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木友們好呀,我是小木。
如標題所言,做PPT碰到這種「文字巨多、而且領導還不讓刪、並且強行要求你必須做得高大上」的情況,是最讓人頭禿的…
感受一下什麼叫頭皮發麻…
心理素質稍差的人碰到這種情況,可能當場就剃髮出家了,直接省略發愁導致頭髮掉光的過程…
萬幸的是今天你打開了小木這篇文章,以後像出家這種壯舉,你就可以讓給同事去做了。
聽小木的,排版文字這事不需要商量,你只要記住一個原則就行——區分開段落。
很多人之所以排版不好文字多的頁面,就是因為沒有把文字的段落區分好,導致文字擠成一堆,就像你男朋友堆在沙發上的臭襪子一樣,看著就讓人心煩意亂想換新男朋友。
現在好了,你只需要圍繞「區分開段落」這個原則,就能把頁面排版出新男朋友一樣的效果:
修改後
修改後
修改後
現在問題來了:
「為大量的文字區分開段落」的原則是懂了,但以上這些版面具體是應用了什麼騷技巧來排版的?
不慌,下面就請國民P友——小木,來為大家詳細剖析:
1)為段落添加小標題;
2)為段落加形狀底座;
3)為文字使用分欄式版面。
排版技巧一:加小標題
前面咱們說過,文字多看起來之所以不舒服,主要就是因為一大堆文字擠到了一起,容易讓人產生閱讀上的抗拒感:
這樣的文字誰願意讀…
如果你能先把這種一大段文字分成若干個小段,並且在該斷句的地方斷句,那麼文字的可閱讀性就能改善很多:
當然,像這樣的文字,如果讀者比較趕時間的話,可能他們還是不會願意去閱讀
即使願意,也可能是一目十行,完事兒後根本不知道你這PPT到底說過什麼…
所以,這裡還有個簡單的小技巧——為段落添加小標題:
為段落添加小標題,不僅能增強文案本身的視覺美感,也方便了讀者的閱讀。
畢竟如果他們趕時間的話,直接閱讀小標題就能大概了解你這頁PPT到底在講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排版技巧二:加形狀底座
這個技巧比較適合用於互相獨立、具有並列關係的內容,比如像下面這種內容結構分明的頁面:
處理這種頁面之前,你可以先把腦子收起來…因為接下來咱們用不到它…
記住了,以後看到這種結構的內容,直接就往裡面插形狀,內容有多少部分你就插多少個進去。
接著,把內容直接放到形狀上面就完事兒了,就這麼簡單粗暴…
啥?有點單調?
那就繼續插形狀進去,要大的那種,越大越好,再將這些大形狀【置於底層】:
然後你就能看到…
根據內容有多少個部分,就插入多少個形狀,插入形狀會吧?
所以現在知道為什麼我說這個技巧用不到腦子了吧…
排版技巧三:分欄式排版
分欄式排版我昨天才剛剛介紹過,今天再一次說到這個技巧,可見這個技巧在排版裡面真的是萬金油一樣的存在…
什麼是分欄式排版?
簡單的說,就是指:
頁面中有多少個部分的內容,你就把頁面分割成多少個模塊,最後再把素材放到各自的模塊上就行。
典型的分欄式排版
典型的分欄式排版
科普完概念以後,按照老規矩,繼續先看看慘不忍睹的原稿:
分析一下原稿,你可以看到第一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背景、三步走戰略,所以第一頁的結構就比較簡單。
因此我們可以直接用形狀將頁面分成兩個模塊,然後直接把文字放到各自的模塊上即可:
第二頁除了標題與正文可以分開以外,正文本身是一個完整的內容整體,如果要強行拆分的話,只會給頁面增加更多的文字。
所以第二頁咱們就直接將標題跟正文分開即可:
你可能會問:
第二頁中的標題跟正文本身的界限就很明顯了,現在還用分欄式排版法將它們分開,不是多此一舉嗎?
如果你真這麼想的話,其實也有一點道理,但我之所以這麼做,考慮到的是以下兩個因素:
1)PPT是一個整體,如果你在某一頁中運用了某種風格的版面,那麼最好就為整個PPT都運用這種風格,這樣才能讓PPT的風格保持統一。
2)如果我不分割第二頁的版面,那麼它的背景可能就會顯得有點單調,因此,這裡用分欄式排版法,就可以將大片的背景分割成兩個小部分,減少單調感。
略微單調的背景
好了,以上就是我在處理文字巨多的版面時會用到的排版技巧了。
其實有時候你覺得文字多,可能並不是文字真的多,你可以檢查一下字號、行間距、字間距,看看是不是這幾個參數被你調得太大了,所以文字看起來才那麼讓人頭皮發麻…
本文由公眾號「跟我學個P」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