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輩人去世家屬可不可以串門的問題,地方不同,習俗不同,家庭不同,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過去有親人去世,家屬不能去串門風俗分別是:有的地方是三朝(即三天)之內不允許串門,有的地方則是三七(即二十一天)之內不允許串門,有的地方是五七(即三十五天)之內,有的則是要滿了七七(即四十九天)才可以串門,還有的地方有百日之說,一百天後才可以串門。中國大部分地方有親人去世只講三朝之內不准串門。
所謂「三朝」,七七、百日之說,有的從出殯後的次日開始計算,有的從辦喪事開始計算,此段時期民間都稱為「熱孝」。民間有「熱孝不登門」的禁忌風俗。
如此,不同地方,在說法上也就不一樣了。在農村,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串門禁忌以「熱孝」為標準
「熱孝不登門」中的「孝」,人們認為,通常指孝子(有的地方連外嫁的女兒都不能算「熱孝」),即親兒子。侄子雖然在喪事期間也戴孝,但通常來說,喪事辦完後,侄子可以除孝,一般不會守孝,因此,不能算「熱孝」。還有一些平輩的人,按照傳統規矩,比亡者年紀小的同胞弟弟和妹妹也要戴孝,但是,喪事辦完後,也就除孝了,自然也不要守孝,也不能算是熱孝。
因此,沒有「熱孝」在身的人,是可以到鄰居家或親戚家串門。
二是串門禁忌以家庭為標準
通常來說,在農村,這種串門禁忌,按照家庭來說,即在一個鍋子吃飯,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家庭成員去世,不管是長輩還是平輩去世,從埋葬去世人後的次日算起,按本地習俗中規定的時間內,到別人家裡去串門,人家是不讓進的,即是闖進去了,人家也會老大不高興。但如果是已分了家兄弟姐妹等平輩去世,一般情況下都沒有這方面的講究了,分了家的家屬不在此忌諱之列。
不過,如果是父母去世,雖然兒子已經分家,但仍舊算是一家人,在當地風俗規定的時間內,也不允許到別人家串門。當然,這已不是平輩,而是父母,是另一回事了。
這裡順便講一講民間孝家也有兩大忌諱。
第一大忌諱是三朝內不能退還東西。在農村,白喜事一般都是村裡人幫忙,包括一些用具,如桌子、凳子、餐具等,都可以相互借用,這裡面是沒有忌諱的。只是在借了後退還時就有講究了。把去世人送葬後,孝家要將所借的東西必須在送葬那天退還清楚,否則要到三朝之後才能退還。既不能讓別人到家裡來拿,當然也不能自己家裡人去送。
第二大忌諱是孝家三年春節不寫紅對聯。在農村,如果是孝家守孝期是三年,因此,在春節期間,不允許家都燃放鞭炮,也不接受拜年。去世的人如是七十歲以下的,春節可不貼任何對聯,如貼對聯也只能貼白色的;如果是七十歲以上,稱古來稀,可以不貼對聯,也可貼對聯,如要貼對聯,絕對不能貼紅對聯,只能貼白對聯,表示家庭有孝在身。
在農村,關於孝家守孝期貼對聯,有一種傳統的說法是:「一白,二黃,三綠,四紅」,也就是第一年貼白紙對聯,第二年貼黃紙對聯,第三年貼綠紙對聯,三年後守孝期滿,第四年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可以貼紅紙對聯了。不過,也有一些地方只有一年的禁忌,第二年就可貼紅紙對聯了。這就是一鄉一俗吧。
總之,平輩人去世家屬可不可以串門的問題也好,各種忌諱也好,主要是看地方上所形成的傳統習俗,地方不同,講法也就不一樣。現在,除了一些農村地區還存這種忌諱外,中國大部分地方已不再講究了,或者說是越來越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