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三伏天已經到了,喜歡養生的人都知道,在一年之中三伏天是養生最重要的時刻,因為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也是排毒祛濕最好的階段。
所以,在三伏天裡,很多人會選擇貼三伏貼來實現冬病夏治,強身健體。
那三伏貼究竟是治什麼的?哪些疾病適合貼三伏貼?貼三伏貼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本期《健康講堂》,我們邀請山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王健來跟大家一起聊聊三伏貼的那些事。
何謂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
冬病,是冬天容易發作或者加重的一類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風濕關節炎等疾病。
夏治,則是選擇在夏至後三伏天期間,通過中醫傳統方法,比如飲服湯劑,穴位貼敷,針刺拔罐,艾灸),來減少疾病在秋冬季的發作次數或減輕發作程度,甚至是不再發病。
何謂三伏貼?
三伏貼是中醫的一種穴位貼敷療法,運用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利用每年農曆夏季三伏對特定穴位進行貼敷,使藥物持續性刺激穴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
三伏貼除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外,也有獨特的預防作用,如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症,採取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之法,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伏貼適合哪些疾病?
「三伏貼」主要適用於反覆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可用於以反覆發作、冬季加重為臨床特點、中醫辨證為寒證的其他疾病。
肺系疾病:體虛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變應性鼻炎、反覆呼吸道感染;
心腦疾病:冠心病、腦血管病(證屬寒凝經脈者);
胃腸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證屬脾胃虛寒者);
婦科疾病:月經病(如月經不調、痛經 證屬寒凝胞宮者);
腎系疾病:慢性腎病(屬腎陽虛、陰寒過盛者);
風濕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證屬寒邪閉阻、肝腎虧虛者);
骨科疾病:頸椎病、腰椎病、退行性骨關節病變(證屬陰寒內盛、經脈瘀阻者)。
注意啦!三伏貼針對的是反覆發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是預防為主的治療措施,並非是立竿見影的治療方法,許多疾病需要連續治療3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見效。所以,患者要至少堅持貼3年。如果不願意長期堅持治療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風。
三伏貼不適合哪些疾病?
三伏貼不適合熱病、哮喘、慢性支氣管急性發作期、支氣管擴張症合併咳血、糖尿病、血液病、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愛滋病、結核病或其它傳染病者。因此,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是不能用三伏貼來治療的。
貼敷三伏貼需要注意什麼?
為了更好的達到治療效果。貼三伏貼的時候,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貼敷期間禁食生冷、海鮮、辛辣刺激食物。
2、貼敷藥物後注意局部防水。
3、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低過敏膠帶或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
4、小兒皮膚嬌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貼敷時間也不宜太長。
5、對於殘留在皮膚的藥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溫水、醫用酒精);
6、敷完藥6小時以後才可洗澡,但一定要用溫水。(皮膚破損者不宜洗浴)
7、局部皮膚潮紅、輕微紅腫、小水泡、微癢、燒灼感、色素沉著等情況,均為藥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處理。
8、應注意保持局部乾爽,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塗抹其他止癢藥品,防止對局部皮膚的進一步刺激。
另外,如果貼敷處有燒灼或針刺樣劇痛,難以忍受時,可提前揭去藥物,及時終止貼敷。
皮膚過敏可外塗抗過敏藥膏,若出現範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泡、瘙癢現象,應立即停藥,進行對症處理。出現全身性皮膚過敏症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
想了解更多專業疾病科普知識?歡迎關注「醫聯山東」微信公眾號。
醫聯山東由山東省醫師協會主導,與醫院信息系統實時互聯,提供山東省內各大醫院預約挂號、專家講堂、繳費充值、報告查詢等線上就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