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末。
你們有沒有發現,近兩年的水果茶風向有點奇怪呢?
從各個品牌發布的新品來看,添加進水果茶里的水果,不再只有我們熟悉的草莓檸檬。
還多了一些比較小眾的水果誒。
就拿今年來說,小眾水果「刺梨」還蠻受歡迎的。
先是書亦燒仙草推出了「刺梨檸檬柚」、「刺梨白月光」和「紅顏刺梨硃砂痣」。
緊接著,滬上阿姨也緊隨其後,推出了【超頂刺梨系列】。
系列裡有「超頂刺梨維C皇」、「刺檸加油柑」和「刺檸鴨屎香」。
從百度的數據上可以看到,果茶中使用刺梨的次數越多,關於刺梨的問題指數也在逐漸增長。
可以看得出來,大家對這個 「 新晉水果 」都很好奇。
刺梨,這個稱呼來自它果皮上密生的肉刺。
成熟的刺梨果實肉質脆嫩,維生素C含量很高,素有「 維C之王 」的稱號。
除了營養價值,刺梨還具有醫療價值,對於治療積食腹脹、痢疾、腸炎等都有促進作用。
連同刺梨一起出道的,還有我們大廣東的「芭樂」。
在廣東,芭樂有個通俗易懂的名字:番石榴。
一般來說,芭樂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淋上甘草汁,或是撒上酸梅粉。
芭樂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膳食纖維豐富,是年輕人「 減脂期的神仙水果 」。
在不知不覺中,顏值扛打的芭樂開始頻繁出現在奶茶店的新品中。
圖源:飲力實驗室
最先帶動芭樂的是喜茶。
2月中旬,喜茶推出兩款芭樂新品:「滿瓶芭樂葡」和「滿瓶芭樂養樂多」。
隨後,奈雪的茶、撻檸等茶飲品牌也相繼推出芭樂新品。
其中,最為火爆的是奈雪的茶。
其推出的「霸氣脆芒芭樂」一經上市,憑藉「 酸甜咸辣 」 四重口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嘗鮮打卡。
隨著「霸氣脆芒芭樂」熱度的攀升,「 人生第一杯酸辣水果茶 「 的話題也登上熱搜。
借著奈雪、喜茶等的名氣,小眾水果芭樂正式出圈。
這2個水果的爆火,讓人不免想起了去年火爆的「黃皮」和「油柑」。
先說說「黃皮」。
去年,喜茶一次性推出了兩款黃皮系列新品,多肉黃皮仙露主打冰沙,黃皮仙露則是方便攜帶。
新品主打北上廣深,僅開售三天就賣出近6萬杯,初戰告捷。
趁著熱度,喜茶直接將火爆的黃皮新品推廣至全國門店。
再者是「油柑」。
油柑素有「 竄稀神器 」之稱,在追求奶茶養生的時代也沒能逃過品牌的 「 魔爪 」 。
去年3月,奈雪的茶推出「霸氣玉油柑」,首戰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隨後,5月份,喜茶也連出三款油柑新品。
分別是「王榨油柑」、「 超清爽油柑椰」和中秋特調「滿月油柑美式」。
見此情景,樂樂茶也不甘示弱。
「油柑津津檸檬茶」緊隨其後。
三大奶茶品牌一齊發力,油柑的價格也被推了上去,銷量像走上坡一樣直線增長。
一番研究,我發現,各個奶茶品牌除了繼續延用蘋果、橘子、山楂等經典水果,也紛紛開始青睞於小眾水果。
究其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三點:
首先,經典保底,創新求鮮。
近兩年,喜茶、奈雪接連官宣降價,競爭情況僵持不下。
在推出新品方面,品牌們除了繼續使用經典的水果搭配留住老客戶,也需要來些新鮮的賣點來吸引新客戶。
人一成不變會失去吸引力,品牌若不更新也會失去競爭力。
為了在同類品牌中脫穎而出,各個品牌可謂是絞盡腦汁,頻出新品。
小眾水果在果茶中的使用,不同水果的搭配,口感方面也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對於品牌的宣傳也可以帶來一定的好處,總好過固步自封不是。
然後,小眾水果,吸引流量。
小眾水果之所以小眾,在於知道的人不多。
不論是粉嫩誘人的芭樂,還是表皮帶刺的刺梨,都自帶話題屬性。
當有一個奶茶品牌發掘小眾水果的優勢,流量帶來的效果會讓其他品牌也跟風效仿。
久而久之,小眾水果不再小眾,創新下的奶茶新品除了能給原本的粉絲一點新鮮感,也可以帶來一波新粉絲。
一舉兩得了屬於是。
最後,營養價值,自帶賣點。
現在的年輕人都開始追求 「 無糖、減脂 」 ,無糖飲料瘋狂更新,奶茶品牌們如果再不加把勁,對於粉絲的留存也不是件好事。
芭樂、刺梨等水果,雖然小眾,但勝在優質。
在追求養生的時代,這些水果本身含有的豐富營養便是一個很好的賣點。
只要稍加宣傳,便可以給新品來一波助力。
在喜茶、奈雪等奶茶品牌的帶動下,芭樂、刺梨、油柑等小眾水果可謂是 「 熬出頭 」 了。
而小眾水果的 「 出圈 」 ,一同享受的除了奶茶的狂熱粉絲們,還有那些種植小眾水果的農民。
在汕尾市的田墩村,在外務工九年的朱日耀回到家鄉,承包了土地開始種植油柑果樹。
由於油柑苦澀多渣,加上小眾鮮為人知,鄉里的油柑銷量不佳。
當時,油柑的市場價是每斤八毛錢,成本和收益差距過大。
朱日耀常常睡不好覺,想著如何把油柑的銷量和價格提上去。
後來,茶飲興起,水果茶開始使用油柑等小眾水果,田墩村的油柑也借勢 「 出圈 」 。
原先八毛錢的油柑隨著需求量的增加,漸漸漲到了每斤五十元。
隨著油柑的銷量提升,田墩村的諸多農戶都參與到油柑的種植當中。
以先富帶後富的形式,當地二百餘戶的農戶都走向了致富。
後來朱日耀接受採訪時,不無感激地表示:
「從沒見過某奶茶店老闆,但打心裡感謝他們。」
當然了,無論是開發多種小眾水果創新飲品,還是延用傳統水果搭配延續美味,都還是要以品質為主。
不然創新是創新了,新品的口味不得行,到頭來賠了夫人又折兵,就扎心了。
話雖如此,我還是很期待茶飲業的新品,不知道下一個出圈的 「 小眾水果 」 ,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