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掛羊頭賣狗肉」,賈府有這樣的子孫,不敗落才怪

2023-06-07     少讀紅樓

原標題:紅樓夢裡的「掛羊頭賣狗肉」,賈府有這樣的子孫,不敗落才怪

每每見到有讀者留言,對筆者引用程高本後四十回的文字頗不以為然——「80回以後的內容還能引用嗎?還能用來分析麼?」,云云。

其實不然。後四十回情節設計和文辭表達,固然難與前文相提並論,但是從單純的文學角度看,若說其一文不值、一無是處,報以不屑一顧的態度,恐怕也有失公允。

今天我們就從後四十回的第一回起頭,當個引子,當然主要還是前八十回的事情。

「見昔時金榮輩不見了幾個,又添了幾個小學生,都是些粗俗異常的。忽然想起秦鍾來,如今沒有一個做得伴說句知心話兒的,心上悽然不樂,卻不敢作聲,只是悶著看書」(第八十一回)。

這是很有力的一個呼應——同樣是上學,石兄的心氣比上一次天差地別,繼而一下子就讓我們回想起一樁「文不對題」的事情:寶玉上學。

「頑劣異常,不喜讀書」(第三回)如石兄者,那次突發性地「擇了後日一定上學」——「一定」,看樣子即使天上下刀子,這「學」也得上!

這莫名其妙、一反常態的積極性,是從天而降嗎?是突然開了竅,「好容易講四書似的才講過來了」?(第一百一十八回)都不是。據說是因為「有個伴讀的朋友,正好發憤」(第八回)。

仔細看看,天可憐見!原來問題的關鍵,是這朋友「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舉止風流」「怯怯羞羞有些女兒之態」,石兄登時「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由是者「自己心中又起了個呆想」(第七回)——至於想些什麼,就像曹公說的,「未見真切,此系疑案,不敢創纂」(第十五回)——於是這「學習」積極性,就毫無預兆地烈火逢油、噼里啪啦起來了。

還是身邊人明察秋毫。一直期盼寶玉好生讀書的襲人,在此刻卻是「悶悶的」。深知其中內幕的花大姐姐,「總別和他們玩鬧,碰見老爺不是玩的」「這就是我的意思,你好歹體諒些」——委委婉婉幾句話,就擊中了活龍的要害。

可惜,襲人雖然蘭心蕙質、洞若觀火,怎奈「寶玉終是個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隨心所欲」。

於是,「上學」的題目雖然堂皇,但這「文章」做起來卻實在是不堪——上得學去以後,這二位一個是「靦腆溫柔,未語先紅,怯怯羞羞」,一個是「賠身下氣,性情體貼,話語纏綿」,曹公把倆人的情態勾勒地栩栩如生,不但「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嫌疑之念」,連吾人讀者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了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此情此景,只可惜顰兒不得親眼得見。

這「博愛」的二位,再加上勞什子「香憐」「玉愛」,「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這「有個伴讀的朋友,正好發憤」(第八回)的「學」上得也著實令人噴飯。

在此之前,政老爺的一句話「你要再提『上學』兩個字,連我也羞死了」——政老爺是應該有點要羞死的意思,但是該羞死的真正原因,政老爺卻完全不知道。他雖然也知道「念了些流言混話在肚子裡,學了些精緻的淘氣」,但還是抱著希望——「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殊不知,這書念得可是大有深意,渾然與四書五經無關的。政老爺的這句話,實在是瞎貓死鼠、歪打正著,無意中擊中了這場「文不對題」的「上學」的要害!

其中,真正想著好好上學的人,根本不用立什麼「正好發憤」(第八回)的flag。當信誓旦旦「一定上學」者忙於深情款款、彩旗飄飄,結果捅婁子、惹麻煩,引發桃色新聞、暴力衝突的時候,人家照樣專心學習——一句「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良莠分明、高下立判。

(以上除專門註明外,均出自第九回)

這類「文不對題」的故事,曹公還給我們講過一些。比如說:「射箭訓練」。

「三品爵威烈將軍」(第十三回)珍大爺,真真有點名副其實的一鱗半爪——起碼會射箭。

這回他「請了各世家弟兄及諸富貴親友來較射」,而且還有獎懲機制——「白白的只管亂射,終無裨益,不但不能長進,而且壞了式樣,必須立個罰約,賭個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赦、政兩位文字輩大佬溯本求源,想起自家「在武蔭之屬」,於是積極支持,「命賈環、賈琮、寶玉、賈蘭等四人於飯後過來,跟著賈珍習射一回」。

但是事情很快就起變化了——「每日早飯後來射鵠子」,結果竟然引發了「每日輪流作晚飯之主」的安排,「天天宰豬割羊,屠鵝戮鴨」。但是,畢竟還有個射箭的表象,作為幌子。

接下來,連幌子也不要了——「以歇臂養力為由,晚間或抹抹骨牌,賭個酒東而已,至後漸次至錢」,接著「竟一日一日賭勝於射了,公然斗葉擲骰,放頭開局,夜賭起來」,而且還有諸如「其中有兩個十六七歲孌童以備奉酒的,都打扮的粉妝玉琢」等種種不堪情事,不一而足。

事情如何變得這般模樣?原來從根上就不正,射箭的「題目」後面是「近因居喪,每不得游頑曠盪,又不得觀優聞樂作遣。無聊之極,便生了個破悶之法」這麼個緣起,於是招來的就「皆繫世襲公子,人人家道豐富,且都在少年,正是鬥雞走狗,問柳評花的一干遊蕩紈絝」——這樣一乾貨色,還有什麼「文既誤矣,武事當亦該習」可言?

只是,當賈珍沉浸在「大家正添衣飲茶,換盞更酌之際」的陶醉之中時,「那邊又緊靠著祠堂」的「牆下有人長嘆之聲」,繼而又「只聽得一陣風聲,竟過牆去了」!一時間「風氣森森,比先更覺涼颯起來,月色慘澹,也不似先明朗。眾人都覺毛髮倒豎」!

當然,寧國公恨鐵不成鋼的嘆息,並不能阻止珍大爺「只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第二回),更不能妨礙他弄虛作假,把文不對題的事情說得花團錦簇,在溺愛無度的老太太面前吹捧「鳳凰蛋」的射箭技術「大長進了,不但樣式好,而且弓也長了一個力氣」。

其實,真正想著自家「在武蔭之屬」「武事當亦該習」的人,根本不用這些花架子,自己就會知道用功——在很久很久之前,石兄在大觀園內四處閒逛,「只見那邊山坡上兩隻小鹿箭也似的跑來,寶玉不解其意。正自納悶,只見賈蘭在後面拿著一張小弓追了下來,一見寶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裡呢?我只當出門去了』寶玉道:『你又淘氣了。好好的射他作什麼?』賈蘭笑道:『這會子不念書,閒著作什麼?所以演習演習騎射。』」(第二十六回)

(以上除專門註明外,均出自第七十五回)

我們總是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時強調主觀動機的重要性。兩個不大不小「文不對題」的例子擺在眼前,曹公已經把事情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希冀大家在日常生活林林總總之中,以曹公給的這個「課件」為啟示,擦亮眼睛、冷靜頭腦,明虛實、辨真偽,庶幾不負曹公一片苦心才是。

作者:風雨秋窗,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c9c5bc8f5205405fdc826caba404f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