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莫要忽視低血糖

2020-01-12   糖友大講堂

【導讀】低血糖的發生給患者帶來很多危害,如焦慮、抑鬱等常伴隨認知障礙;心血管事件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嚴重的低血糖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病死率。目前,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的使用増多,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也日益增加。

糖尿病管理,莫要忽視低血糖

  低血糖是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治療達標的主要障礙,常發生於胰島素或黃脲類治療過程中,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提高病死率。糖尿病病程和分型是低血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病程長的 1 型糖尿病患者最易發生低血糖,有文獻報道輕度低血糖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為 1~ 2 次 / 周。而 2 型糖尿病患者嚴重低血糖發生相對較少,但隨著胰島素在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使用増多,2 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也日益增加。

  低血糖的發生給患者帶來很多危害,如焦慮、抑鬱等常伴隨認知障礙;心血管事件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

  過去有關 2 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與心血管事件的三項大型臨床研究中,ACCORD 研究發強化降糖組低血糖發生率增加三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增加 20%;最近研究表明曾經發生過嚴重低血糖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事件病死率也顯著増加,因此預防低血糖將有助於減少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長期併發症的風險,但增加低血糖相關性自主神經功能衰竭(HAAF) 的發生風險,HAAF 綜合徵包括無意識性低血糖和血糖反饋調節缺陷,進一步將加重無意識低血糖的發生頻率,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中,血糖控制目標應根據其年齡、預期壽命、合併病及低血糖對其的危害程度等綜合考慮,制定個體化方案。一般情況下,病程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多數使用生活方式干預或二甲雙胍治療,其低血糖風險較小,因此血糖控制目標可以設定為糖化血紅蛋白 <7%;隨著病程進展,對於年老體弱的患者應放寬血糖控制標準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最近研究發現,ICU 危重糖尿病患者其病死率隨低血糖的加重呈線性增加,目前認為該類患者的血糖控制應避免出現血糖低於 2.2 mmol/L。減少低血糖發生的措施主要包括患者教育、監測血糖、根據進食和運動情況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