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刊| 總第3364期
文章來源:收視中國
(ID:shoushizhongguo)
作為文化產品,電視劇是最具有復播價值的節目內容之一。如果說新劇解鎖的是新鮮度,那麼二輪劇鎖定的則是「剩餘度」,以較少的價格獲得剩餘價值。對於我國電視劇市場而言,二輪劇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存在意義,首輪劇和二輪劇在衛視播出結構中大體保持「二八格局」。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首輪劇的光輝耀眼、高調宣傳,二輪劇顯然屬於「沉默的大多數」,業內對於二輪劇市場的數據研究相對較少。二輪劇到底表現如何?筆者以2022年以來我國上星頻道晚黃檔二輪劇為重點研究對象,運用CSM的測量儀城市數據,多角度分析,試圖揭開二輪劇市場一角幕布。
40%劇目促進平台收視
二輪劇收視效果如何?
2022年以來,衛視晚黃檔約有四成二輪劇拉升了所播平台均值,約六成拉低平台均值,大體屬於「四六」格局。2022年和2023上半年,衛視二輪劇溢出率為正值的均占44%,溢出率為負值的均占56%。
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輪劇對頻道的加持效果不錯,性價比顯而易見。
從二輪劇正向溢出率的部次分布區間來看,2022年以來,溢出率在20%以下的劇占比較大,約在50-60%左右,約1/3的劇正向溢出率不足所播頻道均值的10%,約1/3的劇能拉昇平台均值的30%。
其中,溢出率在10-19%區間的劇部次占比約24-30%,溢出率在20-29%區間的劇部次占比約14-15%,溢出率在30-39%區間的劇部次占比約9-10%,溢出率在40-49%區間的劇部次占比約4-8%,溢出率超過50%的部次占比10-15%。
由此可見,二輪劇對平台的推動力多屬於「微量推動」,而「巨幅推動」的占比較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二輪劇有點類似於甘蔗多次榨汁。能榨出多少汁,和兩個因素有關:
一方面和頻道本身的競爭實力相關,實力較弱的頻道底子薄、盤子淺,二輪劇榨點汁就可能盆滿缽滿,對平台的提拉幅度較大,實力強的頻道則底厚盤深,二輪劇的提拉幅度相對不那麼突出;
另一方面和二輪劇的「耐榨度」(耐播度)有關,優質劇目汁多飽滿,「耐榨度」相對較好,對頻道的滋養力度更大,從而溢出率也相對更高,頻道正向推動幅度巨大。
電視劇在多個頻道多輪滾動播出,一般情況下會產生收視逐輪衰減的局面,但也有的劇由於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收視生態」。
例如,重大革命劇《大決戰》涵蓋了各種各樣的重播效果。該劇大製作、大場面、大人物、大格局,採用電影級的製作標準,全景展現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再次刷新了重大題材創作的高峰,自從2021年6月2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戰告捷之後,已是近期各大衛視重播的搶手劇目。
2022年以來,該劇在江西、貴州、山西、甘肅、西藏(漢語衛視)、雲南等多家省級衛視晚黃檔均重播了2輪,在新疆衛視重播了3輪,共計重播了15輪,其中有13輪溢出率是正值。
在山西、甘肅、新疆、雲南、西藏二套(漢語衛視)這5家衛視多輪重播,均達到了提拉衛視收視的良好效果。其中在甘肅衛視第一輪重播時溢出率為11%,第二輪提升到23%;在西藏二套(漢語衛視)第一輪重播溢出率為40%,第二輪上升到65%。
《大決戰》在2022國慶期間密集重播,凸顯出強勁的收視後勁,好劇的復播價值得以淋漓呈現。
例如在新疆衛視重播3輪溢出率保持在40-60%左右,可謂戰鬥力驚人了;在雲南衛視第一輪重播完成後次日再次重播,第一輪溢出率達到90%,第二輪溢出率仍然保持了20%的水準。
然而,該劇在其他衛視重播時,也存在後續輪次收視銳減、甚至拉低頻道收視的現象。在山西衛視重播時第一輪溢出率超過130%,第二輪就降到5%;在江西衛視第一輪溢出率37%,第二輪則低於頻道均值25%;在貴州衛視第一輪溢出率46%,第二輪也稍低於頻道均值。
硬核題材競爭力強
二輪劇涵蓋了哪些題材?什麼類型更受觀眾歡迎?我們來進一步研究「榨汁」效果好的優質二輪劇題材分布特徵。
2022年衛視晚黃檔,有80多部次二輪劇溢出率超過30%,其中現實題材占主流,占比超過六成,其中超過40%屬於當代劇,近30%屬於近代劇;2023上半年,溢出率超過30%的二輪劇有30多部次,現實題材劇占20部次,近代劇占10部次。
再看細分題材,紅色革命或軍事類「硬核」題材掌握了二輪劇再次流行的「密碼」,重播後較受青睞,對平台的促動力較強,屬於「優質重播題材」。
2022年,「紅軍」類題材對上星頻道的拉動力最強,整體占33部次、占比近40%,其中,反特/諜戰劇、重大革命劇、軍事鬥爭劇各12、10、9部次;2023上半年,「紅軍」類題材超過10部次、占比約34%,反特/諜戰劇最多、有7部次。
諸多「紅軍」類優質二輪劇活躍螢屏。2022年,溢出率較好的重大題材劇有《大決戰》《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跨過鴨綠江》《太行山上》等,在廣西、兵團、雲南、青海、山西等衛視重播後,提昇平台均值超過50%,尤其是《大決戰》在廣西衛視溢出率超過90%。
軍旅生活劇《愛上特種兵》在福建海峽電視台溢出率約170%,3部反特/諜戰劇《霞光》《生死鐘聲》《前行者》分別在山東衛、貴州衛視、重慶衛視重播後,年度平均溢出率均超過了100%,《摧毀》在四川衛視溢出率超過90%。軍旅生活劇《和平之舟》在廣東衛視溢出率超過了80%。
2023上半年,軍事題材在二輪劇市場表現依舊強勁。反特/諜戰劇中,四川衛視的《信仰》溢出率達到70%,青海衛視的《叛逆者》溢出率有50%。《叛逆者》在新疆衛視、《局中人》在海南衛視、《薄冰》在重慶衛視,播後溢出率均超過30%。軍事鬥爭劇《浴血十四年》在雲南衛視溢出率超過40%。
軍事題材中,抗日代表作《亮劍》是繞不過去的經典,是深植二輪劇市場的「常青樹」。
以第1集所顯示的頻次來看,該劇從2005年至2023年上半年,共在40家上星頻道全天候播出,累計輪播約670次。2005年即播出16輪次,2007年迎來第一波重播高峰,年播70多輪;2019年起再次迎來高峰期,2020年疫情第一年達到歷史最高峰82輪次,2021年71輪次,2022年55輪次,2023上半年驟然減少,僅4輪次。天津、重慶、江西等衛視攜此劇展開多輪轟炸,2005年起至2023上半年,各輪播約90、73、65輪之多。吉林、雲南、兵團這3家衛視重播各超過30輪。
《亮劍》在晚黃檔共登陸了28家上星平台,累計重播超過80次。深圳衛視重播超過10輪之多。
從近年來在晚黃檔上星頻道的收視效果看,《亮劍》屬於罕見的「無疲態」型劇目,在多數頻道內年度排名保持在上游位置,創造了我國二輪劇市場的一個奇蹟。2022年,該劇在遼寧、陝西、甘肅、兵團這4家衛視的平均溢出率均超過了10%,在後3家衛視均躋身頻道年度前三甲,在陝西衛視獲得狀元,溢出率達到了37%。
頭部的時代變遷劇、都市情感劇、涉案劇也是二輪劇市場的收視悍將。
在溢出率超過30%的二輪劇中,時代變遷劇重播效果也相對較好,2022年以12部次與反特/諜戰劇並駕齊驅,2023上半年以8部次位列各類題材榜首。
此外,都市生活和社會倫理劇構成了溢出率「30%+」二輪劇市場中的都市情感劇集矩陣,2022年共有13部次、占比超過15%,2023上半年有7部次、占比超過20%。
2022年,山東衛視、內蒙古衛視、遼寧衛視晚黃檔分別重播了時代變遷劇《星辰大海》《正陽門下》和都市生活劇《我的前半生》,溢出率均超過90%。2023上半年,時代變遷劇《親愛的孩子們》在廈門衛視、社會倫理劇《小敏家》在貴州衛視,均拉動平台均值45%以上。
涉案劇在2022年表現突出的劇目有《掃黑風暴》和《警察榮譽》,前者在海南衛視和福建海峽電視台,溢出率超過90%,後者在山東衛視溢出率也有75%;2023上半年《狂飆》成為二輪涉案劇的大熱門。
結語
「經典永流傳」。不知不覺間,二輪劇慢慢衍變成一個龐大的市場,在數量上儼然構成了我國電視劇大屏市場的播出主力,對二輪劇的選購、編排和運作,也成了諸多頻道不得不具備的重要能力。
梅開二度些許香。「那些年追過的那些劇」,既以高性價比解決了平台囊中羞澀又想播好劇的矛盾,又讓錯過直播的觀眾得以彌補遺憾,還給想重溫舊劇的人們留有一份情懷。
當上新無望時,「山重水複」亦有路。路寬路窄固然莫強求,然而二輪劇運營者多掌握一些數據規律,仍可適當將「存量」變「增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方是正道。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註:本文中的《亮劍》播出輪次均在CSM的INFOSYS軟體中按照第1集搜索播出輪次,出現第1集即視為播出1輪。
【文/李紅玲】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