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均為介紹民間傳統習俗,無不良導向,反對封建迷信】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初秋不久就要迎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是民間「四大鬼節」之一,又叫做「七月半」、「鬼節」,名字雖讓人聞而生畏,但敬祖盡孝才是中元節的文化內核。
在七月十五中元節時,民間傳言「開鬼門」,認為這天「陰氣重」,比較容易沾染不好的東西,引來霉運。說法雖然沒有科學性,但在中元節這天,還是會有一些文化習俗、傳統食俗來表達對逝者和先祖的尊敬。按照老傳統要吃「3寶」,來祈求平安順遂,驅趕邪祟、霉運,求得全家安康。
吃一寶:雞
「雄雞一叫天下白」,我國自古認為雞有驅邪通天的神性,很多歷史文獻、書籍或志怪小說中記載著雞、雞血的妙用。同時雞與「吉」同音,以雞祭拜意為「大吉」,在古代就經常使用雞來當作祭品。
而且入秋後,季節交替導致氣候變換,人們容易因換季生病,雞肉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很適合秋季滋補身體。
推薦:【電飯鍋焗雞】
食材:三黃雞、姜、洋蔥、小蔥、陳皮
1、整雞洗凈後,剁去雞頭、雞爪,用鹽塗抹全身,再用花椒粉、五香粉重複兩遍。
2、用生抽、老抽、蚝油調成醬汁,醬汁要稍多一些,塗抹整雞使其入味。陳皮切成長條,洋蔥切塊,姜切片,小蔥打蔥結。
3、蔥、部分薑片、洋蔥塞入雞肚,將塗抹後剩餘的部分醬汁倒入雞腹,再塞入雞頭、雞爪、雞內臟等。
4、剩餘薑片鋪電飯鍋的底部,放上蔥段,放入雞肉,倒入剩下的醬汁,再在雞身上倒兩勺食用油,用刷子刷開。
5、放入電飯鍋,定時20分鐘,到時間後翻面再燜20分鐘即可。
吃二寶:蒜
大蒜氣味濃烈,食用之後味道也不易消散,因此古代常用它驅祟、辟邪,古籍中記載著「掛蒜於門以辟邪」的作用。
大蒜還是天然的抗菌素,所含獨特的大蒜素具有消炎殺菌的功效,它性溫味辛,初秋時食用可以提高免疫力,保護身體健康。
推薦:【蒜香口蘑】
食材:口蘑、大蒜、小蔥
1、口蘑洗凈切片,大蒜去皮切片,小蔥切成蔥花備用。
2、煮鍋燒水,水沸後放入一勺鹽,倒入口蘑片焯水1分鐘,撈出控水。
3、碗里倒兩勺生抽,一勺老抽,一勺蚝油,一勺白糖,一勺澱粉,再倒入適量清水,加鹽、雞精,攪拌均勻備用。
4、起鍋燒油,油熱後放入蒜片爆香,倒入口蘑片翻炒,澆入料汁炒至湯汁收緊,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吃三寶:鴨
很多地區有中元節吃鴨的習俗,鴨同「壓」,古人認為在中元節吃鴨可以「壓」霉運,「壓」邪祟,來祈求家人平安順遂。
鴨肉性涼味甘,是初秋滋補的絕佳食材,俗話說「七月鴨,八月芋」,農曆七月正是吃鴨肉的時節。
推薦:【冬瓜薏米老鴨湯】
食材:老鴨、冬瓜、薏米、生薑、蔥、枸杞
1、鴨子剁成塊,沖洗後鹽水浸泡1小時,洗出血水。薏米加水浸泡2小時,冬瓜洗凈後去皮切塊備用。
2、起鍋燒油,油熱後倒入蔥姜爆香,放入鴨塊翻炒,炒至表皮微焦黃。
3、將鴨塊倒入砂鍋,加開水沒過鴨肉,倒入薏米,燉煮1小時。
4、到時間後放入冬瓜塊,轉小火燉20分鐘,放入枸杞,適量的鹽、胡椒粉,攪拌均勻後再煮3分鐘即可。
——老井說——
中元節不同地區或許會有不同習俗,除了飲食之外,有些地方會拜先祖、敬土地、放河燈,還有些地方是忌晚歸、忌買鞋、忌去河邊遊玩。老話講「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樣的節氣,不同的習俗,但都是人們對於親人的思念,對於逝者的敬重。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