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增強內需主動力

2024-06-25     中國經濟時報

劉彥 蔡瀟彬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擴大內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消費基礎日益堅實。過去十年,居民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推動我國逐步形成超大規模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3.8萬億元增長到44萬億元,年均增長6.3%。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健全、服務持續優化,推動服務消費迅速增長,從27.5萬億元增長到64.2萬億元。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帶動投資增長,內需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日益明顯,過去十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為7.8%,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90%,其中有3個年份超過100%。

增強內需主動力,應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為此,我們要立足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聚焦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領域,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更好滿足新需求。穩定大宗消費,聚焦房地產、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汽車消費、促進成品油消費、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提升家裝家居和電子產品消費。鞏固和擴大傳統消費,擴大餐飲服務消費,豐富鄉村消費,促進文體會展消費,提升健康服務消費。

增強內需主動力,應增加國內有效投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加力提效用好增發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府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以投資帶動消費,形成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聚焦「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及其他經濟社會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進而促進社會消費。

增強內需主動力,應完善消費設施。加快培育多層級消費中心,著力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健全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加強城市商業體系建設,發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配齊家政、郵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態,發展文化、康養、健身等品質提升類業態。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培育國家消費中心和區域、地方特色消費中心。深入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增強內需主動力,應優化消費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要加強金融支持,優化消費服務,提升消費意願,強化消費保障。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化方式,加大對文化旅遊、體育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領域的綜合金融支持力度。加強消費信貸用途和流向監管,規範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等。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線上線下公平競爭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經營主體應秉持誠信為本、服務至上的經營理念,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商品和服務。

增強內需主動力,還應聚力民生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要加強促進共同富裕頂層設計,儘快研究制定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低收入群眾增收相關措施,夯實居民消費基礎。就業是收入的前提,要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大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加快實施促進青年就業三年行動,為農民工等返鄉創業提供平台支撐。要促進服務消費,分類分步推進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鼓勵有條件地區提供多樣化品質服務,壯大服務消費。要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大力發展產教融合,推動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擴容,優化區域布局,促進非義務教育產業化發展,促進教育消費。要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鼓勵非公立醫院產業化發展,促進健康消費。要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髮經濟,促進老年消費。

(劉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估督導司四級調研員;蔡瀟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文圖片:攝圖網授權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4bd6c7e2e174748e0e772b6f8d6b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