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風濕界的頭牌
折磨患者也折煞醫生!
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一旦患上這種病
雖不會直接致死
但長期疼痛讓人感覺生不如死
不及時有效治療
也可能導致嚴重殘疾
它就是——類風濕關節炎
它是風濕免疫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但是你真的了解這種病嗎?
在介紹今天的主角之前
我們先明確一個很多人會混淆的概念
風濕
VS
類風濕
一字之差 意義卻截然不同!
風濕
風濕免疫疾病的總稱,它包含的範圍很廣泛,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等多種疫病,都可以稱之為風濕病。
類風濕
是我們常說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簡稱,當然也是屬於廣大「風濕」疾病的一種。
疾病檔案
類風濕關節炎
發病率:約0.28%-0.36%
男女比例:1:3
發病年齡:30-50
發病機制:根據廣大臨床醫學專家及免疫學專家多年研究發現,導致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是——
對不起,仍未研究出成果!
關節炎的種類
1.以紅斑狼瘡為代表的非侵蝕性關節炎;
2.以類風濕關節炎為代表的侵蝕性關節炎;
3.以骨關節炎為代表的退行性關節炎;
4.以痛風為代表的代謝性關節炎。
幾種關節炎的症狀特點
類風濕關節炎危害嚴重
得了類風濕關節炎,不要總想著貼點膏藥、吃點消炎藥來拖一拖,請一定馬上去正規醫院就診,如果不能有效治療,關節就不只是腫痛那麼簡單了,後期可能引起骨質破壞、關節畸形甚至致殘!!!
受罪的還不只是關節,
肺部、心臟、皮膚都會受到牽連,
還可能產生骨質疏鬆、貧血、繼發感染等等各種症狀。
所以不要等到關節破壞、
全身各種難受了才後悔莫及!
類風濕關節炎重在早發現早治療!!
如何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診斷類風濕關節炎,除了典型症狀以外還應包括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如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X線、B超等等。
重要提醒!
類風濕因子檢查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一項重要指標,僅供臨床醫生參考。類風濕因子陽性並不表示您就會得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因子的高低與疾病的輕重緩急也並不直接相關。
如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四大原則!!!
早期治療:一旦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應儘早開始應用DMARDs藥物(江湖又名緩解病情抗風濕藥)治療,控制疾病進展。
聯合用藥:中度或重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考慮聯合兩種或以上緩解病情抗風濕藥,產生更好的療效。
個體化治療:結合每個患者的疾病特點、併發症、藥物療效、不良反應及經濟條件等多個因素,制定出最適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功能鍛鍊:在全身藥物治療的同時,別忘了對關節功能的鍛鍊,保持關節功能!
三大措施!!!
1.一般治療
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強調對照、止痛治療。當關節腫痛有所改善後,可以開始關節的功能鍛鍊(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此外,理療、外用藥對緩解關節症狀均有一定作用。
2.藥物治療
01
NSAIDs(非甾體類抗炎藥)
這類藥可緩解疼痛、局部炎症反應等症狀。常用的NSAIDs藥物如美洛昔康、雙氯芬酸、洛索洛芬、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
注意!!!
NSAIDs雖然能夠緩解大部分患者關節疼痛症狀,但不能控制疾病活動和進展,因此同時應加用DMARDs藥物(緩解病情抗風濕藥)治療。
02
DMARDs藥物(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一旦確診類風濕關節炎,DMARDs藥物得儘早使用。可有效延緩疾病進展,對患者預後有極大的幫助!
常見DMARDs藥物包括:
傳統DMARDs藥物(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羥氯喹、艾拉莫德等)
生物DMARDs藥物(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托珠單抗等)
靶向DMARDs藥物(托法替布)
03
糖皮質激素
首先要說明,糖皮質激素並非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常規用藥。對於重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或對NSAIDs治療反應欠佳的患者,或存在關節外症狀的患者,醫生可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並且若有可能,應在6個月內將激素減量甚至停用。
3.手術治療
存在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提高生活質量。當然,在任何情況下,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均不能替代內科治療!
*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蘇州市衛生健康委提醒您
道路千萬條,健康第一條
生活不規律,親人兩行淚
、
來源:邵逸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