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找到你的玫瑰花;本真不可見:《小王子》的深層心理學分析

2022-10-08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羅翔:找到你的玫瑰花;本真不可見:《小王子》的深層心理學分析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狐狸告訴了小王子一個秘密:看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小王子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依然擁有小王子那顆清澈的心,去感恩與珍惜你的那朵玫瑰;如果你還在尋找,也祝福你能夠找到自己的玫瑰花,但請注意真正的愛是要用時間、真心、責任,用你的犧牲去守護的。——羅翔

找到你的玫瑰花——地球上有3億1100萬虛榮的人,其中包括我

原創|羅翔

來源|鳳凰網讀書

到底是《小王子》中具象的愛,還是《仲夏夜之夢》中抽象的愛, 更真實、更能讓人獲得最大的滿足和喜樂?我的想法是折中的愛。我們把愛投放在具體的個體身上,在他身上發現抽象意義的美好。你越為抽象感到動容,就越希望在你所愛的具體個體中升華這種抽象。

我非常喜歡聖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讀過很多次,每次看都有很多感觸。《小王子》是一本兒童文學,但也很適合成年人看。希望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年紀,都有一顆孩童般的心,能夠心中向善,保持好奇心、求知慾和對正義的渴慕。

遙遠星球 B612上的小王子,與美麗而驕傲的玫瑰吵架負氣出走,在各星球漫遊。在第一顆星球,他遇見了一位傲慢的國王;到了第二顆星球,他看見一個虛榮的人;第三顆星球上住著一個愛喝酒的人,他想用喝酒來忘記自己的羞愧,但他所羞愧的卻是愛喝酒這件事本身;第四顆星球上有一個只喜歡賺錢的生意人;第五顆星球的點燈人在不停地工作,每天忙得暈頭轉向;第六顆星球住著一位學者,他寫了許多的書。

「大人真是非常奇怪啊!」 在星球之間旅行的小王子這樣說道。

最後,小王子來到地球,地球上有111位國王,7000個地理學家,90萬個做生意的人,750萬個愛喝酒的人,3億1100萬虛榮的人,其中肯定也包括我。

地球涵蓋了之前六個星球上幾乎所有的人。當我讀到這裡時, 我總是覺得作者是不是在提醒我們,權力、知識、金錢、放縱、虛榮,都無法讓內心擁有真正的寧靜,它會讓你越來越孤獨,讓你自以為是地覺得是個大人?

在這七個星球里,小王子唯一願意交朋友的是點燈人。因為他覺得,點燈人是唯一不荒唐的人,這也許是因為點燈人那麼忙碌,卻不是為了自己。

小王子爬上了高山,他站在峰頂一眼就能看到地球上所有的人,他向世界說「你好」,但是聽到的只有回聲。

「你好,」他很有禮貌地說。

「你好……你好……你好……」迴音說。「你是誰?」小王子說。

「你是誰……你是誰……你是誰……」迴音說。

「做我的朋友吧,我很孤單,」他說。

「我很孤單……我很孤單……我很孤單……」迴音說。

大家是不是也經常有這樣的感覺, 朋友圈的朋友越來越多, 但是好像越來越孤獨,當你向身邊的人說「你好」,你聽到的卻只有回聲,他們只會重複他們說的話。

但在這時,小王子在一棵大樹下,遇到了一隻很漂亮的狐狸。

「來跟我玩吧,」小王子提議說,「我很難過……」

「我不能跟你玩,」狐狸說,「我沒有經過馴化。」

小王子疑惑地問狐狸:「『馴化』是什麼意思?」

狐狸這樣告訴他——

「這是常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的意思就是『創造關係』。」

「創造關係?」

「 是啊,」 狐狸說,「

「對我來說, 你無非是個孩子, 和其他成千上萬個孩子沒有什麼區別。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無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萬隻狐狸沒有什麼不同。但如果你馴化了我,那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真正的關係都需要投入時間,需要在芸芸眾生中找到一種固定的關係。所有的愛都是對具體人的愛,如果你生命中有5000多朵玫瑰花,當你站在高山之巔向它們表白時,你能聽到5000多個回聲說「我愛你」,但是你一定會感到孤獨。「但如果你馴化了我」,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我的生活很單調。我獵殺雞,人獵殺我。所有的雞都是相同的,所有的人也是相同的。我已經有點厭倦。但如果你馴化我,我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我將能夠辨別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別人的腳步聲會讓我躲到地下。而你的腳步聲就像音樂般美好,會讓我走出洞穴。還有,你看。你看到那片麥田嗎?我不吃麵包。小麥對我來說沒有用。麥田不會讓我想起什麼。這是很悲哀的!但你的頭髮是金色的。所以你來馴化我是很美好的事情!小麥也是金色的,到時它將會讓我想起你。我喜歡風吹過麥穗的聲音……」

狐狸久久地凝望著小王子。

小王子向狐狸詢問如何才能「馴化朋友」。

「你要非常有耐心。」狐狸說,「首先,你要在離我有點遠的地方坐下,就像這樣,坐在草地上。我會偷偷地看你,你不要說話。語言是誤解的根源。但你每天都要坐得離我更近一點……」

狐狸還告訴小王子一個秘密:

「看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說實話,我們這一生都在追逐看得見的東西,權力、金錢、名望……這些不可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滿足。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是要用心去感受的,正是你為你的玫瑰付出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是如此的重要。但你千萬不要忘記,你要永遠為你馴化的東西負責,你要為你的玫瑰負責。玫瑰花上是有刺的,它會刺痛你,經常讓你感到痛苦,但你還是要對它負責。

你說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玫瑰,為什麼要在這一朵玫瑰上投入全部感情,為什麼不能住到花園裡去?蘇格拉底說,人心中的慾念是一個篩子,篩子裝不滿水,無論多少東西都填滿不了人心,所以人的慾望一定要限定在一個具體的事情上,這樣你才會有真實的滿足感,否則你不可能有滿足感。

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人類似乎始終有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一種認為所有的愛都是基於某一個具體的個體,就像小王子說的,我們要在具體的個人身上投入我們的情感,投入我們的時間,通過儀式來馴化他,也讓他來馴化我們。

當然還有一種愛是抽象意義上的愛,覺得我愛的只是一個抽象的對象,是隨機的個體,如果在同時同地我碰到了另外一個人,我也會愛上他,就好像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張三愛上了李四,李四也愛上了張三,但是王五也愛上了張三,趙六又愛上了王五,愛得錯綜複雜。後來有張三和李四私奔,在森林裡面碰到一個小精靈。小精靈亂點鴛鴦譜,趁他們睡著偷偷滴了藥水,讓他們會永遠愛上看到的第一個人。結果整個局面更亂了。李四和王五都愛上了趙六,張三被所有人拋棄。小精靈還把一個人變成了驢頭,仙后居然還愛上了這個驢頭人身的人。

《仲夏夜之夢》提醒我們,我們的愛有時候經常飄忽不定,我們愛的似乎是抽象的對象。你在一個特殊的時間點愛上了他,但是你愛的其實不過是他的某種氣質,而這種氣質投射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你也會輕而易舉地愛上他。

於是問題就出現了,到底是《小王子》這種具象的愛,還是《仲夏夜之夢》那種抽象的愛, 更真實、更能讓人獲得最大的滿足和喜樂?

我的想法是折中的愛。我們把愛投放在具體的個體身上,但會在他身上發現抽象意義的美好。正是這種抽象意義的美好,讓你願意和具體的個體產生馴化關係。

當你馴化了一個具體的個體,你就要為你所馴化的對象負責。你越為抽象感到動容和美好,你就越希望在你所愛的具體個體中升華這種抽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愛中能夠體悟到抽象,我們在抽象的美中能夠更好地愛具體的個體。

如果你的愛是一種泛化的愛,有愛天下之人的大愛,但是你唯獨沒有對你身邊的人的愛,那是一種虛偽的愛,一種自戀的愛,一種偽善的愛。

小王子在玫瑰花中感到了他的責任,他的幸福,他的馴化。雖然所有的愛都是有痛苦的,但是同時他在對玫瑰花的愛中,升華了他的愛,他看到了愛的共相,看到了一種抽象的美好。玫瑰花一定會有刺,幸福和痛苦是不矛盾的,快樂和痛苦並不一定是反義詞,沒有痛苦作為參照,你就不會知道快樂有多麼彌足珍貴,很多時候都是痛並快樂著。

玫瑰花終究有一天會枯萎,朱顏老去、花瓣枯萎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換一種花呢?我想不是的,因為狐狸告訴了小王子,真正的愛,當你馴化了他,你要對他負責。所以,小王子告訴孤獨的飛行員:「無論是房子、星星還是沙漠,它們都是因為某種看不見的東西而美麗!」

玫瑰花是具體的、能看見的,但是美麗是抽象的、看不見的。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在具體的個體上覺察到看不見的美好和責任,所以一定要把我們的責任、我們的幸福放在具體的人身上。

星星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對旅行的人來說,星星是指路的嚮導,對有些人來說是細微的亮光,對學者來說是研究課題,對生意人來說是財富,但對所有這些人來說,星星是沉默的,只有你的星星和別人的不同。如果你愛上了一朵生長在某顆星球上的花,當你抬頭望著夜空,會感到很甜蜜,仿佛所有的星星都開滿了鮮花。

在芸芸眾生之中,我們被選擇在一個具體的個體身上投放我們的時間,通過各種儀式,我馴化了他,他也馴化了我,我們開始經營。在經營的過程中會被刺傷,會流淚,會痛苦。但是有一天我們愛上了風吹麥浪的聲音,我們看到了他的與眾不同,正是因為這種美好,我們願意為我們所馴服的對象負責。

小王子為了找回那朵玫瑰,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也許這是愛。單純慾望的滿足會讓人覺得無限的空虛,愛一定是在具體的個體身上投入你的感情,你的時間。

這個世界那麼大,那麼多的城市,但是有一個城市讓你覺得與眾不同,不就是因為那裡有愛的朋友嗎?你不會覺得完全陌生的城市很特殊,因為你跟它們沒有建立友誼,你跟它們沒有建立關係,你沒有馴服它們,它們也沒有馴服你。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依然擁有小王子那顆清澈的心,去感恩與珍惜你的那朵玫瑰;如果你還在尋找,也祝福你能夠找到自己的玫瑰花,但請注意真正的愛是要用時間、真心、責任,用你的犧牲去守護的。

(文中插圖來自:《小王子》,森雨漫/吳小鷺編繪、李繼宏譯,雲南美術出版社)

真正本質的東西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世界上最棒的童話——小王子教我們的六個關係課題

羅翔:人這一生,總要為某種超越人生的東西而活著

羅翔:讀書的四個維度和境界——不讀書當然愚蠢,但因為讀書而滋生出驕傲與傲慢更愚蠢

延伸閱讀——

本真不可見:《小王子》的

深層心理學分析

來源|第一哲學家圖片

作者|鹽粒

如果讓你推薦一本老少皆宜的溫暖之書,你會推薦哪一本?

相信聖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一定榜上有名。

插圖來自《小王子》電影截圖

大部分人很小的時候便讀過《小王子》這本童話,但這並不是一部稚子時期讀過、長大後就忘得煙消雲散的兒童讀物,而是一部令許多成人心心念念、哲思意味悠遠的永恆之書。

21世紀的成年人,為什麼依然愛著飄零動盪的20世紀寫就的《小王子》?

b612星球上每日蔓延的猴麵包樹,其實是人類無限膨脹的慾望?

為什麼大家只迷戀自己獨有的玫瑰,愛情到底還有幾多意味?

來自一隻狐狸的愛的馴養?想要製造羈絆,就要承擔流淚的風險?

關於這些問題,一千個人閱讀《小王子》就能獲得一千種答案。

真正讀懂《小王子》,沒那麼簡單。

但終歸不可否認的是:「《小王子》具有先知吶喊般的偉大價值。」

就像《小王子》原書中所描述的那樣:

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

其實,在選擇眼花繚亂、時代變化萬千的當下,我們每個人都是被困在外星球的小王子。只是,我們的很多本真不可見,蒙塵待洗。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不可摧毀的東西,等待著被喚醒。

這個觀點來自於一本智慧的小書《本真不可見:〈小王子〉的深層心理學分析》。如果你喜歡《小王子》,還對心理學感興趣,那這本書太適合躺在你的枕邊了。

《本真不可見:〈 小王子〉的深層心理學分析》

這是一部通俗心理學作品。作者數十年研讀聖埃克蘇佩里包括《小王子》在內的全部作品及私人信件,認為聖埃克蘇佩里是偉大的先知作家,《小王子》具有先知吶喊般的偉大價值;認為聖埃克蘇佩里的作品蘊含著諸多特徵,人們應當由此理解他,而不是將他奉若神明。

全書從心理學、社會學和宗教學角度進行解讀,勾勒出了迄今為止的研究文獻所不曾有過的聖埃克蘇佩里和「小王子」。

作者對《小王子》進行深層心理學分析的目的,是希望讀者借了解聖埃克蘇佩里著名童話故事中濃縮了的意象,將夢想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對照聖埃克蘇佩里和「小王子」,我們要思考的是在這個多重意義上非人性的時代,多大程度上還存在著或尚能存在希望。

作者簡介:【作者】歐根·德雷維爾曼(Eugen Drewermann),生於1940年6月20日,德國神學家、心理治療師、作家、和平活動家。著有《死亡的進步》《西方環境危機根源論》等。歐根·德雷維爾曼數十年對聖埃克蘇佩里及其作品《小王子》進行研究和分析,在歐美心理分析領域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譯者】楊勁,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副教授,上海市翻譯家協會會員。【校譯】寧宵宵,德語譯者,媒體從業者。

01

為什麼人人都愛小王子

血雨腥風、災難頻發的 20 世紀或許只有兩部文學作品堪稱標杆:弗蘭茨 ·卡夫卡的《城堡》和聖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小王子》和《城堡》是那個時代關於希望的正反互文!相比起《城堡》的迷茫絕望,大家愛《小王子》的理由,也許就在他給了我們純真無邪的愛和希望!

《小王子》,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最美的文學作品,已成為無數讀者生命中的核心故事,這一影響至今未曾減弱,在他們孤獨時提供精神庇護,在他們失望時給予慰藉,在他們寂寞時帶來希冀;在他們漫長一生的尋覓與嚮往之路上,充當不可或缺的良伴;當他們置身於日益冷漠的世界中,這本哀而不傷的書,仿佛一塊充滿理解的溫暖之地。

是對已逝童年的永恆懷戀使得《小王子》如此給人安慰、令人眷戀嗎?

確實如此,卻又不止於此。

《本真不可見:〈 小王子〉的深層心理學分析》談到《小王子》以藝術手法諷刺性地擺脫「大人們」瘋狂的心理控制和充滿強制性的世界觀——面對人性荒漠,人們終於可以深吸一口氣,拒絕踏入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小王子》一定程度上能夠重建人們對愛情無條件忠誠的信賴;它昭示並代表著一個為彼此付出努力和承擔責任的世界,展現了愛的關聯狀態,即便死亡也無法將它降服——它是一曲關於情誼與陪伴的頌歌,充滿單純和美麗得令人心醉的意象。

當我們置身於迷茫搖晃的時代、日益冷漠的世界、乾涸無邊的人性荒漠中,哀而不傷的《小王子》,仿佛一塊充滿理解的溫暖之地。很大程度上,《小王子》重建了現代人對愛情無條件忠誠的信賴和希望,我們依然渴望關於一朵獨有玫瑰的愛,我們依然希翼理想情感關係的存在……

02

讀懂前所未有的「小王子」

如果你喜歡《小王子》,你應該讀這本《本真不可見》。

《本真不可見》打開了童話詩人和他內心的世界,幫助我們從一個非常不同但卻相當合理的角度來看待《小王子》和它的作者聖埃蘇佩里。

歐根·德雷維爾曼數十年對聖埃克蘇佩里及《小王子》進行研究和分析,在歐美心理分析領域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從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的角度探究和闡釋「小王子」的深層意象,解讀和分析聖埃克蘇佩里,將對《小王子》及聖埃克蘇佩里的分析推廣到了大眾閱讀層面。勾勒出了迄今為止研究文獻未曾有過的聖埃克蘇佩里和「小王子」。

歐根·德雷維爾曼認為試圖詮釋《小王子》的人,容易變身為「猴麵包樹」。「猴麵包樹」在書中是這樣的含義 :它因妄自尊大和身形巨大而摧毀了整顆充滿幸福的秘密星球,它的深根鑿穿了孩子們的世界,攪亂了夢想,它永不饜足的慾望蔓延擠占了所有的空間,擠走了玫瑰可以生長的沃土。

任何闡釋不都是在扼殺文學語言嗎?深層心理學闡釋尤其如此。它剝奪了文學語言的直接性,代之以反思;它剝奪了文學語言的溫暖和情感的深沉,代之以推斷與抽象組成的概念式思考 ;它剝奪了高度象徵意義的整體,而將之消解在分析與碎片中。

「因為你若想理解人們,就不可聽其所言。」

比如,當小王子邂逅火紅小狐狸時,狐狸對他說:

對我來說,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萬個小男孩一樣沒有什麼兩樣。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也只是一隻狐狸,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狐狸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對我來說,你就是我的世界裡獨一無二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你的世界裡的唯一了。

《本真不可見》里談到,聖埃蘇佩里把他的哲思放在狐狸和小王子的對話里。

從愛的馴養到關於一朵玫瑰的獨特之處,小王子逐漸清晰了b612星球上那朵帶刺卻又嬌弱的玫瑰對自己的意味:

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虛的。沒有人能為你們去死。當然囉,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可是,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不過,《本真不可見》特別指出,狐狸所言「是你為玫瑰耗掉的時間,使她變得如此重要」固然沒錯,但玫瑰價值並不取決於為之付出但辛勞與犧牲——正好相反,因為愛誰才為誰付出。只有愛,才能用心看見對方真正的獨特價值,並幫助所愛充分地展現本真!

說到底,這不僅是一本解讀《小王子》和其作者聖埃克蘇佩里的書,也是一本幫助我們發現自我的書。

03

每個現代人都是被困在外星球的小王子

你知道嗎?在小王子遊歷的宇宙里有幾種「大人」,組成了這個奇怪的世界。

有在孤獨狹窄星球上生活的「國王」,他害怕毫無權力、 虛無輕飄和完全的無足輕重。

有「愛慕虛榮者」,無法認可自己,最害怕的是遭人唾棄、被人鄙視,終其一身苦苦尋覓他人的認可。

有「酗酒者」,缺乏自制力地一心只想忘記和抹殺自己,陷入無可規避的消沉所形成的自殺式鏈條。

有「賺錢上癮者」,時時刻刻擔心窮途末路、無所依恃,充滿對物質財富的無盡渴求。

有「點燈者」,不敢違背外界所下的命令,恐懼自由、懼怕混亂、逃避自己,傻且殘酷地「恪盡職守」。

有「地理學家」,他害怕現實,害怕深沉的情感、澎湃的熱情和廣闊的嚮往,不能錯過任何訊息,卻不願踏入真正的生活和世界……

在所有這些自我殉道者身上我們不難看到:「這些大人都缺乏對話的能力,心靈孤立,在自戀中畫地為牢,這一切都屬於絕對狀態……」

我們都知道,大人是被構建的人,某種程度而言,社會化是對天然人、理想人的入侵。如何重返童真,回到人性水源充沛的地方呢?

這就是《小王子》想說的,也是《本真不可見》里著重闡述的。

「小王子」在星球之旅中步入的地球人滿為患,全是 「成年人」,與此同時,或正因如此,它是一片沙漠,是孤獨之地。這裡的山脈鹽塊結痂 ,人聲迴蕩,淪為孤 獨的單調聲響 —這並非生命之地,而是死亡之谷。

《小王子》里說地球是一片人滿為患的死亡之谷,真的是這樣悲觀嗎?

其實,每個現代人都是被困在外星球的小王子。只是,我們的很多本真不可見,蒙塵待洗。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不可摧毀的東西,等待著被喚醒。

童話和現代人的精神世界緊密相聯,《小王子》里,有關於善惡的區別,人類的權利,具有宗教意象的世界觀。

正如小王子最後堅持回到那個孤獨的B612星球,他說:「我對我的玫瑰有責任。」

於是,在響尾蛇的幫助下,小王子穿越了生死線,至此,小說《小王子》也戛然而止。這個結尾是耐人尋味的。將聖埃克蘇佩里的想要表達的生命情感、世界觀以及關於愛和死亡的詩意推到極致。

小王子死了嗎?小王子回去了嗎?小王子還會重返地球嗎?

不知道。

《本真不可見》里強調,就是這樣的結局,讓我們明白:只有愛能讓人知道,身體不過是更大的生命的外在軀殼、皮囊和容器而已。

小王子的離去並非預示著不朽,僅僅昭示著一種可能性——不要忘記關於本真人性的夢想,無論遭遇多少失敗、困苦和艱澀,也不要背叛愛的價值。

《本真不可見》緊扣人性和現代人精神困境,通過童話的啟示讓我們迷思的部分——關於愛和被愛的全部秘密。

而這秘密,每個打開這本書的人,都會獲得自己心愛的小王子和他帶給自己的答案。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或加【守望新教育】編輯:qdc0828 微信。非常勿擾!加微信時需說明個人尊姓大名、單位和身份。)

朱永新獲得2022年一丹獎——新教育之光,點燃教師以教育家情懷育人的聖火

朱永新:未來,我們應該學什麼?培養什麼樣的時代新人?

向美而行: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或加【守望新教育】編輯:qdc0828 微信。非常勿擾!加微信時需說明個人尊姓大名、單位和身份。)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086fb2c343adad23caeaee3485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