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雨水,轉眼就要迎來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春姑娘悄然而至,氣溫開始回升,今天我們就來教您春季應該如何順應規律,科學養生。
春季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1、起居要點
《黃帝內經》言:"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
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春季養生在起居方面的要點。
2、穴位按摩
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這裡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大穴:大敦、行間和太沖。
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外側的趾甲縫旁邊。"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症,揉"行間穴",就可以把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之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3、飲食法則
俗語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所以春季不防自製一些養生藥膳。藥膳一般宜採用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泄條達的藥物,配合相應的食物來調製,在選用藥物時應避免過於升散,也要避免過於寒涼。春季養生藥膳常用的藥物有:白芍、枸杞、川芎、黃芪等。配用的食物有:雞肉(蛋)、羊肉、豬肉、動物肝、筍、木耳、韭菜等。
文:中醫科 彭繼升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