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抑鬱,我靠這「三個療法」走出了心魔,同時也突破了自己

2019-11-19     二級心理諮詢師阿秋

文/阿秋

戰勝抑鬱,我靠這「三個療法」走出了心魔,同時也突破了自己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人,不管在任何疾病面前,都是脆弱無比的。

在人的一生中,與疾病抗爭是我們人生旅途中很長的一部分時光,尤其是進入老年之後,疾病纏身乃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作為現代這個社會,人類不僅僅要面臨生理上的疾病,同時隨著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類在面臨生理疾病的同時,還要承受著或多或少的心理精神上的疾病。比如:「因為壓力大,而焦慮到睡不著覺的人,又或者長期焦慮而得不到緩解的人,最終導致焦慮症、抑鬱症爆發的人,在現在看來這類人,不在少數。

我們在面對這些疾病來臨的時候,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精神上的,其實都是可以通過我們後續努力地治療加之自己心態的調節,最終都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療愈效果。只要不是什麼晚期癌症和絕症,都是可以隨著我們心態的調節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做到了及時止損,最後都會慢慢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必然會發生的美好事情。因為我們要相信人體還有一套自我修復的強大機制。「而心態的樂觀與豁達」,將是修復身體的良藥,也是遏制疾病蔓延發展下去最好的天然藥物。

就拿抑鬱症來說吧!

抑鬱症作為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鬱症了。據不完全統計,光中國抑鬱症患者就達到了一億!

這是什麼概念?

意思就是說每14到1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抑鬱患者,可見抑鬱的人真的是太多了,既然它作為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如此的普遍,那麼為什麼你身邊沒有看見有這樣的人?在於抑鬱症其實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病人由於有病恥感的緣由,而被藏了起來的緣故。

患上抑鬱症的人大多數人都是有病恥感的,他們寧願說自己有其它生理上的毛病,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抑鬱症,因為他們擔心被人歧視或者當怪物看待,所以很多的顧慮在腦海里,而把自己深深的痛苦一面所掩藏了起來,但是往往這種顧慮的思維或者心理活動,其實對患者的恢復是很不利的。因為患者把自己的痛苦所遮掩了起來,那麼必然會導致自己活得更加的緊張和壓抑。

所以,我常常建議患者要順其自然地去看待自己的問題,不以己悲,而是去原諒自己、寬容自己如今的遭遇和患病的事情,這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即:我並非鼓勵患者要去大肆宣揚,而是以一顆順其自然、淡定的心去看待自己的病情,別人知道了就知道了,不知道也不刻意去說,只讓理解、關心你的人知道就可以了。這就是一種順其自然的心態去面對抑鬱症,所倡導的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理念。

有時,患者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反而換來的是一身輕。

事實上,只要患者坦然去面對,卸下包袱,就可以換來一身的輕鬆。這似乎就是一件很必然會成功的事情,越是看得開、看得遠、放下所有的顧慮和擔憂時,那麼就越是有利於病情恢復的。

當然在治療與療愈抑鬱症的階段,對於重度的還是首選藥物治療控制,有了藥物的基礎輔助之後,那麼患者就不會顯得如此的痛苦絕望了,待到症狀緩解了之後,那麼患者完全可以按照以下這三種思維療法,來幫助自己儘快脫離情緒心境低落、痛苦的苦海!

我自己本人就深有體會,在自己重度抑鬱症的時候,一是在藥物地幫助下,我逐步意識到了藥物的幫助只是一個基礎,對於我的情緒,軀體症狀的緩解,頂多也就起到了一半的作用,但是有了這一半的作用,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

畢竟抑鬱症的爆發,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心結打開、把陷入在負面的沼澤地里的思維給扭轉過來、糾正自己的認知系統等等,如果這些無法改造,那麼我們就一直會行使在痛苦的道路上。

而在改造自己之前,自我的覺悟、覺知、覺醒是幫助我們脫離困境最至關重要的拯救意識了,可以說,真正幫助我們脫離苦海,擺脫抑鬱症的,藥物固然很重要,但是核心、關鍵問題在我們自己身上。

舉個例子:「你在拉馬車,使勁地拉上坡,而藥物這時就好比推你一把的那個人而已」。

而接下來漫長的療愈道路,需要你去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只有全新地把自己塑造一回,那麼如此一來,你將可以真正地走向康復的大道。

那麼如何來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呢?

推薦所有抑鬱症患者都可以積極地來自我嘗試這三種思維的療法,可以說這三種療法,是迄今為止療愈抑鬱症最好的心理思維調整療法,只要你用心去掌握,真正去做一個覺醒過來的人,那麼你康復起來的願望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一種療法: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倡導的核心理念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如何來理解這句話?把這句話精簡下,意思就是說我們在面對抑鬱症時,雖然很痛苦,心境很低落與絕望,但是不管如何被它折磨、摧殘,首先我們要去接納它的到來,不去對抗,而是順應它下去,並積極地與它相處。

在相處中,帶著症狀去生活。即:該幹嘛幹嘛,幹不了就休息。

總之,就是不要被它所嚇到了,再怎麼痛苦,和它相處起來,在相處中順其自然,但這並非是消極,而是不去糾結它為什麼不走,為什麼不好,為什麼自己還那麼痛苦等等之問題,因為你越是去糾結和在意了,那麼你就越是痛苦不堪。

對於症狀的折磨,有時我們要像接納白天和黑夜一樣,這是宇宙界的規律,而抑鬱症的到來,亦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次考驗,它來了並非是壞事,而是讓我們有了更多時間來沉澱和思索自己的人生該何去何從了。

第二種療法;認知調整法。

抑鬱症時,在自己很痛苦的階段,我常常這樣來調整自己。

就是當我們特別悲觀的時候,情緒心境這時就會變得更加的低落和絕望,乃至痛苦不堪!

「那麼這時,我就會去審視自己的思維是不是又陷入到了一種負面悲觀的狀態里了?或者說自己在嚇唬自己,是不是這個病無法好了?自己就這樣殘廢下去了?」

當這些不好的念頭浮現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都是我們的思維和認知出了差錯,因為這個時候,我們滿腦子都是負面悲觀的思維和認知,甚至是錯誤的認知,偏離了正軌的認知。

而這樣的認知,一度會把我們拖下深淵,所以這時,我們在發現自己有這種負面思維和錯誤認知的時候,不是去立馬糾正它,而是先讓它順延下去,但是我們理智和清醒的意識,這時就要去發揮作用了,因為立馬糾正自己,可能會痛苦,而緩緩,過後再把自己從負面思維與錯誤認知中抽離出來看待自己的時候,那麼這時你就可以嘗試著去想想樂觀的事情,美好的事情,或者去積極暗示自己那些負面的思維與錯誤的認知,其實都是一種假象和病態的呈現罷了。

當你這樣試著去調整自己的時候,那麼你的認知就會得到一個理性的回歸,那麼你也就不會再繼續深陷下去了。

只要改變我們的認知,即看事物的角度,那麼我們的情緒就會得到大大的改變,其行為也是同步在發生改變的。悲觀的認知,帶來的是壞心情,其行為也會很消極;反之則反。

第三種療法;意識調整法。

意識調整法,其實跟認知調整法很相似,所謂的意識調整法,就是用自己大腦中的意念去控制自己,糾正自己。

因為在我們大腦里,意識往往會存在多個意識,有這個意識,也有那個意識。有時意識和意識之間同時都很強烈,那麼就會令人左右為難起來。而人,這時不知如何去抉擇或者相信哪個意識是對的,所以有時候,也會有失誤的時候。即:相信這個意識是對的,那個意識是錯誤的。

舉個例子:你的意識認為你抑鬱症好不了了,所以你就會一直不去努力且消沉下去;但是你其它意識又告訴你這個病可以好,因為很多人都康復了,而這時你就會很迷茫不知所措,因為你的意識是不確定性的,那麼你就會在這之間搖擺不定,時而樂觀,時而悲觀。

那麼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在調整自己的意識的時候,一定要用理性的思維且科學地去看待問題,比如:「抑鬱症,它經過正確科學地治療,確實能夠好,因為它不是什麼絕症、癌症之類的問題,就是心境悲觀絕望罷了。而戰勝它只不過把心態、思維、認知調整過來,那麼就能重見天日!」

當我們按照這樣的原理去分析的時候,它完全是可以經過各種努力療愈好來的。

用這種正確理性的思維、以及科學的角度去看待抑鬱症時,那麼你獲取的力量和能量就會愈加得強大起來,而意識也會隨著你的理性思維,而變得堅定樂觀起來。

總之,意識調整法,就是要我們努力積極地向著理性、正確地意識上去靠,那麼如此一來,我們的健康意識就會被自己堆砌起來,而變得越來越冷靜淡定和具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生活中的痛苦。

-end-

作者簡介

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知名情感導師、知名情感心理學作家、身心靈健康傳播者;著有新書《走出心魔》一本療愈焦慮抑鬱的靈魂書籍,陪你一起療愈。推薦學習療愈!早日走出黑暗!學習是獲得成長最快且最廉價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dG4g24BMH2_cNUgIV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