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這麼一本小說,剛出版就引起了文壇的強烈反響,隨即登上各大暢銷榜。莫言、王家衛、陳坤、董卿都鼎力推薦。
這本小說叫《人生海海》,是麥家自《解密》《風聲》《暗算》等後,推出的長篇力作。在這本書中,他脫離此前素有的題材,回到故鄉,回去童年,講述了綽號為「上校」的男人傳奇的一生。
「人生海海」是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要書寫的,是人的命運沉浮。
正如演員陳坤所說:《人生海海》是一部跌宕精彩的小說,講述了一代英雄的起落沉浮,也是每個平凡人生的真實寫照。
人各有命,寫作則是作家的命運。《人生海海》歷時八年,經過無數修改打磨,如今才呈現在讀者眼前。與書中人物一樣,作家通過寫作也感悟了時光與命運的意義。
在一次分享活動上,董卿朗讀書中片段時不禁眼含熱淚。
那麼,《人生海海》究竟有什麼魅力?為什麼會得到眾多明星和讀者的厚愛?下面,就隨書單君去看一看吧。
上校的秘密
小說的背景設定在一個典型的江南山村,這裡叢山峻岭,山趕著山,望不到盡頭。村莊在群山中緊密地聚攏在一起,靠山貼水,屋密人稠。
與其它村莊一樣,人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不同的是,這裡有個怪人,有人管他叫「上校」,背後卻喊「太監」。
故事是以「我」——一個兒童的視角展開的。根據「我」的爺爺講,之所以叫那個男人「上校」,是因為他真的當過國民黨的上校,並且一度很是發達;而「太監」則是因為他「褲襠里的傢伙出了問題」,被閹了。
關於「被閹」的說法也有幾種:有人說上校是睡了長官的女人,受到懲罰;也有人說是他跟日本鬼子拚命時被刺中了。總之,就像上校這個人一樣,關於他的故事,風言風語從未斷過。
上校是村子裡的風雲人物,雖然神秘怪異,村人沒少背後說他閒話,但因為見過大世面,所以威望很高。村人有什麼難解之事,都會去找他。「我」的父親從小就跟上校要好,比鐵哥們還要鐵。但奇怪的是,「我」的爺爺卻對上校很不待見,每次上校來串門,都會把他轟出去。
上校的故事講也講不完。從他本人、爺爺和村人口中,「我」知道上校曾是軍醫,救過軍統的女特務,後被培養成臥底,潛伏上海,因叛徒出賣當了日本人的俘虜;鬼子投降後給解放軍首長做過手術,救了首長的命;解放後,他去了朝鮮戰場,成了模範……
不過,懸在「我」和村人心頭最大的困惑是:上校到底是不是「太監」?
很快,「文革」開始了。上校由於曾當過國民黨的官,被紅衛兵抓起來批鬥,關進了小黑屋,由一個綽號叫「小瞎子」的紅衛兵小頭目親自看守。有一天晚上,上校逃跑了,臨走前還割斷了「小瞎子」的舌頭、手筋與腳筋。
從以往的接觸中,人們知道上校並非殘暴的人,為何對「小瞎子」痛下毒手?「我」預感原因並不簡單。
緊接著,一個重磅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全村:上校非但不是太監,而且是雞姦犯!這是「小瞎子」託人寫出來貼大字報告訴村人的,那上面寫道:
我講太監是雞姦犯,是因為他小肚皮上刺著一行字:這混蛋是雞姦犯。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封閉的鄉村,這個指控比強姦犯更讓人覺得骯髒、下流。由於「我」的父親跟上校關係最好,於是也被村人看成是同犯。
「我」的爺爺因此一病不起,生命垂危。「我」這才隱約知道,爺爺一直擔心父親和上校有說不清的關係,這次的流言恰恰印證了猜測。如果是真,全家人都將在村子裡抬不起頭來。
直到老保長(舊制度鄉村裡的基層官員,功能類似警察)的突然登門,才解開了「我」的爺爺心裡的疙瘩。老保長說:上校的肚皮上確實有字,但不是雞姦犯,「小瞎子」是在造謠。
「我」偷聽了大人間的談話,從老保長口中,得知了上校人生中最隱秘的秘密。
隱痛之源
原來,上校講述他的人生經歷時,有一段被刻意抹去了。
一九四一年,上校帶年輕時的老保長到了上海。那個時候,上校名義上是開診所的醫生,實際上是軍統特務,診所是為了掩護身份。
他的頂頭上司是國民黨特務機關頭子戴笠的親信,一個漂亮的女特務,就是上校曾救過她命的那個。上校的任務是除鬼殺奸。
上校帶老保長到了一家高級妓院。他之所以領老保長來,是因為自己曾經跟老保長的女人有一腿,此番是為了彌補他。從一個妓女口中,老保長逐漸拼湊起上校的經歷。
這家妓院是老鴇專門為了提供給侵略者享樂所建,因此能夠接觸到一些日軍情報。為此,上校假扮成嫖客,經常上門。
沒曾想,他的下級被抓,出賣了組織,導致他也鋃鐺入獄。後來,由於老鴇的關係,他被一個日本高層的女漢奸看上,從獄中接出,淪為女漢奸的玩物。為了控制上校,她在他的肚皮刺了下流的話,還有自己的名字(至於是什麼話,以及女漢奸的身份,書單君這裡就不劇透了),並拍了照片。這樣一來,她就可以以上校的名譽作為要挾,讓他乖乖就範。
這就是上校不再碰女人、哪怕被人謠傳成「太監」也不反駁的原因——他不願意讓人知道肚皮上的秘密,因為他視名譽如生命。他也曾嘗試除掉字跡,卻限於當時的技術手段沒有成功。
上校殘忍對待「小瞎子」,是因為後者偷窺過他肚子上的字跡(其實沒看清楚,後來出於報復才汙衊上校為雞姦犯)。
「我」的爺爺知道後欣喜若狂,很快痊癒。他偷偷跟蹤兒子,得知上校的藏身地點,向公安局告了密,目的是讓官方澄清謠言,兒子不是「雞姦犯」。
誰知,告密之事敗露,「我」的家庭反遭滅頂之災。人們紛紛唾棄「我」的爺爺,說他是卑鄙小人,順便也孤立「我」的一家人。爺爺名譽全毀,接受不了,上吊自盡。「我」也被迫偷渡海外。
原本是為了維護家人的名譽,反而因名譽受損而死,爺爺的悲劇在於名譽坍塌,沒有顏面生存於世。
名譽不是兒戲
所謂「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名譽被敗壞,無異於奪人性命。可是,在當今社會,我們對他人的名譽卻經常視而不見。
比如前些日子自殺的兩位韓國影星崔雪莉和具荷拉,她倆生前都曾遭受過網絡暴力。她們發布在社交媒體的照片,底下經常有污言穢語。
網絡具有匿名性,同時也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由於沒有負擔,很多人在網上露出了本性,視他人的名譽如糞土,毫不顧忌。當然,有人會說,公眾人物掙的錢,有一半就是挨罵的。可是,這並不是為網絡暴力開脫的理由。
每個人都珍視自己的形象,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公眾人物,都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小說里,「我」的爺爺因名譽而死,上校痛苦一生,小瞎子也因此倒了大霉。當你隨便踐踏他人名譽之時,殊不知同時也丟掉了自己的名譽。因為,道德是名譽的基礎,丟了道德,所謂名譽也就脆弱不堪了,而沒有道德的社會是可怕的。
一個人的名譽被毀掉,有時就在一念之間。
前些日子,由於某檔節目,有一個叫「王晶晶」的女孩上了熱搜。
王晶晶是最早的網絡暴力受害者之一。她有個綽號叫「神女」,源於高中同學一句隨意的玩笑。有一天,兩個男生打架,把她的杯子撞到了。同桌女生說了一句:「這下你慘了,這個杯子三百萬呢,賠死你。」
沒想到這句玩笑話,伴隨了王晶晶此後的人生。
最初有好事者將這句話發到了貼吧上,很快經過網民的發酵,王晶晶變成了「一個杯子三百萬、年收入幾個億、男朋友不間斷、小學就整過容的,一個神奇的女子」,簡稱「神女」。
如同小說里,麥家生動地描寫了流言的傳播:
一時間全村人頓時興奮起來,嘈嘈起來,一傳十,十傳百,乾柴遇烈火一樣的,颱風吹沙塵一樣的,轉眼間家喻戶曉。
小說寫的是60年代的鄉村,卻與如今網絡流言並無分別。由於謠言,王晶晶被人攔住,打了十幾個巴掌;有人騙取她的裸照,發在網上。就連父母也說她:「為什麼他們不說別人,只說你?」
有句俗話「蒼蠅不叮無縫蛋」。可是,卻不知有多少人被這句話戕害,得不到幫助,只有嘲笑。王晶晶本是受害者,卻仿佛是罪人,說什麼都是錯的。她想過自殺,也被網友說成「作秀」。
流言的傳播是沒有理性可言的,它不會區分你是明星還是普通人,也不會分辨你是冤枉的還是罪有應得。最終,王晶晶拿起法律武器,狀告了傳播她謠言的高中學長,後者被拘捕三個月。
這場鬧劇里,沒有勝者。
名譽對於許多人來說大過生命。電影《無名之輩》里章宇飾演的劫匪,心心念念做江湖大盜,連警察都不放在眼裡,卻因為網友惡搞了他搶劫的監控視頻而痛哭流涕地喊道:「你們能夠把我抓起來,你們能夠槍斃我,可你們為何要非要惡搞我,非要羞辱我?」
當今,我們可以輕鬆地在各大社交媒體發表自己的言論,但越是輕易,就越要慎重。畢竟,無論是誰,名譽都不能被當做兒戲對待。
哲學家康德曾提出過一條「道德律令」,大致意思是:想要分辨一件事是否合乎道德,可以在心裡想它是否適用於每個人。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某種同理心:當我們做某事時,要先想想是否能接受別人對我們做同樣的事。
王晶晶在節目裡說:
當你們在傳我謠言的時候,不能夠證明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只能說明,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看重名譽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尊嚴,但不僅僅是自身的名譽,也包括他人。我們做出的每件事,即使別人不知道,但我們自己心裡是明明白白的。不珍惜他人名譽的人,對自己的名譽也不會真正看重,而這樣的心靈,註定是不美好的。
正如《人生海海》的作者麥家曾在微博上說的:
整容無法給你充滿喜悅的人生,法拉利也不會讓你被數百萬人敬仰。唯有打開點亮內在的美好,才能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圖源 |《無問東西》、《解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HYz-W4BMH2_cNUger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