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日本關西中部的岡山縣,坐擁瀨戶內海大小合計約90個島嶼,自然風景優美,氣候溫暖,擁有「晴天王國」之美譽。其東北部的美作市因為「美作三湯」,是日本有名的溫泉鄉。
距離美作市約半小時車程的上山地區地形崎嶇,在奈良時代,是由8300塊梯田組成的。隨著農村人口銳減,梯田漸漸荒蕪,雜草叢生,至1980年前後,昔日的面影已毫無蹤跡可尋。
2010年,非營利組織英田上山梯田團的成員西口和雄帶頭,搬進了山里。至2015年年末,這裡住進了7戶共14人,梯田恢復到1600塊,而這些都是這些人拿著犁頭一點點挖出來的。
這裡和你想像中的農村可能有點不一樣:
山上開著咖啡和診所,狹窄的山路上,輕型汽車和賽格威來回奔忙。
而西口等人的目標是,在不久的將來,要在山上實現自供電力,並且更進一步地完善交通設施,將上山地區建成類似公社的「獨立型村落」。
這一打算的背後還有另一個緣由:由於區縣人口稀疏、高齡化嚴重,日本地方自治體為縮小交通、醫療、福利等服務範圍,提高行政效率,漸漸將山區人口向都市集中,公共運輸、自來水等基礎設施也將逐步停止使用。
對於那些在農村裡住了一輩子的老人而言,這一決策無異于晴天霹靂。他們離不開土地,但留下來如何生活又成為一個重大的議題。
2007年,西口和雄的父親退休後住進了上山地區的山裡,他於是時常帶著朋友從大阪驅車來到2小時車程外的上山地區,幫著父親在山上割草、開墾荒地。
盛夏里頂著毒辣的日頭除草是繁重的體力活,卻讓在都市出生、長大的西口和雄感受到與大自然親近的喜悅。得知這裡從前是8300塊梯田所在地後,41歲的他決心要讓這裡恢復從前的模樣。
西口和雄1966年出生於大阪,做過建築承包商。因為有志於林業,他辭職單幹,在大阪市裡開了一家名叫「無心庵」的酒吧,集結了一大批熱衷於此道的「綠林」好漢。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田上山梯田團於2007年成立。到目前為止,這個非營利組織包括西口和雄在內共有10名成員,自2009年開始,正式開始了復興梯田的活動。
他們點起山火,焚燒野草
駕著耕牛犁地
用鋤頭和釘耙一隴隴除草、翻土
直到山坡上漸漸顯出了溝壑
遠遠望去,
就像是上帝在群山之間勾勒的即興畫作。
到2015年,上山梯田恢復到了1600塊,
面積達100平方公頃。
時隔四分之一個世紀,
嘩嘩的水聲再次響徹田間。
而回到2008年,極目四望,
這裡還是一片鳥不拉屎的荒山野嶺,
草長得比人還要高出許多
如今,從外地移住進山裡的有7戶共14人,他們中有採摘草藥的,有電工,也有皮革匠人。這些人靠本職工作賺錢,同時又把不亞於本職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梯田中。當地人稱這支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隊伍為「機動部隊」,他們中的一部分包括——
年齡最大的西口和雄
水柿大地,2010年從大學退學,
加入志願者組織來到上山地區。
2012年決定留在山上生活並發起「大家的孫子」項目,
幫助高齡老人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梅谷真慈,2005年進入岡山縣某大學學習,
研究生時期專攻環境學,
畢業後加入志願者組織,
致力於運用所學知識,
構建「現代農民」的工作方式。
田中文夫,原為廣告創意策劃,
共同創始人,主要負責媒介工作。
松原徹郎,1971年出生,
從事關西自然環境調查工作約15年,
立志通過農耕和林業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
遂下定決心移居上山梯田。
特長是發掘山地資源,搞活當地經濟。
白子愛也,1976年出生於和歌山縣,
2014年移住上山集樂,致力於民居改造。
他們在山上開起了診所,
幫助當地農民改建老宅子:
加固房屋,修整圍爐,
原本岌岌可危的木頭建築現在看起來溫馨舒適,
把掩映在瘋長的竹林中的老房子
改建成了咖啡館「一葉庵」,
農民們幹活兒累了也能前去歇歇腳,提提神。
在英田上山梯田團的努力下,
梯田裡種出的稻米成為當地頗受歡迎的土特產,
當地的一些傳統節日也得到恢復,
如盛夏時的盂蘭盆節放燈,
還有絕跡8年的盆踴,
讓居住在這裡的老年人
又重新找回了屬於夏天的快樂。
2013年10月,該組織發起了一場
規模宏大的「千人踢踏舞」,
一級級梯田上撐起了幾百把傘,
傘背上綻放著無數張笑臉,
由兒童、學生、成年人以及當地老年人
組成的團隊在梯田上唱歌跳舞,
以天為幕布,地為舞台,
掀起了一場人與自然水乳交融的狂歡。
此後,「千人踢踏舞」每年舉辦一屆,
每屆都有不同的主題。
2014年的主題是交響樂: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
人們舞得格外酣暢淋漓:
而2015年以回收再生材料製作的樂器為主題:
在充滿野性的音樂和舞蹈里,
人們盡情地體驗著「回歸」:
據說,即將到來的2016年「千人踢踏舞」
將以森林·寺廟·海洋為主題。
2014年,英田上山梯田團的付出
得到了日本教科文組織的認可,
登上未來遺產名錄。
許多名人紛紛來到上山地區參觀、體驗農村生活,
年輕的志願者也加入了插秧的行列:
上山梯田也因此獲得了「上山集樂」的稱呼——「集樂」與「集落」(村落)諧音,卻多了一層輕鬆、愉快的意思。英田上山梯田團的行動目標也因此更為明確,那就是為老年人提供另一種老去的方式,而這也使得「集樂」這一稱呼實至名歸。
不過,上山梯田陡峭的地形對於年邁的老人來說並不輕鬆。當地人常常聽到80多歲的老人開車慢悠悠地在山路上盤旋,因為耳朵背,不得不一路按著喇叭上山。聽起來雖然刺耳,但住在山上的人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於老人而言,奪去他的代步工具和剝奪他的自由沒什麼兩樣。
考慮到這一點,英田上山梯田團又想出了另一個招:引入小型汽車,因為危險性低,既方便當地老人,又可供外來遊客體驗試乘。
「上山集樂」離理想中的樣子越來越近,而西口說,他覺得這不僅是他自己的未來,也是日本農村的未來。
註:圖文素材源於網絡,由最美農莊編輯整理,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公眾號平台:最美農莊(ID:Farm_plan)
商務合作:1781327951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