不能每日價情思睡昏昏了,而要讀史書,發思古之幽情了。

寶玉走到裡間門口,看見新寫的一付紫墨色泥金雲龍箋的小對,上寫著:「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紅樓夢》第八十九回)

這副黛玉新寫的對聯,續書作者通過寶玉的眼睛,特意細細交代出來,個中更多寄託的,恐怕還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情趣以及續書作者對黛玉這個人物形象的想像與塑造。

如果我們將這副對聯輕輕看過,會想當然以為這副對聯是出於黛玉自撰,用以寄託個人志趣的。

其實不是。在前八十回里,不論是作詩還是聯句,黛玉都是表現優秀,常常獨占鰲頭的,可是,八十回後,黛玉好像才氣盡失了,就連在自己裡屋新寫一副對聯,也要直接從唐詩里抄。比如這句「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其實是出自唐朝詩人崔顥的《題沈隱侯八詠樓》:

梁日東陽守,為樓望越中。

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靜聞山狖,川長數塞鴻。

登臨白雲晚,流恨此遺風。

沈隱侯就是詩人沈約,他在出任東陽郡太守的時候,曾在金華當地建一樓,並於樓中作《八詠詩》,這座樓後來便喚作八詠樓。崔顥作此詩,不過是慨嘆樓前綠窗明月都在,可是古人沈約卻再不可見,空留此樓,獨對一輪明月。

不過,續作者在這裡特意安排黛玉在裡間,用紫墨色泥金雲龍箋寫此詩頷聯作小對,卻並非和崔顥直接相關,而是和才女程瓊有關。

程瓊是康熙年間人,大概於乾隆二年前後去世。程瓊之夫乃才子吳震生,夫婦二人著書立說,夫妻之情甚篤。程瓊生前極愛讀《牡丹亭》,還特意為《牡丹亭》作批註,又愛讀《廿一史彈詞》。成書於乾隆二年的《西青散記》卷四對夫婦二人之事記載甚詳。《西青散記》作者史震林和他們夫婦還是朋友。

據《西青散記》載:(程瓊)口熟楊升庵《廿一史彈詞》,綠窗紅燭之下,輒按拍歌之。自書名句為窗聯云:「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寫林黛玉偶然聽到《牡丹亭》里的名句,不覺如醉如痴,站立不住,林黛玉當然也是才女,不知續作者是否因此認定林黛玉是程瓊一類人,因此在續書里,讓林黛玉也學程瓊,還自寫同樣一副對聯。但是這種安排是不恰當的。

首先是瀟湘館的情境不合,程瓊是讀史書彈詞,按拍歌之,又書崔顥名句,黛玉忽然寫此小對,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其次,黛玉最不喜談功名利祿的話題,這裡卻發士大夫之感慨,殊覺與黛玉情性格格不入。最後,黛玉忽寫崔顥此聯,有何目的,寄何情趣,續書里也沒有任何交待,更是令人費解和突兀。

其實,此處續書作者的筆墨,是模仿《紅樓夢》第五回。只是,第五回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等對聯,都是作者自撰,而續書作者卻都是直接抄自前人詩句,且又不註明出處,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也是作者自撰。更重要的是,還與人物的秉性情趣不符合。此處的「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就是一例。同樣出於第八十九回的「瘦影正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則是抄自馮小青的《焚余草》詩。

不但對聯不合黛玉秉性情趣,第八十九回寫黛玉焚香寫經彈琴的日常生活,又照本宣科說了一大通教科書式的彈琴的話語,怎麼看都更像是一個封建士大夫的晚年隱逸生活,而不是才女林黛玉的閨閣生活。

「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單單就是這一副蹈襲前人的對聯,就讓我們再也看不到前八十回里黛玉的那份嬌嗔與可愛,活潑與靈動,對花對月的多愁與善感。

作者:午夢堂主,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5789dd7b41d63214af97025a8ef2f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