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三國演義》

2023-06-25     胡月芳

原標題:記憶中的《三國演義》

我不能算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但是遇到特別有眼緣的書還是會痴迷地把它讀下來。

比如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建議讀四大名著,就買來了原著,酣暢淋漓的情節是那樣吸引年輕的我,很快就讀了兩遍。後來還聽過單田芳先生的《三國演義》評書,看過老版本的《三國演義》電視劇。

《三國演義》雖然是本具有虛構情節的小說,但是和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如同飲水平淡無味的《三國志》相比,更加栩栩如生,引人入勝。作者用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實在是讓人有一種沉浸式的感受,很過癮。

這小說具有較強的哲學性,比如「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敗走華容道」這些故事體現出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為人之道。

當我而立之年後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其中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他的非凡才智展露無遺。可他看起來神一樣的操作實際上卻並非神仙,比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技不如人的凡夫俗子。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應該換位想想,就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任何人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落千丈。

相反,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施,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心態是多麼的重要!應理智地控制情緒,而不是意氣用事。

讀了這本書,會引起自己深深地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那怎樣對待呢?

俗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要因為別人不如自己,而輕視別人;人各有長處,應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謙虛使人謹慎,而驕傲則會導致著無知的狂妄。

這是一本百讀不厭的名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fc70bfefa88cbc84673cdc1ec27ab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