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妮:立雪坐風 追蹤往哲——劉宗周資料彙編後記

2023-09-12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羅佳妮:立雪坐風 追蹤往哲——劉宗周資料彙編後記

自2023年3月9日苗懷明老師布置下「為家鄉明清文人作傳」這個大作業,至6月初,已有三個月了。時至今日,我終於懷著忐忑的心情寫下這份後記。

劉宗周畫像

確定作業的選題並沒有花多少時間。或許,換句話說,在知道本學期將成為苗老師的「小妖」並從上屆學長聽來他們的大作業要求的那一刻,我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選擇誰。

劉宗周,這個名字毫無猶豫地出現在我的心裡。對我而言,確定選題時唯一的顧慮便是劉宗周作為明末大儒,顯然學術界更關注他的思想研究,對其文學方面的研究稍有欠缺,那劉宗周能不能算得上是一位「文學作家」?

在經過與助教老師的商討,得到助教老師的肯定回復後,我滿懷激動甚至算得上是竊喜地,選擇了宗周先生。

和助教學姐商討選題的聊天記錄

但不出意料,對於「劉宗周在理學方面成就遠遠耀眼於他的文學成就」這一點,成為了我在整理過程中最痛苦的點。有關劉宗周思想方面的研究論著、論文比比皆是,而與文學相關的論述少得可憐。我該如何充實我的作業體量,同時又不做到「喧賓奪主」,凸顯出這是一門文學課的作業而不是哲學作業,成為了困擾我很久的問題。

為此,我先對目前的已有研究作了類型上的分類,整理出與劉宗周文學研究聯繫較為緊密的成果。這一類中,我還找到了一些在對其他文人作文學研究時提及劉宗周的文章並也將其歸入整理。

然後,我對這一類的每篇文章進行了閱讀,嘗試歸納每一篇文章的主要觀點、研究方向,並就自己淺薄的學識給出了一些評價。

在這些論文的閱讀過程中,我漸漸感知目前學術界對劉宗周文學方面的研究概況,也深刻體會到優秀論文與「注水」論文之間的差距來提醒自己注意。

最後,我將最大體量的有關劉宗周思想研究的論文進行了簡單整理,未作評述。而在研究論著方面,目前已出版的研究劉宗周的書籍幾乎全部是關於他的理學思想,亦或是他的人生經歷。

《劉宗周全集》

很無奈,但為了作業的體量,我還是將這些似乎與文學扯不上關係的研究列入了論著名錄之內。這也是開頭所言自己懷忐忑心情之緣由。

在痛苦地尋求資料之時,我也一遍又一遍問過自己:紹興文人那麼多,為什麼不選名氣更大、研究更多的徐渭等人,至少在研究成果上不用擔心匱乏。

但我總還是堅定地回答我自己,這份作業,我該選宗周先生。原因有很多,或許是出於發現自己同鄉同學未曾聽說劉宗周的驚訝,也或許是小學的讀書經歷一直深深影響我到現在——小學班主任魯老師教會我學習的方法,築成我之後求學長路的基石,當我離開小學,升入初中、高中,擔任學生幹部時,我都在模仿她曾經管理班級的模樣;數學戴老師則教會我溝通的重要性,告訴我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蕺山全貌

我對我小學老師們的感激是說不盡的,「蕺山」二字已深深烙入了我的骨血。故對於這位蕺山先生,我也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在。所以還是前言中提過的那句話:畢業於蕺小的我,或許也可忝稱自己是百年之後宗周先生的弟子。

為「老師」作傳,心中實有一股敬意,又有些莫名的驕傲。經歷三個月,整理出將近八萬字的《劉宗周資料彙編》,我承認在資料方面定有遺漏,但至少我覺得自己已經無愧於當初那份敬意與驕傲。

現在回想,整理過程中我也大有收穫。最大的驚喜,來源於5月12日在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的下午。

如果沒有這次大作業,我也不會特意去找圖書館老師取來藏於庫中的《劉蕺山先生集》,自然也無法見到那十二冊刻印精美的《劉蕺山先生集》。我還記得當時翻閱古籍時內心的驚嘆與驚喜:指尖划過有質感的紙面,古法印刻的字豎版繁體、工整清晰,這是我從未有過的讀書經歷。

作者設計劉宗周講座海報

而這次整理過程中,最大的感慨產生於翻閱姚名達先生編纂的《劉宗周年譜》時。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知人論世」的意義。

在整理劉宗周的年譜時,我仿佛用短短的一個多月走完了他的一生。我體會他幼年時外祖父、母親及老師對他的教誨;我感知他在考中進士後卻得知母親去世的大悲;我看著他在黑暗腐敗的朝廷中掙扎沉浮,在官場三起三落,寫下一封封「辭職書」;我感傷於他在明亡之後絕食二十多日而死的殺身成仁……

我一直覺得,劉宗周是個「矛盾體」。一方面,他不停地寫著辭職信,不願在朝為官;另一方面,從他寫的奏疏、他為民生頒布的法令、他的詩歌中,我都能體會到劉宗周始終以國家為重的感情。他見朝政失綱,便欲以擔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

蕺山書院

藍青在《論劉宗周的詩歌創作》中認為劉宗周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劇精神」,大致是恰當的,但相比聖人孔子,我認為宗周先生還是少了幾分執著。他在發現自己的政見無法得到施用、意識到朝廷的腐朽之後,便多次上疏欲辭官回家。

在這個層面上,宗周先生還是太「聽天命」了。但他其實也一直在糾結、在矛盾,否則也就不會有三入朝廷三次革職的經歷。這也是朝廷的無能一點點侵蝕了宗周先生心中的理想。

在這種體驗下,我也寫下《整理劉宗周生平有感》來記錄自己的第一時想法,對宗周先生作了吐槽,也對老師上課提出的觀點作了回應。另外,姚名達先生編寫年譜的認真嚴謹也讓我學到很多,史料的反覆考證、多方面資料的搜尋、全面信息的收入……都是我在感知前人治學經歷之後學習到的啟示。

《整理劉宗周生平有感》一文部分內容

如此細數,三個月的大作業完成過程,痛苦與收穫摻雜,不安與驚喜交錯,也當真是為我的大二學習生活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是2023年6月10日,回到三個月前,3月12日的我寫下「讀書十餘載,在大學重回小學起點,探溯自己學習生涯源頭的先賢,這是一種難得、奇妙的體驗;懷著敬意,希望我能如願完成這份作業」的文字。現在大作業已進尾聲,我想問問自己,我如願了嗎?

我想,我應該能算磕磕絆絆地完成願望了吧。劉宗周資料的整理是一次嘗試,說不定未來我還會進行更大體量、更加完善的資料整理工作,但這次的整理於我而言,真的有種「給自己經歷一個交代」的感覺。

作者設計大作業封面

現在,我「交代」完了自己的小學生活,我還需要給自己的未來一個交代。我思考良久,依舊願意用母校蕺山中心小學的校聯來勉勵自己。

茲山即劉子講學壇 望諸君立雪坐風追蹤往昔

此地是越王采蕺處 願吾儕臥薪嘗膽勵志前修

羅佳妮

2023年6月10日

寫於南大宿舍

修改於2023年暑假

劉宗周簡介

劉宗周書法

劉宗周,字起東(一曰啟東),初名憲章,宗周為其字也。萬曆六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水澄里。試童子時,納卷者誤以為字書,遂以今名進學校。後遷居蕺山下,自稱蕺山長、蕺山長者、蕺山長病夫宗周。據姚名達先生統計,劉宗周一生在仕版者六年有半,實際立朝僅四年,而被革職為民三次。吏部曾有書評宗周:「千秋閒氣,一代完人。世曰麒麟鳳凰,學者泰山北斗。」仕途之外,劉宗周立蕺山學派,創慎獨之說,所著輯為《劉子全書》《劉子全書遺編》。黃宗羲、陳確等著名學者均出其門下。

謝雨桐:聞君百年松風聲——莫友芝資料彙編序

李梓銘:看不見的藏書樓——金陵澹園藏書樓尋訪小記

陳思:阮葵生——勺湖一「俗人」

張一諾:共赴一場文學的浪漫之旅——南京大學2023年明清文學史課程總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f186babf00f5f2836ac627847ea77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